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都不一样, 少则可能会有几十到上百个,多则可能会有上千甚至是几千个。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芯片种类也从40种上升至150多种。 汽车芯片就像人类的大脑,按功能可以分为计算、感知、执行、通信、存储与能源供应五大类。再细分点,可以分为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九大类。 汽车芯片九大类 1.控制芯片:MCU、SOC 认识汽车电子的第一步, 必须先了解的就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一个ECU可以说就是一台嵌入式计算机,用来控制汽车的各大系统。其中车载MCU就可以称得上是汽车ECU的运算大脑,负责各种信息的运算处理。 根据德邦证券的数据,通常汽车中- -个ECU负责-个单独的功能,配备- -颗MCU,如恩智浦的S12P MCU在一-个点火控制的ECU中;也会出现一个ECU配备两颗MCU的情况,如博世MG 7.9.8 ECU。一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半导体器件数量中,MCU占比约30%,每辆车至少需要70颗以上的MCU芯片。 2.计算芯片:CPU、GPU CPU通常为SoC芯片上的控制中心。其优点在于调度、管理、协调能力强。但CPU的计算单元较少,无法满足大量并行的简单运算任务。因此,自动骂驶SoC芯片上通常需要集成除CPU之外的一个或多个XPU来完成AI运算。 去年的9月20日,英伟达推出了Thor芯片,这是一-块拥有770亿颗晶体管的车载中央计算芯片,算力达到了2000TOP.(这里的TOPS是计算机的算力单位,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3. 功率芯片:IGBT、碳化硅、功率MOSFET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于改变电子装置中电压和频率、直流交流转换等。 以功率MOSFET为例,据数据显示,在传统燃油汽车中,中低压MOSFET单车用量约100个。而在新能源汽车中,中高压MOSFET单车平均用量提升至200个以上。未来中高端车型中MOSFET单车用量将有望增至400个。 4. 通信芯片:蜂窝、WLAN、LIN、直连V2X、UWB、CAN、卫星定位、NFC、蓝牙、ETC、以太网等等 通信芯片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主要用于车内设备之间的各种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可以实现车与车互连,车与人、车与设备、车与周边环境互连等。 其中can收发器数量较大,据行业数据显示,平均一辆汽车应用的CAN/LIN收发器至少在70-80颗,一些性能车可达100多颗,甚至超过20颗。 5. 存储芯片:DRAM、NOR FLASH、EEPROM、SRAM、NAND FLASH 汽车的存储芯片,主要用于存储汽车各种程序和数据。 据海力士对智能驾驶汽车的DRAM需求量的判断,一辆车预估DRAM/NAND Flash需求最高分别可达151GB/2TB, 车内显示类、ADAS自 动驾驶系统对存储芯片使用量最大。 6. 电源/模拟芯片:SBC、模拟前端、DC/DC、数字隔离、DC/AC 模拟芯片是连接物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主要是指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组成的模拟电路集成在一起用来处理连续函数形式模拟信号(如声音、光线、温度等)的集成电路。 据Oppenheimer统计,模拟电路在汽车芯片中占比29%,其中53%为信号链芯片,47%为电源管理芯片。 7. 驱动芯片:高边驱动、低边驱动、LED/显示、门级驱动、桥接、其他驱动等 在汽车电子系统中,负载的驱动有两种基本方法:低边驱动和高边驱动。 高边驱动通常用于座椅、照明和风扇等。 底边驱动用于电机、加热器等。以Tesla Model3为例,仅前车身域控制器就配置了21颗高边驱动芯片,整车用量超过35颗。 8. 传感芯片:超声波、图像、语音、激光、惯导、毫米波、指纹、红外、电压、温度、电流、湿度、位置、压力 汽车传感器可分为车身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 在汽车运行中,汽车传感器能采集车身状态(如温度、压力、位置、转速等)和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数据显示,智能驾驶L 2级别的汽车预计会携带6个传感器,L5级别的汽车预计会携带32个传感器。 9.安全芯片:T-Box/V2X安全芯片、eSIM/eSAM安全芯片 汽车安全芯片是一种内部集成了密码算法并具备物理防攻击设计的集成电路。 如今,随着汽车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汽车中的电子设备数量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与之带动的就是芯片数量的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600-700颗,电动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辆,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辆。
