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的都是LED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是始终存在,如何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才是一个做企业的人应该关注的。
如何在LED照明领域站稳脚跟,说起来很简单: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有一个很具体的例子:
LED Lighting Fixtures公司(LLF),2005年成立,2007年秋天他们的LR6系列天花灯通过美国能源部的测试,获得美国照明协会的照明设计大奖
。2007-2008完成超过五万盏灯具的销售,2008年被CREE收购。
如果要照搬这种成功的模式,我们要关注的是3个问题。
1.如何做到
LLF的成功在于他们实现了最高显色性的混色,得到了当时业界最好的白光。这离不开技术上的积累。当我们看到LR6的实物拆解,不得不承认
会有一种“失望”的情绪产生。它的内部并不比大多数产品要复杂,高显色性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白光LED,它的灯具里面还密集排布了超过
20颗的红光LED,用来补充一般白光LED所欠缺的红光谱。看似简单的背后,还是需要技术支撑的。红光LED的光效比白光LED要低的多,在使用
了这么多红光LED之后,仍然要维持灯具整体的高效率,对电路设计是个挑战。另外,红光LED的性能随温度变化起伏很大,在灯具的整个工作
周期里要维持红光的适当比例,再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灯具的散热和驱动电流调节技术也是不小的挑战。余下的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问题
,不一一列举。
技术层面的问题只是其一,决策层的魄力更为重要。我们看看国内的LED产品,有多少是从一开始就把BoM成本压到了极限?也许有工程人员提
出过和LR6一样的方案,但是会不会老板看到12颗CREE白光 + 20+的红光LED的报价就已经放弃了?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走同一条路:LED灯现在
卖不动就是因为太贵了,只要拼命把价格压下去,销量肯定会上去的。
LED的价格是应该下来,但是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保证品质也许更重要。
LR6的单价并不便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国外amazong和ebay上面看看。但它卖的很好,08年LLF被CREE收购之前就已经卖掉了5万盏。
2.如何让市场知道
凭什么LR6一年卖5万盏,还卖的那么贵? 它为什么敢卖的贵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因为它够好。但是只要够好销量就能上去吗? 有句老话
,“酒香也怕巷子深”,LLF是怎么做的? 具体的过程细节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LLF通过销售处和零售商铺货,在07年末拿到照明设计大奖之后借势开始销售,销售网络覆盖到了整个美国和加拿大。这个做法让我们现在很多新兴LED企业来看是不是很冒险:摊子铺这么大,万一卖不好砸了怎么办?LLF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已经无从揣测了,但是结果是他们成功了。成功的原因至少有两点:1,产品质量过硬。2,很多人知道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对于大多数的LED照明企业来说,参加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展会,把灯具的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拿到一个best的评价,绝对是一个提高市场知名度的捷径。可惜,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钻了牛角尖,挑的是把价格做到最低:cheapest。 cheapst=低贱,一款低贱的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
3.如何让市场相信
市场已经对空洞的广告营销免疫了,很多客户在听到三万小时寿命,五万小时寿命的时候都是冷哼一声,充满了不屑。这不能怪客户,要怪只
能怪前期太过分渲染了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又缺乏实际的数据支撑。五万小时是LED在实验室老化的预期寿命,灯具作为一个整体,要做
到整体达到五万小时的寿命是很困难的,灯具寿命和光源寿命不能混为一谈。前面的市场推广是利用了客户的无知,导致现在要重得客户的信
任变得困难无比。
如何让市场相信?目前的办法是借力有公信力的平台:展会/竞赛/评测。
目前国内的这种平台资源还很有限,这也是限制了国内LED产品往优质优价的方向发展的原因之一。
有朋友提到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这是很积极的消息,但是还不够。标准是需要标准化的测试来支撑的,除非有统一的测试平台和足
够权威的认证结果,否则标准还是只具有参考意义,并不能指望靠一个标准就可以让市场马上规范起来,技术马上发展起来。现在的实际情况
是标准已经滞后于市场太多了,在标准的实施赶上市场的变化之前,仍有很长的空白期要走。
用户1454308 2015-12-21 08:26
Good
用户1039958 2014-3-4 14:23
用户1039958 2014-3-4 14:16
用户1269159 2014-3-2 17:59
用户1329388 2014-2-20 18:07
lrb12345678_880302838 2014-1-20 15:16
用户604858 2014-1-2 13:44
用户1639872 2013-12-25 00:01
用户792265 2013-11-26 15:02
用户1711538 2013-11-14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