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乱象频发,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2013-6-26 17:55 1637 19 19 分类: 采购与分销

——强制安全标准:救赎之道

 

都是标准惹得祸?

    近期,发生了许多事情,让标准这个概念频繁出现于报端,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年初时,雾霾肆虐,PM2.5爆表,人们在惊恐之余把责难的*口对准了中国石油双雄,因为据说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它们。但是中石油也自有理由,挺无辜地说:“罪不在我们,是国家标准太低了。”此种说法,何异于刺人杀之,却说:“非我也,兵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饮用水和稻米又成为关注焦点,很重要的一点都与标准相关。社会调侃媒体聚焦下的农夫山泉“有点悬”,其中事件有没有内幕我不得而知,但摆到公众面前引起争议的确实是个标准问题,到底农夫山泉执行的浙江地方标准《瓶装饮用天然水》要求是否低于国家标准?最终以哪一个标准为准?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依然是一头雾水。这种标准乱象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标准体系建设的滞后。

    至于镉大米事件,简直就是五年前毒奶粉的翻版。三聚氰胺的出现是因为奶业里的检测标准不规范——不直接测蛋白质而是用氮的含量来推定;而镉大米是因为重金属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据相关部门透露关于大米的质量监管指标,更多考虑的是营养指标和保存指标。这种巨大的检测标准漏洞正好成为劣质有毒产品的生长温床。

被人误解的标准常识

    误区一、人们往往会认为行业或企业标准可信度没有国家标准高,但事实上国标仅仅是及格线而已,因为国标要顾及方方面面,考虑的因素多了,相应的门槛必然会下降。一些行业标准、或大企业的标准往往因为专业而更加精准严格。国家标准是最低要求,其他标准都不得低于国标。标准是质量的基础,不仅指导着企业的生产行为,也是产品质量评判的准绳。标准不合格,产品质量必然根基不牢。

    误区二、认为商业的本质在于盈利,标准工作因非常低效则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与商业活动相悖。从根源上讲,我们没有重视标准的原因在于舶来文化、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把标准一块打包进来,但是事实在我们的脑海里实际上对标准是没有多少概念的,在照搬国外经验时我们不自觉地将他们的标准也用上,因而引入的产业没有出现多少问题,但自生的产业,如太阳能行业因为没有参照对象,所以其中的标准问题更为突出。同时因为标准的数据确定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用某些人的话说效率太低,于是干脆视而不见。然而,标准工作绝对不是用效率指标来衡量,美国曾经为了测试不锈钢在不同水质中的腐蚀寿命问题,专门花费十余年,从美国大西洋岸到东太平洋岸收集水质实验数据,最终得出可靠的数据并作为不锈钢厚度的重要参考标准。这种认真态度是难以想象的,而对后世的功德影响也是无量的。

    误区三、标准或认证就是给产品加分的奖项,然而实际上更多的标准仅仅是准入门槛而已。标准不是花瓶摆设,首先考虑的应是质量安全。现在很多人最基本的安全保证还没做好就给产品贴上这个认证、那个标签,但再多的花瓣也掩盖不了臭狗屎的本质,何况还很浪费。

强制安全标准:中国制造的救赎之道

    对于关系居民基本身体健康的产品标准混乱不一、国家标准监管部门无所作为之现状,我不能不说这是我国监管部门的悲哀或者说是中国工业时代标准化的悲哀。很多年前,我在太阳能行业内部大声呼吁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务必要规范行业标准,但是没人听,我还因此成为行业公敌。所以说太阳能行业的标准之争从八年之前就开始了,这项工作我至今还在艰难推进,我一直扮演大家眼中的“反面角色”,受人暗箭,因为规整标准破坏了某些人的饭碗。

    但标准的确是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设。一切发展源于标准,基业要稳,标准先行;一切评判以标准为向导,有矢有的,有标可依。

    最近标准的话题突然敏感起来,我认为这是好事,从牛奶生产标准的争论,到饮用水标准的争论,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国家标准制定的混乱引发不断的标准混战;当我们发现鱼米之乡变成毒米之乡,太阳能朝阳产业掩盖不住自身的阴暗层面,社会各界的眼光都聚集到了中国制造的标准根源之上时,如果能以此为戒,各部门各企业真正落实自身责任担当,从此杜绝标准问题,那将是不幸中的万幸,那将是迷途中中国制造的出路拐点。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