现在的家用车变速箱大概分为5种,使用的已经很普遍了,但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恐怕能说明白的人不多,那么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先看图,解说在图下面) 1)mt 手动挡变速器(离合器和换挡杆),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换挡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操纵性高。 缺点:刚入门时有难度,操作水平不高时,有顿挫感,市内左脚脚太累。 经典之作---大众MQ250,作为国内能见到的最完美的手动变速箱,广泛使用在大众及其旗下各品牌中高低档车辆上,口碑非常好。 2)amt 带有自动离合器和自动换挡装置的手动变速箱(置于变速箱上的液压装置根据电脑命令或换挡杆的命令操作离合器和拨叉进行换挡工作)相当于给司机装一个机器左脚和机器右手。 优点:具有手动挡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和自动挡的简易操作。 缺点:换挡会有很明显顿挫感。 举例:北斗星,奇瑞,fiat BRAVO,载重卡车等。 3)at 自动变速器。使用液力耦合器替代传统接触式离合器的变速箱,由液压机构完成换挡动作。 优点:操作简单,可以适应于大多数的发动机形式(横置和纵置)和驱动形式(前驱,后驱,4驱,全时)。 缺点:因为采用液力耦合器,所以传动效率极低。液力耦合器原理,液力耦合器是非接触性的传动方式,通俗讲来,就像是两台面对面摆的风扇,打开其中一台对着另一台吹,另一台的叶轮也会跟着转。 车型:几乎涵盖各个品牌的大部分车型。使用范围接近手动挡,非常广泛。 cvt的打滑问题导致马力输出效率不高。 audi cvt 的传动链条 4)cvt无级变速器。 由液压装置控制锥形皮带轮调整传动比来达到换“挡”目的的变速箱(cvt的档位是虚拟出来的,所以商家说的6,7,8挡都是忽悠,他说100挡也是可能的。 优点:无缝隙不间断传动,很平顺的体验,没有一丝换挡的抖动,自身体积小,很高的经济性。 缺点:采用皮带轮与钢带传动打滑是不可避免的,完成不了大扭矩,大马力的输出,太过于温柔,如果没有电脑保护着,可能一脚油门,变速箱就废了。所以很多车在长时间行驶后变速箱过热cvt就杯具了。 EVO 用的 tc-sst pdk 1940年的雪铁龙双离合设计图 5)direct shift gearbox直接换挡变速箱(双离合器变速箱),拥有两片传统的离合器分别控制135R,246挡,可达到不间断工作,有点像接力赛跑的接棒过程,接棒的选手先启动以减少他和递棒选手的速度差。在一档换二档时,连接二档的离合器与发动机的主输出轴连接后,一档的离合器才断开,虽然达不到CVT的平顺性和经济性,但可以媲美mt的极高的传动效率,使dsg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平衡点。 优点:传输不间断,经济性高,舒适性和运动型兼备所以大多装备于高端运动型车上. 缺点:新技术(其实也不算新了,上面那张设计图出自1940年),稳定性有待考证,造价成本太高,尚无法普及。 适用范围:dsg(vw),powershift(Volvo),pdk(porsche),tc-sst(Mitsubishi), m-dct(BMW) ,s-tronic(Audi) 自动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简称:AT) 自动变速箱的英文名称为Automatic Transmission,而这也是它AT的由来。一个自动变速箱是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和变矩。而在它们里面最为重要的部件就是液力变矩器,它又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部件构成,兼顾着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 位于液力耦合器中的泵轮和涡轮是液力变矩器乃至整个自动变速箱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件,说的通俗一点,这两个轮就好比两个电扇,其中一台电扇主动吹风,而另一台电扇则是被动受力,它的转动是通过那台主动吹风的电扇来带动。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就可以实现变速变矩了。 但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 但对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而言,变钜期间的动力损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通过液体还是通过气体,它们在动力传输的时候都会产生动力损失,并且这种损失对于自动变速箱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弊病。 