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都不一样, 少则可能会有几十到上百个,多则可能会有上千甚至是几千个。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芯片种类也从40种上升至150多种。 汽车芯片就像人类的大脑,按功能可以分为计算、感知、执行、通信、存储与能源供应五大类。再细分点,可以分为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九大类。 汽车芯片九大类 1.控制芯片:MCU、SOC 认识汽车电子的第一步, 必须先了解的就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一个ECU可以说就是一台嵌入式计算机,用来控制汽车的各大系统。其中车载MCU就可以称得上是汽车ECU的运算大脑,负责各种信息的运算处理。 根据德邦证券的数据,通常汽车中- -个ECU负责-个单独的功能,配备- -颗MCU,如恩智浦的S12P MCU在一-个点火控制的ECU中;也会出现一个ECU配备两颗MCU的情况,如博世MG 7.9.8 ECU。一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半导体器件数量中,MCU占比约30%,每辆车至少需要70颗以上的MCU芯片。 2.计算芯片:CPU、GPU CPU通常为SoC芯片上的控制中心。其优点在于调度、管理、协调能力强。但CPU的计算单元较少,无法满足大量并行的简单运算任务。因此,自动骂驶SoC芯片上通常需要集成除CPU之外的一个或多个XPU来完成AI运算。 去年的9月20日,英伟达推出了Thor芯片,这是一-块拥有770亿颗晶体管的车载中央计算芯片,算力达到了2000TOP.(这里的TOPS是计算机的算力单位,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3. 功率芯片:IGBT、碳化硅、功率MOSFET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于改变电子装置中电压和频率、直流交流转换等。 以功率MOSFET为例,据数据显示,在传统燃油汽车中,中低压MOSFET单车用量约100个。而在新能源汽车中,中高压MOSFET单车平均用量提升至200个以上。未来中高端车型中MOSFET单车用量将有望增至400个。 4. 通信芯片:蜂窝、WLAN、LIN、直连V2X、UWB、CAN、卫星定位、NFC、蓝牙、ETC、以太网等等 通信芯片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主要用于车内设备之间的各种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可以实现车与车互连,车与人、车与设备、车与周边环境互连等。 其中can收发器数量较大,据行业数据显示,平均一辆汽车应用的CAN/LIN收发器至少在70-80颗,一些性能车可达100多颗,甚至超过20颗。 5. 存储芯片:DRAM、NOR FLASH、EEPROM、SRAM、NAND FLASH 汽车的存储芯片,主要用于存储汽车各种程序和数据。 据海力士对智能驾驶汽车的DRAM需求量的判断,一辆车预估DRAM/NAND Flash需求最高分别可达151GB/2TB, 车内显示类、ADAS自 动驾驶系统对存储芯片使用量最大。 6. 电源/模拟芯片:SBC、模拟前端、DC/DC、数字隔离、DC/AC 模拟芯片是连接物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主要是指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组成的模拟电路集成在一起用来处理连续函数形式模拟信号(如声音、光线、温度等)的集成电路。 据Oppenheimer统计,模拟电路在汽车芯片中占比29%,其中53%为信号链芯片,47%为电源管理芯片。 7. 驱动芯片:高边驱动、低边驱动、LED/显示、门级驱动、桥接、其他驱动等 在汽车电子系统中,负载的驱动有两种基本方法:低边驱动和高边驱动。 高边驱动通常用于座椅、照明和风扇等。 底边驱动用于电机、加热器等。以Tesla Model3为例,仅前车身域控制器就配置了21颗高边驱动芯片,整车用量超过35颗。 8. 传感芯片:超声波、图像、语音、激光、惯导、毫米波、指纹、红外、电压、温度、电流、湿度、位置、压力 汽车传感器可分为车身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 在汽车运行中,汽车传感器能采集车身状态(如温度、压力、位置、转速等)和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数据显示,智能驾驶L 2级别的汽车预计会携带6个传感器,L5级别的汽车预计会携带32个传感器。 9.安全芯片:T-Box/V2X安全芯片、eSIM/eSAM安全芯片 汽车安全芯片是一种内部集成了密码算法并具备物理防攻击设计的集成电路。 如今,随着汽车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汽车中的电子设备数量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与之带动的就是芯片数量的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600-700颗,电动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辆,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辆。
汽车电控系统,就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由模块控制的系统总称,它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电控其实就是车辆所有电子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的总称。
ECU的全称是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指的是一类而不是一个控制器,他们的主要用途就是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以及实现其各种功能。
一、引言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器(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ontroller, EVCC)作为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的关键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EVCC不仅负责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管理,还提供了多重保护措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本文将详细阐述EVCC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 二、EVCC的工作原理 EVCC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电能转换与控制: EVCC包括电能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能转换模块负责将外部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以满足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需求。该模块通常包含一个变压器,能够调整输入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稳定、高效地供给电动汽车。控制模块则监测充电过程,包括记录充电时的电能信息、调整充电功率和控制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通信接口: EVCC通过通信模块与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网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交互和控制。这种通信功能不仅有助于了解电动汽车的实时充电需求,还能确保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得到精准控制。 安全保护: EVCC内置多种保护机制,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温度保护,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EVCC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对电动汽车或充电设施造成损害。 充电计量与计费: EVCC能够记录充电过程中的电量,并据此提供相关的计费信息。这为用户和运营商提供了方便的充电管理和统计服务。 三、EVCC的详细控制策略 EVCC的控制策略旨在实现高效、安全、智能的充电过程。其主要控制策略包括: 握手阶段: 当电动汽车与充电桩连接后,EVCC与充电桩之间进行握手,建立通信链接。此阶段用于确认双方的身份和状态,为后续的充电过程做准备。 充电参数协商: EVCC与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协商充电参数,如充电功率、充电模式等。这一步骤确保充电过程能够按照电动汽车的需求和充电桩的特性进行。 充电阶段: 在充电过程中,EVCC根据电动汽车的需求和充电桩的特性,动态调整充电桩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此阶段通常采用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方式,以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在充电初期,采用小电流进行预充,以加热和稳定电芯特性;随后进入大电流恒流充电阶段,实现快速充电;当电池电压接近设定阈值时,转为恒压充电阶段,以较小电流继续充电,防止电池过充。 充电结束: 在达到预设的充电目标后,EVCC发送信号通知充电桩停止充电。此时,EVCC还会记录充电过程中的电量和相关信息,为后续的计费和管理提供依据。 软件更新与远程控制: EVCC支持软件更新功能,可以通过远程方式更新软件,增加新的功能和改进性能。此外,EVCC还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电动汽车型号、自动选择最佳充电策略,并通过云端服务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四、国际化应用 EVCC还具备国际化应用的能力。它可以将国标GB/T27930 CAN通讯转换成ISO/IEC15118、DIN70121、SAE2847-2等PLC通讯标准,使国标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实现充电功能。同时,EVCC还可以将国标GB/T27930通讯转换为日标CHAdeMO通讯标准,让出口日本的国标电动车实现本土日标充电桩的充电功能应用。 五、结论 EVCC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在电能转换与控制、通信接口、安全保护、充电计量与计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细的控制策略和先进的通信技术,EVCC能够实现高效、安全、智能的充电过程,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EVCC将继续演进和创新,为电动汽车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充电体验。
汽车属于一个复杂的工业品,由众多的零部件和总成构成,而每个零部件的工作温度和材料耐受温度都不尽相同,只有保证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转,才能保障汽车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转。
电动汽车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等动力系统,以及其它附件如空调、助力转向等,各子系统几乎都通过自己的控制单元来完成各自功能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