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解读山寨(参赛作品)

2011-11-11 16:35 1847 16 16 分类: 采购与分销

1.山寨定义

毋庸置疑,“山寨”一词是彻头彻尾的国货,始于手机行业,于2008年开始流行,而且迅速远销全球。山寨位于中国,确切的说是中国深圳,更确切的说是中国深圳华强北。有太多的人去争议山寨,却很少有人去理解山寨,解读山寨。

那么,何为“山寨”?山寨,本意为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再加上成功的成本控制和分销手段的灵活,导致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1/3。山寨一词更多的带有一种贬义和蔑视。

如今,山寨有了新的发展,从行业上看,山寨已经突破了手机行业,迅速的普及到各个数码产品领域,小到U盘,大到液晶电视,从简单的SD卡,到复杂的GPS、上网本。整个数码产品领域,借助山寨生产模式,极大缩短了产品量产周期和生命周期;从模式上看,经过多年的演练和实战,山寨已经进化为一种标准的生产配套、加工和销售模式,通过自发的标准化的分工合作,将产品制造的准入门槛彻底摧毁;从传播上看,山寨已经突破了大宗外销订单的范围,直接冲击内销市场;从普及深度上看,山寨已经完全突破了无品牌和非正规品牌限制,渗透到了各个品牌经营,众多品牌都在利用山寨模式进行产品加工,品牌一词仅仅体现在渠道,销售,售后和市场宣传上,而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原创新技术能够与山寨进行区隔。山寨一词更多的转化为一种中性的加工模式。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产品领域是否已经山寨化?一定意义上讲,当一个产品领域,具备如下特征,可称之为“山寨”化:

首先,PCBA标准化。当一个数码产品,其产业链细分到,形成标准化的PCBA加工和销售,使得小型组装工厂门槛降低,可以方便的采购标准化的板(PCBA),屏,壳进行整机组装。

其次,同质不同牌。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标准化的板、屏、壳配件组装整机,使得贴牌十分便利,不同的所谓品牌产品除了Logo(商标标识)以外,其他完全相同。

最后,突破价格,并迅速大副走低。由于以上两个特征,导致所谓品牌间无技术差异,短期最为有效的直接武器为价格。同时伴随价格降低,市场销量短期迅速增加,各种资源部件随摩尔定律而迅速降价。另外出于特殊的地域便利性,几乎无增值税概念,最终使得产品价格一跌再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注:

PCBA为已经焊接有电子元器件的成品或半成品板,根据客户的容量要求,直接补焊存储器件(Nand Flash)即可。

具备以上三个特征,该产品即进入山寨化阶段。根据这个标准,U盘、SD卡、PC Camera,、MP3、MP4、PMP、GPS、上网本、大尺寸LCD TV,当然不能遗漏手机,无疑都属于山寨化范畴。
    


2.山寨起源

2008年,上网本电脑的极速普及,各大网络媒体对“山寨”一词的翻然热炒。一时间,山寨一词冲破了手机的范畴,冲破了数码的行业,各种模仿均以山寨冠名,从“山寨版明星”,到“山寨版春晚”,山寨俨然成为模仿的时髦表述。而说起山寨,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数码行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其起源于2004年的手机市场,即人们俗称的黑手机、山寨机。然而,静观山寨的本质特点,其已经在潜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超过15年,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悄悄的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就是PC个人电脑。

无论是哪一家的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机箱、显示器接口、电源线接口都严格遵守了统一的规范,都能够随意的组合组装。对于广大消费者,电脑确实没有任何的品牌可言,在电脑市场,市场变成了组装工厂,客户现场选择零部件,当场组装成电脑成品,客户验收后款到提货,实现交易,这或许就是山寨发展的极限。而此时的品牌,由相同的零部件组成,无论怎样组合,都难以演变出价值的创新,伴随山寨日益规范,质量日益稳定,消费者素质的日益提高,山寨商经营的日益规范,已经无法在消费市场立足,转而退守行业市场,专业领域。然而,PC的今天的山寨局面,却经历了近20年的适者生存。

将历时的镜头退回到1992年,Intel的转折战――奔腾CPU的研发和颠覆传统的市场推广策略。虽然苹果研发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但真正让个人电脑能够普及的是IBM。今天的微软和Intel在那时对比IBM来讲有如襁褓中的婴儿,出于当时的历时原因,IBM没有加入PC的核心CPU的竞争阵列,而是作为个人电脑的集成开发商。通过采用Intel 8088作为核心处理器,搭配微软比尔盖茨的DOS作为操作系统,IBM后发制人,迅速超过了苹果,一度成为PC的代名词,个人电脑进入了IBM时代。