对于自动变速箱来说它的整体通手动变速箱其实还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内部还是存在着离合器这个部件,只是离合器被设计在了变速箱的内部,并不像手动变速箱那样需要人为操作,并且也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齿轮来进行动力传输的,只是换挡的信号是由行车电脑发出,而非人为控制(手自一体变速箱的手动模式除外)。 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 这款名为机械式自动变速箱的变速箱虽然从使用的最终结果上来看同自动变速箱相同,但它与自动变速箱却有着一定的区别。AMT的全称为AutomatedMechanical Transmissioon,直译过来就是机械式自动变速箱。 虽然AMT同AT一样,都可以省去驾驶员的换挡动作,但这两种变速箱在机械的构造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AMT变速箱,是在通常的手动变速箱和离合器上配备了一套电子控制的液压操纵系统,通过这个达到自动切换挡位的目的。说白了,这就是在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改变原来的手动操纵系统。也就是说AMT实际上是由一个一个机器人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挂档的两个动作,它的技术核心是微机系统,电子技术以及质量直接决定着AMT的性能与运行质量。 目前在国内的汽车市场中使用AMT变速箱较多的就要算是微型车型和多款跑车了,像我们熟悉的上海通用雪佛兰新赛欧、奇瑞QQ、哈飞路宝、Smartfortwo等微小型车用的则都是AMT变速箱,而且像法拉利F430、奥迪R8、玛莎拉蒂GranTurismo08款 GT S 4.7升车型使用的也是AMT变速箱。 虽然这类变速箱拥有着换挡冲击力强、电控换挡或离合器部分容易损坏等缺点,但是它那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则是大多数低成本车型喜爱用它的原因。 机械式无级变速箱(CVT) 机械式无极变速箱,英文名称为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而这也说明了中文意思为“机械式无级变速箱”,它开始进入国内消费者的目光绝对要归功于广州本田对飞度车型的引入,上一代飞度也成了国内少有的使用CVT变速箱的车型,而在其后日产、奥迪等厂家也将这种变速箱更多的使用到了自己旗下的车型上。 但其实CVT变速箱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对于这种变速箱技术来说,德国奔驰公司绝对要算是它的鼻祖,早在1886年他们就将V型橡胶带式CVT变速箱安装在了他们生产的汽油机车型上。但由于橡胶带式CVT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如功率有限(扭矩仅限于135牛米以下),离合器工作不稳定,液压泵、传动带和夹紧机构的能量损失较大等,因此这种变速箱技术没有被汽车行业普遍接受。 对于CVT变速箱如果将它的英文名称直译过来的话则为“连续可变变速箱”,顾名思义这种变速箱的变速和变钜是连续性的,也就是说它没有明确具体的挡位,虽然操作上类似于自动变速箱,但速比的变化却不同于自动变速箱的跳挡过程,并且它的速比变化是连续的,因此这种变速箱技术在动力传输上有着较好的持续性和顺畅性。 CVT变速箱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动动力的,这样的传动方式使得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实现了最佳匹配。 金属链条式无级变速箱主要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论组、金属带和液压泵等基本组件。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都有可动盘和固定盘组成,与油缸靠近的一侧带轮可以在轴上滑动,而另一侧的带轮则是固定死的。可动盘与固定盘采用的都是锥面结构,而它们的锥面形成的V型槽来与V型金属传动带啮合,发动机输出轴上输出的动力首先传递到CVT变速箱的主动轮上,然后通过V型传动带传递到从动轮,最后经过减速器、差速器传递给车轮。 从结构和使用上来讲,CVT变速箱有着换挡顿挫感小,输出动力线性好,动力损失小,燃油经济性好的优点。但它也正是因为结构的不同,有着一定的缺点。例如起步时由于变速箱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动力传输受到影响;材料复杂,维修成本高;承受扭矩有限等。 双离合自动变速箱(DSG) 在这四种变速箱类型中,我们最后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DSG双离合变速箱(Direct-ShiftGearbox)了,这种变速箱也被称为DCT(Double ClutchTransmission)。作为大众汽车2002年在德国沃尔夫斯堡首次向全世界展示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赢来了更大的关注,也赢来了不少的好评。 首先DSG(或DCT)是由两组离合器片集合而成,由电子控制及液压装置同时控制着这两组离合器及齿轮的各种动作。两个离合器片的其中一个控制着奇数挡和倒档,而另一个离合器片则控制的是偶数挡,在进行换挡时,1号离合器结合使得1挡齿轮啮合输出动力,而在此时2号离合器已经控制2挡齿轮处于啮合与非啮合的临界点上,只要1号离合器分离,2号离合器会在0.2秒之内将2挡齿轮啮合继续传送动力,以此类推直至最高挡位。 