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有段话,说由于市场和研发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华为作了很多投资,比如营收的10%投入研发,雷打不动,每年40多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几万人的研发团队,数万专利,难有匹敌。但是,华为的支持职能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成为短板,反过来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任正非意识到这点,说华为要花5年左右的时间来提高这些支持职能。供应链运营,包括计划、生产、采购、物流等职能,正是任正非所讲的"支持职能"的主要构成。
供应链运营是短板,这跟我这些年来从培训、咨询中得出的结论一样。我经常问学员:公司要生存,不但要有好产品,而且要有好运营。就你们公司来说,你觉得是产品更好,还是运营更好?我期望的答案是运营更好,因为媒体上连篇累牍讲的,都是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与成熟市场的差距;而运营问题,即把质量做好、交期做短、成本做低,在我们这样一个生产大国,理所当然应该做地不错。但得到的答案都恰恰相反。起初我想这会不会是偏见,因为学员大多来自供应链运营领域,对自己职能的不足之处了解太多,看到的只是负面。但是,在后来一些针对设计、市场和高层管理的培训中,答案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有改进之处,但供应链运营更差。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正因为明白产品、技术差距大,本土企业投入巨资来加强研发与设计。二三十年来,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而供应链运营了,因为人口红利和偏低的汇率,反倒被表面的低成本所掩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时间长了,就成了短板。这就如一家老两口,太太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一副病泱泱的样子,三天两头看医生,反倒长寿;倒是从来没嚷过一声的先生,大家都觉得没事,结果突然一病不起,竟然先走了。
华为意识到供应链运营的短板。其实在本土企业里,很难找到供应链运营比华为做地更好的。从1997年到2005年,华为全面导入IBM的管理方式,集中体现在两大主要流程上,其中一和就是集成供应链(ISC),这也为华为的未来成十年打下了基础。但问题是,其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围绕高利润、高成本但快速响应的通信设备构建,在过去成十年,由于华为业务的多元化,从通信设备发展到终端和芯片业务,以及企业服务业务,这种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比如低利润、低成本的手机业务,以及非典型制造业的芯片业务,就不适应。而为适应这些新业务所作的种种定制,只是给供应链打上种种补丁,让整个流程和系统更复杂、更低效。这就是华为的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华为在这些年一直试图改进,比如对端对端的流程改进(还没有结束),就是这种种努力中的一部分。
相比而言,本土大部分企业在供应链运营上的差距就更大。如果你一直在建制完善的跨国企业做,你很难想象到这些企业的运营水平。比如我到一些生产企业,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有些在研发方面有一流的海外团队,产品设计水平挺高,产品出口到世界主要市场;而运营方面了,有的公司连ERP都没有,每年成百亿的生意,几十亿的采购额,主要在Excel上完成;有的虽然有ERP系统,但是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功能却没有:客户订单来了,材料清单虽然可以打开,可是没法跟材料的库存冲减,需要人工一条条来判断,以确定采购量。想想看,光由人来做ERP 做的事,那得多少人啊,准确度还不算。
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但在供应链运营水平低的公司,症状却都很相像:库存堆积如山,但客户要的却没有,按时交货率连一半都不到;供应链运营忙如热锅上的蚂蚁,从计划到生产到采购,干的活儿都一样:催料;生意做了不少,但成本更高,而且越来越高----一旦业务量增幅下降或不增长,公司的成本压力就山大,盈利空间被一再挤压。这些公司无论规模大小,感觉上都处于临界状态,随时都可能爆炸。有些企业订单大幅积压,加班成常态,连办公室人员都得周末下车间,虽然明知干不了多少活,但也是鼓舞生产线的士气啊。同时,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大,流程越来越复杂,到处是补丁,效率也越来越低,要顺利办成一件事越来越不可能。出了问题,也不知从哪里着手来解决。从上到下,从前端到后端,人人都在救火,人人都深陷"活在当下"的泥淖里而不能自拔。
在这些企业,供应链运营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运营先是被销售扣做人质:销售啥单都接,"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管从供应链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是否值得做;"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都能接到单,你就做不出来?"迫于压力,作为供应链运营,就只能如清华大学的朱恒源教授说的,只有"死给你看"的份,不计工本地往出做。结果生意是做成了,但没赚到钱。救火成常态,逐渐地,供应链运营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个个都是急单,忙也忙不到哪里去,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于是运营就把销售扣做人质,公司初创时期的以客户为中心,逐渐被部门利益所取代,职能之间摩擦不断。这些公司规模虽然还不大,"大公司病"却一点也不轻,创始人在的时候,尚能镇得住各个山头;创始人一退休,很多企业里就山头林立,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黑钢.384 2015-9-8 10:08
用户1277994 2008-8-21 10:07
这几天正与同事们在讨论中国标准方面的话题,老杳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目前中国企业,做标准的没几家做的好,甚至市场口碑也不好。做产品的,反而获得了消费者们的喜爱,因为他们做的产品实在,不忽悠,物美价廉。
个人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做产品吧。产品做好了的企业,壮大起来今后做标准也就不难了。
用户727835 2008-8-21 10:07
一流企业做标准!
很实用的CRM+进销存管理平台,涵括了客户管理,采购管理,入库出库的申请和审批,库间调拨,库存盘点,销售数据统计,销售数据同期对比,同时还有日程安排,日程指派,日程提醒,销售跟进提醒,回款提醒等等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定制和修改,免费体验网址:http://www.zbintel.com/demo
用户723218 2008-8-21 10:07
楼主说得太好了!我们国家的标准很多时候沦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考虑该标准的优良性通用性可扩展性,都想搞个山头圈钱,结果往往是争得头破血流搞了个山头结果什么都种不出来。
用户1196504 2008-8-21 10:07
楼主分析的好啊,没错中国的标准跟产业的距离太远了,想法是好的,但是一到利益分配的问题,就问题凸显啦,永远只能是跟着别人的屁股。SVCD,AVS,TD,可悲啊
用户645332 2008-8-21 10:07
用户1318221 2008-8-21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