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开始,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做什么产品。
对于产品的选择,基本原则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技术,熟悉的市场,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是空中楼阁,不会闭门造车。往往做自己不熟悉的产品,不熟悉的行业,外面看着简单,进去了才发现都是坑,都得摔得鼻青脸肿,学费交够了,才明白,噢,原来是这样啊。就像看别人开饭店,看着很简单,很赚钱,但自己干了,才发现每晚都得像驴一样干的很晚,一早还得赶在鸡起来之前进货,基本累个半死。今天卫生查,明天工商查,后天消防查,好不容易都搞定了, 咋就不见客户来呢,这叫一个愁。这就是学费,谁让你新入行呢。
在我们出来干之前,关于产品问题我们就讨论过了, 我们原计划是做排队机,当时这个市场刚刚起步,还没有几家做,硬件上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问题。为此我们还拜访了平安等几家排队机厂家,他们当时的规模也不大。技术上也一般,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后来销售反馈回来的情况,话单打印机更有市场,并且有很快成单的可能。经过分析,我们决定做话单打印机。二话不说,说干就干。那时候市面上已经有几家做话单打印机的公司了,比如诺恩。当时诺恩的机型是桌面型的,小液晶带一个微星打印机,销量很不错,用起来也不错。诺恩后来产值过亿,我们咋就没能坚持下来呢?哎,我又羡慕嫉妒恨了,罪过罪过。
在产品的定义上,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回头看,我们应该先模仿对手的产品,快速研发,拿出样机,稳定量产,进入销售状态,等销售稳定了,再进行微创新超越对手,这就是腾讯现在采取的策略:模仿->跟随->消化->创新->超越,不管小公司大公司,尤其对于初创公司,这是一条最稳妥最快速的路。
那时候的我们经验很欠缺,很多知识还停留在书本上,只知道创新这个词,却不知道他的真正本质。创新是基于对行业,对产品了解的非常的透彻的基础上,进行的微创新。而在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进行的所谓创新,其实是“伪创新”,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最后必然是失败的。在产品定义上的错误,我应该负大部分责任,虽然我不是老大,但我是负责产品硬件设计的,我的意见导致了后续的产品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创新的思路,我们别出心裁,决定不用微型打印机,而改用A4打印机,这样打印纸张信息容纳更多,更重要的是从经济上计算,一年能省出不少打印纸的费用。接下来,画图,选型各种硬件,打印机,液晶,电源等等,找加工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最终机器还是给做出来了,虽然外观一般,但好歹是个产品,看着像自己儿子一样的产品,我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很快,样机摆到了移动的营业厅试用,看着我们自己的机器,自己的软件,打印出来整整齐齐的话单,心里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我们的雄心再一次被点燃,一定要大干一番。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很快,我们丰满的理想就被骨干的现实结结实实的撞了一下腰,打印机在频繁的使用情况下,会发热严重,导致通过滚轮卷入的纸张会发热,产生静电,最后导致一次会卷入多张纸。
听到这个情况,我不禁仰天长叹:老天爷你个龟儿子,你这是要闹哪出?
用户1643123 2013-7-22 11:11
用户1643123 2013-7-22 11:06
用户1157254 2013-7-20 09:26
用户1598962 2013-7-19 23:43
用户1617991 2013-7-17 20:09
用户615033 2013-7-16 12:58
用户1277994 2013-7-15 16:58
用户1678296 2013-7-15 14:53
用户1567222 2013-7-15 12:02
用户3809340 2013-7-15 09:24
“打印机在频繁的使用情况下,会发热严重,导致通过滚轮卷入的纸张会发热,产生静电,最后导致一次会卷入多张纸”,能够这样比较精确地定位,也算有认真的精神和一定的技术开发经验以后的事情,也算不错,比起那些看到自己产品在客户那边问题还不知道是啥原因的厂家来说,实实在在高了很多。只可惜是在产品卖出去了以后才有这个悟性,口碑已经毁掉,再走新路就又会有无穷多的新未知了!慢慢积累吧!
建议:创业时定位产品是重要,但绝对不可以仅仅基于“哪个好卖”这样的所谓纯市场理念,而一定要基于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各具体部分的技术积累,然后是总体的系统眼光。打印机比较复杂,又有电子又有机械,需要较多的积累。如果真的想要做个产品自己又确实没有经验和技术,就一定要采取拿来主义,用别人完整稳定的模块等。这样计算下来如果成本还能够应对,估计出来后市场也能够接收这样的质量和价格,再铺开做不迟。
另外的建议,就是一定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地去看待技术。设计开发能够提升,都是单元技术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后要想领先,就还需要一些原理层面的提升),而不是总体一个照搬只从外部抄功能就好了。也就是说,什么叫“会做了”,有个长路要走才能真正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