对于双离合变速箱(DSG)而言,它与自动变速箱(AT)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没有设置液力变矩器,而是使用传动轴来进行动力的传输,这样一来液力变矩器损失动力的这一最大缺点就被消除了,大大的提高了动力的使用效率。 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双离合变速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还有一种是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目前针对一汽大众所使用的这两种变速箱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针对于国产车型而言,进口车型所采用的依旧是进口6速双离合变速箱),6速DSG双离合变速箱一汽-大众将其安排在了他们位于大连的工厂生产,而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他们则安排在了位于上海的工厂生产。 在结构方面6速DSG双离合变速箱与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在变速箱的冷却方式和离合器预备点上有着细小的差异罢了。对于6速DSG双离合变速箱来说,由于它的采用的是水冷方式,所以它也被称之为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对于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它与6速最大的不同(除挡位数量外)就要算是它的冷却方式采用的是风冷了,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它也被称之为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此外,它们在离合器的预备点上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对于6速DSG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它的两个离合器在静止状态下分别处于2挡和倒档预备,当你准备将车辆起步时,其中一个离合器会从2挡过度到1挡对其齿轮进行啮合;而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则不需要这样,它的两个离合器预备点就是在1挡和倒档上,起步时没有6速DSG双离合的过度过程。
差速器在车辆传动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通过允许车辆的两个驱动轴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在多变的路况下,差速器能够确保车辆的四个车轮根据路况调整动力输出,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 差速器分类 汽车差速器位置示意图 汽车差速器结构 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最后传送到驱动桥,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在这条动力传送途径上,驱动桥是最后一个总成,它的主要部件是减速器和差速器。 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 差速器工作原理 差速器是调整左右轮转速差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输出扭矩一分为二的装置,允许转向时对左右车轮输出两种不同的转速。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 差速器工作过程 当汽车直走时,两个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转。根据力学原理,转弯时内侧车轮势必会转的慢些,此时驱动轴转速不变,行星轮此时一边绕半轴公转,一边自转。 汽车直线行驶时:传动轴过来的驱动力转向90°传递到从动锥环齿轮上,从动锥齿轮带动4个小齿轮一起旋转(和车轮旋转方向一样),并带动侧齿轮旋转,从而驱动车轮前进,左右两个驱动轮所遇到的阻力一样,中间4个小齿轮不自转。 汽车转弯时:左右车轮遇到的阻力就不同,左侧齿轮和右侧齿轮间就会产生阻力差,它便会使中间4个小齿轮在绕半轴旋转的同时还要产生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左右车轮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让汽车顺利转弯。 差速器作用示意图 换个角度再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减速器结构紧凑,效率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可以成批生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减速器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普通的减速机也会有几对相同原理齿轮达到理想的减速效果,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就是传动比。