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写了,觉得有点儿愧对EET的信任。刚好最近偶遇一个年轻时梦想过的技术角色,经常进实验室,于是有点儿小感触,来写一段吧。别猜是哪家实验室,可能我就是你同事呢,哈哈(跟HR说好了不表明身份,职场上第一次被人称呼:“喂”)。
上次我在EET博主的群里略微吐槽了一下,从技术岗晋升到职能岗,走所谓的“Y通道”,结果其实很难如意!我不知道写这么一篇文章,对做工程师的各位会不会有用,但总之,我经历了这么一个超级漫长的过程,如今又遇到类似于几十年前刚毕业时的工作场景,当初在职场瞎想,如今会是什么样?有点儿感触和哭笑不得。
先说刚毕业时,我的起点是在某大型造船业做现场电气(偏工艺),每天都得上船,造船业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众所周知的。在这个人生第一份工作上,我做了好多年(同届同学在一年之内全都跳槽了)。虽说这家单位在国内一直非常非常有名,但却因为造船业普遍待遇低、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问题,留不住年轻人。我当时负责的船电系统比较复杂,对理论、技术实操、问题解决和沟通能力要求很高,我几乎就是在本就忙得半死的几个老年工艺工程师、脾气差的一线班组长的强化培养下,最终实现了能淡定面对现场问题及独立调试整个系统。除此之外,我还自学了特定的专业英语,能与外籍设备商、船级社代表协调问题。
但年轻时的我,有那么点儿看不惯“职场世俗”,比如一些图纸上比较严重、久而未决的设计错误,每次都需要自己跑到厂部相关科室去签字(厂区面积非常大,有好几站路),跑多了就觉得麻烦,经常想:“为什么船研室的人,不到现场来解决问题”?每次去办公室解释图纸,让他们签字,他们还没概念,还要推脱!在周而复始的折腾之下,我终于辞职了!当时的想法是:“逼我自己去外面闯一闯,有朝一日等我当领导有权了,再回来做一个能给下面签字、能解决现场问题的工艺人员”。
离开那个领域后,发现要回去没那么容易!可能还是年轻时社会经验浅,想得太美!
第二份工作是经济技术类国企,录用我的理由是因为我有特种技术背景(几个领导都是航天系统的),一进去就挺受各大领导青睐。从国际业务小朋友一直做到部门代理经理,主要工作是跟海外客户洽谈技术项目合作,还兼管公司的IT部及采购建议。之后又陆续跳到的其它公司,也都是带有研发或技术部门的企业,但我逐渐被用在了经营管理上(财务、运营、人力、战略等),进过几家非常有名的甲方及乙方企业(都是行业细分首位)。
在经营管理中,我的技术背景可以用在差异化绩效竞争上,比方说别的职业经理人只会说政策、愿景、写PPT或闭门造车。我可以看懂技术逻辑、研讨技术商用、翻译科技文献、看懂设备及数字化,再结合企业运营指标和战略目标,为顶层决策提供支持。在现场沟通方面,我能与基层和技术人员“丝滑”沟通并快速同频,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确定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再返回总部给高层汇报。—— 但这并不会受到重视,顶多只能赢取做日常工作的群众人心,因为名企总是在顶层的通用型职业经理人的人数多,他们遇到竞争对手反倒会抱团反对,老板会端不稳“外来人才的那碗水”,而不明确支持(顶多偷偷鼓励)。
数十年来,我接触的都是难度很高的任务,跨了“经营+技术”,有的甚至还要跨“财务”,这些事在企业里本来就缺标准,业绩到底值多少钱,很难判断(有的老板都没想过有人真能给解决了)。所以我这个技术人员,偶尔走了“Y通道”的后果是:仅仅是在一堆只说不做的“文科生”高管中有生存感。虽说撇开其它不谈,拿到的待遇也不差,但失去了可持续发展保障,尤其是当我用技术手段和借力企业自身的技术团队共同突破了经营瓶颈之后,在高层基本上就没我啥事了(企业引进的多数所谓的职业经理人觉得你碍眼,技术方面他们又不懂,但我的竞争力和口碑又影响他们)。
再说今年的情况,在非常不经意间,我遇到了某个高科技企业,是非全职机会,进了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做PE(工艺),涉密。于是想起了我自己在年轻时离开技术岗位前的想法:“有朝一日…”,结果发现,原来那是总部研发中心的职能设置问题,是“约定俗成”的传统管理!如今身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的我,也是一样的不能下现场。
唉,原来是这样!
--------
本文由 姚晶磊(我) 原创,并仅在EET发布,另:
做了跨界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curton 2024-12-3 21:10
牛言喵语 2024-11-17 00:46
自做自受 2024-11-16 21:15
牛言喵语 2024-11-11 15:40
自做自受 2024-11-11 11:13
牛言喵语 2024-11-9 11:52
开发工匠 2024-11-8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