而作为IBM电脑,CPU不是自己的,DOS不是自己的,而作为电脑主板的软件核心BOIS也很快别人破解,由此,电脑行业进入IBM兼容电脑时代,即众多电脑制造商仿制IBM的个人电脑,达到兼容的程度。

当时作为PC的核心CPU,Intel并非一家独大。一方面,个人电脑的研发技术准入门槛较高,各电脑品牌拿到CPU后到生产出电脑至少一年的开发周期。因此直到1992年,多数个人电脑尚未超过1984年的IBM设计的个人电脑水平。另一方面,来自苹果、太阳等多家自有处理器的竞争,使得Intel投入巨资正在研发的奔腾芯片似乎前途未卜。于是,Intel围绕自身奔腾CPU,设计出一组南北桥芯片集合,与CPU协同运作,即我们常说的“芯片组”。围绕芯片组,更进一步设计和生产整块主板。当奔腾芯片上市的时候,Intel同时销售芯片组和主板。直接的主板可以使电脑生产厂家直接开始组装生产奔腾电脑,而芯片组又可以使更多的主板生产厂家快速的生产出更多特色和规格的主板。这难道不就是今天我们所定义的山寨模式么。就在这一年,Intel获得了200亿美元的销售额。从此,Intel在个人电脑领域再无敌者,IBM、惠普、康柏、Sun等我们熟知的几乎全部PC制造商均生活在Intel的阴影之下。

无疑,Intel开创了个人电脑的辉煌,其所利用的手法正是今天的我们所谈论的山寨模式。因此,Intel是名副其实的山寨鼻祖,而PC是名副其实的山寨数码。



3.正视山寨

如果根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衡量山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改良,山寨无疑已经适应了数码行业,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单纯从电子产业链的业态分析出发,山寨所实现的打破技术准入门槛、自发的产业分工和配套、高效的产品化进程,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而所谓的非正规、不合法、仿制、低劣,这些其实都是人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去运用的问题。就像书籍和网络,一切皆为人之过。

深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山寨,为什么山寨会出现在中国,为什么山寨会被冠名质量低劣、仿照、假冒?这里有各种必然的组合。

首先,是数码行业本身性质的必然。数码行业并非国家资源性行业,无法受到国家在行业上的一些保护,完全暴露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是以创新研发、规模生产和市场销售为主要生存武器的;

其次,是中国数码行业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必然。国外在这一原始资本的积累期中,是一个单纯的环境,使用各种野蛮非规手段来完成的。而中国在经历多个历史事件变革后,发展时间上的滞后,造成了今天的中国数码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这一必经过程中,在确保生存的同时,还必然性的遭遇到国外已积累的雄厚资本下的原创新竞争,因此,数码行业的生存武器就仅限于规模生产和市场销售;

第三,生存危机下资本运作的必然。在这一时期的艰难环境中,资本必然遵循着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原则,同质化的规模生产复合这一原则,在同质化的环境下,品牌的生存武器就唯有市场营销,即产品的不同说出来;

第四,国外大宗数码采购模式的必然。山寨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于国外每年的大宗数码采购。而国外采购商也在历次支付昂贵学费后深研中国制造的成本,加上僧多粥少的现状,国外大宗采购商往往一个订单寻遍各家并彼此压价,在生存面前,不可能的价格记录被屡屡刷新,当以一个完全成本的价格成交,意味着必然要依靠一些不正规渠道的物质,当一个低于成本的价格成交,意味着质量低劣,当以一个不可能的价格成交,意味着假冒。当一个订单出现,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人会做,因为人要吃饭。没有一个工厂老板会想租用厂房,购置生产线,招聘工人,用真金白银去购进物料,花费精力去洽谈订单,只为去只生产质量低劣的垃圾,众多非正规的手法,都始于特定必经时期的众多必然。

最后,国内数码产品质量规范监管不严。任何行业都有行规,数码行业通过国家电子产品的3C认证以及国际的FCC认证来保证产品的设计能耗、电磁辐射、抗摔防震等多方面的产品测试。此外还有商标的正规注册等一系列的针对产品的规定。然而,同质化带来的赤裸的价格竞争,无论出于人力还是资金的考量,山寨品牌及工厂几乎不会主动的去注册商标以及申请认证。一定意义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可控制的质量低劣,仿制甚至假冒。

然而,在这个世界,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山寨不会一直持续,一旦当中国数码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剩下的就会成为真正的品牌,山寨一词也就将正式载入史册,这个时间,不会是一代。

 

***************

本文目录:

论中国数码品牌与山寨

第一、中国数码品牌概述

第二、解读山寨

第三、中国数码品牌未来之路

 

 

 

 
 

 
2011国际电子商情博文大赛——电子职业之路 已经启动,详情>>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