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减速器主要由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轴、轴承、箱体及其附件所组成。其基本结构有三大部分:(1)齿轮、轴及轴承组合;(2)箱体;(3)减速器附件; 齿轮、轴及轴承组合小齿轮与轴制成一体,称齿轮轴,这种结构用于齿轮直径与轴的直径相关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轴的直径为d,齿轮齿根圆的直径为df,则当df-d≤6~7mn时,应采用这种结构。而当df-d>6~7mn时,采用齿轮与轴分开为两个零件的结构,如低速轴与大齿轮。此时齿轮与轴的周向固定平键联接,轴上零件利用轴肩、轴套和轴承盖作轴向固定。 箱体是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它是传动零件的基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箱体通常用灰铸铁制造,对于重载或有冲击载荷的减速器也可以采用铸钢箱体。 减速器附件 为了保证减速器的正常工作,除了对齿轮、轴、轴承组合和箱体的结构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外,还应考虑到为减速器润滑油池注油、排油、检查油面高度、加工及拆装检修时箱盖与箱座的精确定位、吊装等辅助零件和部件的合理选择和设计。 大多数减速器的箱体采用中等强度的铸铁铸造而成,重型减速器则采用高强度铸铁和铸钢,单件少量生产时也可用钢板焊接而成。减速器箱体的外形要求形状简单、表面平整。为了便于安装,箱体常制成剖分式,剖分面常与轴线平面重合。 常用减速器的特点 ▲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一级圆柱蜗杆减速器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级圆柱齿轮电动机减速器(同轴式)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轴装式) ▲摆线针轮减速器 ▲谐波齿轮减速器 ▲行星减速器 减速器装配一般步骤 安装底座→输入轴轴部装配→中间轴轴部装配→输出轴轴部装配→安装各轴→啮合旋转→上盖部装装配→上盖装配→螺栓装配→端盖装配 ;
导读:今天我们聊聊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有关减速器和变速器的内容!减速器和变速器两者都是工作机与原动机之间速度变换的装置。其中将原动机转速变换成一种固定转速输给工作机的装置称为减速器(一般是降低原动机转速,实现定传动比传动);将原动机转速变换成多种转速输给工作机的装置称为变速器(实现可变传动比传动) 一、减速器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减速器结构紧凑,效率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可以成批生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减速器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普通的减速机也会有几对相同原理齿轮达到理想的减速效果,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就是传动比。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减速器主要由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轴、轴承、箱体及其附件所组成。其基本结构有三大部分:(1)齿轮、轴及轴承组合;(2)箱体;(3)减速器附件; 齿轮、轴及轴承组合小齿轮与轴制成一体,称齿轮轴,这种结构用于齿轮直径与轴的直径相关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轴的直径为d,齿轮齿根圆的直径为df,则当df-d≤6~7mn时,应采用这种结构。(我们推荐你关注“机械工程师”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干货知识、行业信息)而当df-d>6~7mn时,采用齿轮与轴分开为两个零件的结构,如低速轴与大齿轮。此时齿轮与轴的周向固定平键联接,轴上零件利用轴肩、轴套和轴承盖作轴向固定。 箱体是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它是传动零件的基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箱体通常用灰铸铁制造,对于重载或有冲击载荷的减速器也可以采用铸钢箱体。 减速器附件: 为了保证减速器的正常工作,除了对齿轮、轴、轴承组合和箱体的结构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外,还应考虑到为减速器润滑油池注油、排油、检查油面高度、加工及拆装检修时箱盖与箱座的精确定位、吊装等辅助零件和部件的合理选择和设计。 大多数减速器的箱体采用中等强度的铸铁铸造而成,重型减速器则采用高强度铸铁和铸钢,单件少量生产时也可用钢板焊接而成。