存储市场作为半导体最大的单一品类市场,同时其有具有其他半导体和被动很难拥有的金融属性,所以很多机构和个人都非常的关注:终端用户、代理商、贸易商和原厂,所以其中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分析的空间,欧美、日本由于离开存储市场生产制造比较久远,缺乏非常详细的机构,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有几家非常不错的机构。
1.集邦TrendForce:网址------内存、闪存等存储器产业价格行情_全球半导体观察丨DRAMeXchange (dramx.com)。
Trendforce 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台湾DRAM产业的发展需求,也源于台湾的电子代工市场需要对存储器产生的巨大需求。
该机构对于期货价格,颗粒价格,Wafer价格的汇总分析更有参考价值,对于模组厂商、代理商的用途更大。
2.中国IC交易网:网址-----中国IC交易网 (dram.com.cn), 是国内主要从事存储和IC交易的三方信息平台,中间有很多
模组厂商的交易信息和价格,主要用于三方立即进入交易的价格信息和短期趋势。
3.CFM闪存市场:网址----CFM闪存市场 (chinaflashmarket.com),是国内领先的存储产品信息研究市场机构,随着中国
大陆对存储的巨大需求,也取得非常长远的进步,其价格信息主要是期货市场价格,而宏观走势。
4.深圳闪德资讯:网址-----首页-闪存 固态硬盘 内存 SSD DRAM SATA NVMe USB OEM PCBA存储最新资讯 - 闪德资讯 (0101ssd.com)
同时国内很多券商包括中泰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都有存储分析师,都会对存储的市场和价格趋势进行行研分析,主要着眼于宏观走势、期货市场和大的关键事件进行研讨。
由于市场分析信息太多,同样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比如模组厂的CEO、颗粒原厂的高管甚至终端厂商的高管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何判断获取市场的真实声音,必须要综合分析:包括供应--原厂的产能和库存;渠道的库存;终端的库存;同样包括需求---终端厂商的需求,来自手机和消费、服务器和汽车等。而且单一企业,比如台湾模组厂喊话说市场即将复苏,更多是给自家企业股价打气,而非市场真实走势。
因为本人在企业级终端市场从事sourcing 工作多年,所以从终端厂商的角度来看怎样分析和利用复杂信息。
1.大型主流OEM厂商
大型OEM比如华为、联想、浪潮、小米、OV、H3C等等。
大型OEM主要是采取总量框架采购,通过预测滚动向原厂争取直供,通过批量获取更好的价格。
一般都会三供同时供货,60%;30%;10%或者其他份额比例,根据价格走势和供货产能情况调整短期采购对象。
同样会依据市场的需求,采取订单推迟和取消等采购行为。
整体来看,大OEM的采购其实固定,可以调整的空间比较少,大部分是通过原厂调价信息、代理涨价信息等等渠道进行战略储备和策略采购,其实更多是按部就班的进行采购执行。
基本上,大致把握好市场的走势,同原厂保持好紧密联系,避免被原厂和代理坑了就基本上可以在供应端稳定住。
关键的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但是大公司都是销售端去把控,销售端对需求的把控能力,对采购的进阶能力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采购的头目是否可以说服销售和企业负责人,达到最好价格最好策略的比较关键。
同样,大OEM是基本上不用来源不明的渠道货,除去对质量的考量,同样是AVL和高严准入制的供应商引入也是巨大的屏障,当然有没有什么其他供应商利益关系就不多说了。
大厂对于期货价格信息还是比较敢兴趣的,当然大厂也有更为通畅的原厂和代理信息渠道。
2.渠道终端厂商
除了大型OEM,在市场上很多中小的OEM厂商,大部分厂商是主要是通过短周期的现货,同时配合部分的代理商订货的模式,满足客户的需求。
由于存储的价格波动频繁,所以对于现货的价格信息把控难度远远超越了大OEM。
终端需要对产品有着更为敏感的价格嗅觉,因为主要的供货渠道,现货商就是天生的价格猎人,所以长期在现货市场从事买卖赚取差价的供应商更加难以去揣摩和分析。
首先,采购要明白期货价格,一般代理的价格一个季度最快也是一个月更新一次,相对来说,获取最新的代理价格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以依据季度初价格去比较。
其次,采购要明白市场上的库存情况,这个很关键,比如浪潮、华为等OEM库存高企的时候会抛货到市场,会导致市场的价格出现变化,如何知道市场抛货信息,也是采购的基本要求。
再次,来自海外三星渠道的货,这个信息相对更加隐蔽,也是很多贸易商和分销商的看家的信息,如果没有长期交易的现货伙伴,很难了解到相关真实信息。
最后,需要了解原厂对渠道的管理政策,一般原厂限货,很多现货商拿不到货,也会导致价格临时上涨,当然长远价格趋势是宏观和品类需求走势。
当然wafer,颗粒和期货价格对短期成交价格没有影响,但是可以参考一下,判断中国台湾和国内的模组价格的合理性。
现货商无疑是对市场和价格更敏锐的群体,如何获取到对终端厂商更有利的信息,如何筛选能力和意愿层次不齐的现货商,找到长期合作伙伴,并形成最优采购策略,是非常需要智慧和耐力的工作。
王萌 2023-12-11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