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库存控制中的胡作为和不作为

2011-12-9 13:29 5361 11 19 分类: 采购与分销

 

一些几十亿美金的公司,动辄数亿美金的库存,一年就周转三两次,似乎到处都是呆料,看上去水分之多,随便抖一抖都能整掉千百万。如果你想得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最简单处想想:几十号人在做库存规划,降库存跟搞运动一样,整了一茬又一茬,如果枝头上的果子真那么低的话,还不早就给摘了?不可否认,这些人有些可能傻,但哪能各个都是傻子,看不见这些唾手可得的机会呢?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每一分钱的库存都是有原因的,或者说是合法的。每一分钱的库存都是通过合法的渠道买进,为合法的目的而买,为合法的业务需求而堆置。不明就里地降库存是胡作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啥都不能做,不作为同样也很有害。

胡作为是不去理解库存存在的客观原因,就下猛药砍库存,结果影响客户的正当需求,损害双方的信任关系。举个例子。有一个计划经理,新转入库存控制领域,对库存计划的认识只停留在数字层面。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把火就烧那些周转最慢的料:他把这些料在全球各地的水位统统设为零。他的逻辑挺简单:公司的有货率那么高,我就是把那些料都断掉,我的有货率也不过下降0.1个百分点,能降库存一两百万,值。他这一刀切下,没意识到尽管有些料的全球用量低,但却集中在一两个地区,在那一两个地区算高用量,客户订单来了,没料,客服人员得一次又一次地道歉;他也没意识到有些料是支持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刚导入没多久,哪来的用量?他自然不知道在产品保修期间,对某些产品,公司对关键客户的承诺是接近100%的有货率。胡作为往往低估已有库存决策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有些决策不一定最优,但纯粹的、大面积的傻子决策却不多。刚到一个公司,你可以挑战某些库存决策,但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那都是糟糕的决策的话,只能说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公司的业务需求,离融入公司还远。这时候就大刀阔斧地砍库存,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还要多。

不作为是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的,每一分钱的料都是有原因的,但并不是说你就没有任何作为的余地。实践中,很多库存决策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段。比如一个产品,你可以设定有货率为95%,也可以是93%或98%,究竟定多高,其实有很多值得斟酌的。再比如整个配货中心的总体有货率是95%,那落实到里面的几百、几千种产品的时候,每一种产品的有货率应该设多高,也有很多的斟酌余地。另外,决定库存的业务需求可能变了,而库存决策还没改变。例如一个几千块钱的料,因为有质量问题,所以多备了几个。什么时候的质量问题?两年前的。现在解决了没有?答案往往是Yes。哪你还备那么多料干嘛?同理,有些产品出了保修期,或者新产品上市不成功,相应的备料水平都应该调整。这些都是微调。正是通过微调,你才能够深入了解公司的库存决策是怎么做的、库存水位是怎么计算的,从而做出改进措施。也是通过微调,你促动你的团队深入理解计划的逻辑和背后的业务因素,从而达到更好的精细化操作。
 
简言之,胡作为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改革,不作为是怕失败而放弃改进,这是两个极端,都对不起我们的工资单。此外,很多库存决定跟库存水平计算关系甚少,而是由其背后的业务需求决定。如果要解决库存问题,往往得从非库存处着手,例如销售、采购、客服等。事关多个部门,目标相左,协调不易,大刀阔斧式的"高压锅"很难蒸出好米饭。相反,循序渐进地"慢炖锅",更容易煲出一锅好汤来。

文章评论8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768838 2015-8-27 08:42

kankan

自做自受 2015-8-22 18:10

如题,认同。很多年前就有这看法。“弱势群体”,名而已。其道可谓中国特色之企业行为。其特色可谓“老板”型企业。股份制企业在中国本土可谓水土不服,最终不能生存,惟有适者生存。

用户625037 2012-5-30 11:13

库存是毒药!

用户822669 2012-4-19 15:12

Good

xyh45_431528256 2012-1-20 08:54

胡作为有时以变革为自己的不合理决策的借口。

用户793199 2012-1-16 13:30

分析的比较贴近实际运作

用户719361 2011-12-19 21:53

good.

用户767964 2011-12-14 16:47

编的吧 情节不靠谱

用户1586570 2011-12-13 13:49

很好啊!!不愧是专业人士!!

用户958981 2011-12-13 11:40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我要评论
8
11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