减速器箱体的外形要求形状简单、表面平整。为了便于安装,箱体常制成剖分式,剖分面常与轴线平面重合。 常用减速器的特点: ▲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一级圆柱蜗杆减速器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级圆柱齿轮电动机减速器(同轴式)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轴装式) ▲摆线针轮减速器 ▲谐波齿轮减速器 ▲行星减速器 减速器装配一般步骤: 安装底座→输入轴轴部装配→中间轴轴部装配→输出轴轴部装配→安装各轴→啮合旋转→上盖部装装配→上盖装配→螺栓装配→端盖装配 ; 二、变速器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有些汽车还有动力输出机构。(我们推荐你关注“机械工程师”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干货知识、行业信息)传动机构大多用普通齿轮传动,也有的用行星齿轮传动。如果变速器输出轴的转速可以连续变化,则称为无级变速器,否则称为有级变速器。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机械式变速箱主要应用了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简单的说,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如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副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工作。 2.1 有级变速器 塔轮变速器: 两个塔形带轮分别固定在轴Ⅰ、Ⅱ上,传动带可在带轮上移换三个不同的位置。由于两个塔形带轮对应各级的直径比值不同,所以当轴Ⅰ以固定不变的转速旋转时,通过移换带的位置可使轴Ⅱ得到三级不同的转速。这种变速器大多采用平带传动,也可用V带传动。其优点是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但尺寸较大,变速不方便。 滑移齿轮变速器 滑移齿轮是在轴上可以移动的,它所传递的扭距是传到轴上的,用滑键或花键连接,齿轮啮合实现变速。这种变速器变速方便,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应用广泛,但不能使用斜齿轮。 离合式齿轮变速器 可以采用斜齿轮或人字齿轮,使传动平稳。若采用摩擦式离合器,则可在运转中变速。其缺点是齿轮处在经常啮合状态,磨损较快,离合器所占空间较大。 2.2 无级变速器 有些机械为了适应工作条件的变化,往往需要连续的地改变其工作速度,这就需要采用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有机械式、电动式、电磁式和液压式等多种,机械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性能好、适用性强、维护方便和效率高等优点,所以应用广泛。 ▲滚轮—平盘式无级变速器 ▲菱锥无级变速器 无级变速器的优缺点: 优点:结构简单,过载时传动元件间打滑可避免损坏机器;传动平稳无噪声;易于平缓连续地变速等; 缺点: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效率较低;外形尺寸较大;变速范围较小;
外观长这样,长长的,类似面包 7KW充电枪,腾势的LOGO,充电枪的质感不错拆开后面盖板: 拆开顶部面盖,粘的还真牢靠,费了老大的劲了卡扣还挺多,里面电路板一览无余刷卡小板正反面 灯板: 4G模块:主控板: 整个充电桩无论是材质还是电子器件用料还是不错的,质感很扎实!
特斯拉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在网上的拆解资料已不少了,电池、电机拆解技术文章与视频相对较多的在此不再详述,还是重点介绍一下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一、 特斯拉 Model X 与蔚来 ES8 整框架比较 1、Tesla Model X 四驱方案 2、国产四驱方案 二、特斯拉 Model X 电驱动系统 上一代的 Tesla 采用的是后驱大圆桶式的控制器,各大网上阐述的资料较多, 相对体积也较大和复杂,如下图所示: 现在重点讲的是新的一代电驱系统总成,前后驱基本一致只的悬挂上有区 别,新一代电驱系统,它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电控于一体,体积非常紧凑,电 机部分如西瓜般大小,电机功率可达 300KW。电控制部分如下图: 下面就一层层来分解,大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主控制部分,简称控制主板,MCU 采用TI公司的 TMS320F2611P8KO 芯片,为了达到高速运行时快速强大 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还使用了一颗 ACTE 的 LA3P125VQG100 芯片配合使用, 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更详细的主板硬件下次单独拆解并出原理图。