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重大新闻想必很多朋友都留意到了,那就是3月7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中兴实施出口限制,理由是他们认为中兴违反了美国政府对伊朗施加的出口禁令。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一下子就愣住了。这个事影响太大了,远远超过当年日本311地震对高科技行业的冲击。毕竟311的时候是全球的高科技企业都受影响,天塌下来也不是砸一个人,这次却是被人家精准打击了。
这个事出来后我就想写点东西,但是当时公司股票已经停牌,国家商务部也在出面争取,估计公司内部各部门更是紧张应对中。在事情没解决之前,也怕有些东西写了不太好,就一直没动笔。到上周四(24号)的时候,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临时解除对中兴的贸易出口限制,这事算是基本得到解决了。
说起来这个事的起因,那还是2012年的事。当时就整的很紧张,不过奇怪的是美国人说调查调查,结果一直没出来,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以为事情过去了。没想到老美只是引而不发,就像斗地主的时候有人拿着大小王一样,非要等到最后一把甩出来。到了2016年,老美自己都解除了对伊朗的制裁,却又把这个事拎出来。这背后难免有美国国内大选、中美大国博弈、对朝鲜制裁等大的政治因素在起作用。
不管是啥原因触发的,归根结底还是咱们自己没做到位,让人逮住把柄了。由此也说明咱们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国内公司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尤其高科技企业,因为两头在外,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来源在欧美日,销售市场也遍布全球各国,这就造成供应链体系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在给企业辅导的过程中,也多次提到几个典型案例,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泄露冲击全球半导体行业、2011年10月泰国曼谷水灾造成全球硬盘价格暴涨,还有台湾高雄今年年初的大地震,这些都是典型的供应链风险事件。对科技产品来说,知识产权IPR方面更是容易出问题,去年国内跨境电商出口最火的一款商品电动平衡车(俗名“扭扭车”)突然被亚马逊全线下架就是IPR纠纷造成的。此外还有战争、港口罢 工、反倾销、供应商突然倒闭等等。
有风险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有风险,或者说不知道有哪些风险。对小公司来说,因为资源有限,即使知道有风险也没办法去应对,只能见招拆超。但是对于大公司来说,风险管理做不到位就很麻烦了,一旦出事影响的可能是几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就业,产值损失动辄上亿甚至更高。
遗憾的是,就我们平常看到的情况是,很多公司都是在出了事之后才明白应该做风险预防,尤其一些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这样交学费的代价太高了。个人觉得上规模的企业还是要平时就做好风险预防,提前梳理一下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点,条件具备的可以做个供应链风险地图出来。只有用成熟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才能避免事情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因为在这类事件中,黄金反应时间也就是24小时或者48小时。搭建风险管控体系可能会有一些成本投入,不过比起出事后花的冤枉钱相比,还是非常划算的。而且每一次重大风险事件爆发,就是一次行业洗牌的机会,有准备的人就能抢得先机。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