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时除了要考察元器件厂,还要考察元器件厂的原材料供货方,即上游供应商,甚至继续还要往上追溯。整个供应链关系举例如下图:
图 3供应链结构图
为了分析方便,图3中省略了贸易商类供应商。假设以整机厂H公司为中心来看整个供应链。整机厂的下游是其客户,在此不作分析,重点分析H公司的供应商情况。比如说,元器件厂K公司和B公司都是整机厂H公司的供应商。而其中元器件厂B公司的元器件的原材料又由原材料厂M公司和N公司等提供。而其中N公司的又要从O公司和P公司等采购原材料。等等。以上M、N、O、P公司都可以称为H公司的上游供应商。这样一直往上追溯上去的话,可以发现,元器件的最源头的材料是矿产资源。比如有机能源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等,是有机化工的基础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比如铜、银、锡等)、其他无机矿产资源(比如陶瓷、硅等的原料等)。
分析供应链关系,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作质量控制,另外一个是作成本分析。有时仅仅考察或控制元器件厂家还不能保证其生产出来的元器件的质量没问题,还须对元器件厂的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商作评审或考察或控制。比如说,某金属化聚丙烯电容生产厂,其原材料分为: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灌封环氧树脂、引脚材料等,这些材料都要向不同的供应商采购,而其中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是非常关键的原料,必要时整机厂会对生产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的厂家进行评审或考察。金属化聚丙烯电容的供应链结构图可能如下:
图 4金属化聚丙烯电容供应链结构图
元器件的原材料成本是其成本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其原材料构成和供应链,对成本分析很重要。当然,元器件的原材料成本占其总成本和利润(或价格)的比例还与元器件的技术高低及供求状况等关系很大。如果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元器件,其原材料成本占其总价格的比例可能就很小,你即使通过原材料的成本分析得到了其原材料总成本比较低,但是谈价格时也未必有那么容易降下价来。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引起元器件的价格波动,不过这也与其原材料成本占总价格的比例有关,如果比例高,则相关的波动性比较大。比如,铜价对对以漆包线为主要材料之一的电感器和变压器的价格影响就很大。如果某种原材料成本占元器件的总成本的比例很小,那么,即使这种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但是元器件的价格可以不变。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元器件的价格谈判特别是价格波动分析和很有用。
国产的元器件技术含量较低,一般是靠原材料的低成本优势和人工工资的低成本在竞争中获得相当优势。但是,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天大的好事。中国的低材料成本,在供应链的终端是靠对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索取为代价的,中国现在的模式是以断绝子孙后代的饭碗为代价的发展,而且环境污染严重。而像美国就非常聪明,虽然美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他们极少开采,甚至不开采。说不定有朝一日,全世界的矿产资源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唯有美国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美国足以绑架全世界。因为没有矿产资源,现代工业就会瘫痪。还有,虽然中国的基础原材料类的国有企业巨头的高管人员依靠垄断地位个个养的油光满面的,但是,供应链源头的无数矿工是用自己的血、泪、甚至生命,换来低廉的人工成本。中国每年有大量的悲剧在发生矿工身上。更有甚者,地下的开采厂中,有的矿工是儿童。
中国政府天天喊产业升级,但是如果依然是无度地开采资源,而对基础研究,对技术研发不重视,那么,产业升级就只能是放空炮。政府及民间资本对泡沫经济乐此不彼。现在金融危机中,本来正好是收购海外高技术实业公司的最佳机会。可是,无数的海外收购资本中(据新闻称,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美元),偏偏几乎全是搞泡沫经济收购的。你看世界范围内元器件的国际厂商,不断地整合重组,唯独没有看见中国的企业参与其中。中国的元器件行业只能是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作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这一块,我希望不是仅仅是对材料成本的压缩,这样有可能只是推动了中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以及产业工人受到更大的压榨,而是要追求技术含金量,同时把提升质量和效率放在首位。这样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用户1711434 2013-9-5 17:04
用户808729 2009-12-17 23:16
用户793199 2009-11-23 21:59
用户794898 2009-11-23 19:52
用户1143541 2009-11-20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