主板正反面图如下: 第二层为驱动电路部分,简称驱动板。驱动板上电路包括电源转换及驱动电 路,电源部分采用 TDK 变压器,输入电压为 DC/DC 电压 12V;输出三路+15V 和-8V 电压,供三相驱动 IBGT 芯片使用。驱动电路部分,驱动 IGBT 模块采用 INFIEON 的 1ED020I12F/A2 芯片, 驱动电流可达+2A/-2A,一共使用 6 颗芯片。采用推挽输出。 第三层为 IGBT 模块,它采用的是 INFIEON 的单 IGBT,AUIRGPS4067D1, 单个电流可达 160A,一共采用 36 颗芯片,采用水冷装置,左右 6 个孔为水冷 的进出口设计。 再下面部分就是薄膜电容部分,其实也可以算在第三层,因为它的倒扣着与 IGBT 板焊接在一起的,薄膜电容为 TDK 的 220U/650V 的订制电容。 总的来说,特斯拉控制器方案,从设计到装配都非常的紧凑,无论是硬件技 术还是生产工艺,都不乏体现了一个 Elon Musk 战略担当与工匠精神。
12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宣布解散其“半导体战略室”,该部门成立于2022年,主要负责车载芯片的研发工作。现代汽车曾计划在2029年量产自研的无人驾驶汽车芯片,但随着部门的解散,这一雄心可能受挫。解散后,原部门职能和人员将并入先进汽车平台(AVP)本部和采购部门。2022年6月,现代汽车在其规划和协调部门内成立一个半导体研究实验室。该计划旨在通过加强高性能芯片战略和优化供需管理来解决半导体供应挑战。该半导体研究实验室于2023年初升级为半导体战略集团,反映了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然而,仅仅两年后,它在组织重组中面临解散。现代汽车最初计划使用5nm工艺开发汽车半导体,以确保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先进芯片稳定供应。该公司旨在使用该工艺设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芯片,以符合其SDV目标。报道称,现代汽车高度依赖的ADAS芯片,解散“半导体战略室”后,公司可能会重新评估自动驾驶芯片等内部开发项目。同时,代工合作伙伴的选择也增添了不确定性。此前,现代汽车在三星电子和之间犹豫不决,三星电子报价较低,但台积电在良率和性能方面更具优势。而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主要由Mobileye、和高通、地平线、恩智浦半导体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如果现代汽车自研芯片战略失败,意味着现代汽车将不得不向以上几家公司采购自动驾驶芯片。
本文系统通过五个部分给大家详细介绍了ESC的系统、ESC的附加功能、ABS工作原理、TCS和VDC工作原理和ESC液压工作原理。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Electronic StabilityController)是一个主动安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控车辆自身行驶状态,在车辆紧急躲避障碍物、转弯等容易出现不稳定状况时,以及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情况下,利用动力系统干预及制动系统干预,帮助车辆克服偏离理想轨迹的倾向,为车辆行驶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博世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ESC量产的公司,博世将自己的ESC产品称为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本系列文章将主要依据博世ESP的产品特性介绍ESC的相关知识。 Part1:ESC系统介绍 一 ESC硬件组成 ESC系统的硬件包括ESC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齿圈(集成在轮毂轴承或驱动轴上)、转向角传感器、YG传感器、线束和ESP仪表警告灯等,见下图1。 1 – ESC控制器;2 – 轮速传感器;3 – 转向角传感器;4 – YG传感器图 1 ESC硬件组成 1.ESC控制器 ESC控制器总成由ECU电子控制单元、HCU液压控制单元、马达等部分组成,具体见图2。 图 2 ESC控制器 随着ESC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同一家供应商的ESC控制器往往存在多个不同功能版本。 2.轮速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通过与齿圈配合,采集车轮的转动速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ESC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常用的轮速传感器分为两类: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和主动式轮速传感器。 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又称为电磁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是正弦波信号,见图12.1-5。而主动式轮速传感器目前主要使用霍尔式,利用霍尔原理,产生的是方形波信号,见图12.1-6。由于主动式轮速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气隙范围宽及可零速输出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应用的主流产品。 图3 被动式轮速传感器 图4 主动式轮速传感器 3.YG传感器 YG传感器分为集成式和独立式:集成式是将传感器集成到ESC控制器内部,独立式是将传感器单独安装在整车质心附近。目前,集成式YG传感器已逐步成为趋势。 4.转角传感器 在以往的车型中,转角传感器通常集成在方向盘组合开关上,为一个单独零件。但目前出于成本等方面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直接外发转角信号给ESC使用,整车取消单独转角传感器已成为趋势。 二 ESC基本功能 对于传统ESC,其必须具备的四大基本功能为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 图 5 ESC基本功能 1.EBD (Electronic Brake Distribution)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轮速信号计算车轮的转速及滑移率,如果后轮有抱死倾向,则由液压控制单元调节后轮制动压力,使后轮制动力降低,以保证后轮不会先于前轮抱死。 同传统制动力分配方式(如比例阀、感载阀)相比,EBD功能保证了较高的车轮附着力及合理的制动力分配。尤其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比例,提高制动效能。 EBD主要功能包括: 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提供与机械液压比例阀同样的功能; 防止后轮比前轮先抱死; 当汽车载荷变化,利用EBD对汽车平衡进行改良。 2.ABS(Anti-lock Brake System) 当车轮制动时,由装在车轮上的轮速传感器采集四个车轮的转速信号,送到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车辆的减速度及车轮的滑移率。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计算结果调节车轮制动力,让车轮达到一个最佳制动状态(滑移率处于最理想状态),防止车轮抱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 ABS主要功能包括: 保持车辆稳定性——防止后轮抱死; 保持转向功能——防止前轮抱死; 减小制动距离; 减少驾驶员工作量。 当ABS起作用时,EBD即停止工作,ABS与EBD的调节过程对比如下: ABS是前后桥控制,EBD是后桥控制; ABS在紧急制动情况下作用,EBD在普通制动情况下作用; ABS工作时调节方式频繁,EBD的调节比较缓和。 3.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TCS依靠轮速传感器监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打滑特征),就会降低驱动轮上的有效驱动力,使驱动轮不再打滑。TCS主要功能包括: 保持稳定性; 保持转向性; 改进易打滑路面的车辆加速性; 减少驾驶员的工作量。 4.VDC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当车辆出现非预期的过多或不足转向时,通过采集到的信号判断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进行主动对某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使车辆运行状态符合驾驶员的期望,避免车辆的不稳定状态。VDC主要功能包括: 维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消除避让动作和路况改变所产生的险情; 过弯时保持正确的路线; 提供最佳驾驶条件,提供高程度驾驶安全。 Part 2 ESC附加功能 ESC经过多年发展,硬件、软件不断升级,其控制功能早已超出EBD、ABS、TCS和VDC四大基本功能的范围。本文将主要介绍ESC的附加功能。 一 ESC附加功能清单 表 1 ESC附加功能 ESC系统功能 关联配置 HBA 液压制动辅助 / HHC 坡道起步辅助 HAZ 紧急制动双闪 HBB 液压制动助力 DTC 发动机拖滞扭矩控制 非EV、PHEV HDC 陡坡缓降 SUV RMI 防侧翻控制 RBS 再生制动系统 EV、PHEV EPB 电子驻车 EPB+AutoHold AVH 自动驻车 CDP 动态驻车 ABP 制动器自动预充压 AEB ABA 自适应制动辅助 AEB 自动紧急制动 AWB 驾驶员预警系统 CDD 驾驶员辅助加速控制 ACC VLC 车辆纵向控制 TCH 偏航轨迹引导 APA VMC 车辆运动控制 自动驾驶 二 ESC附加功能介绍 1HBA (Hydraulic Brake Assistanty) ESC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判断压力上升梯度,判别是否是紧急制动,一旦确认为紧急制动,ESC系统会主动增压,让车辆达到最大减速度。HBA主要功能包括: 监测紧急制动工况; 自动使车辆达到减速度极限; 普通驾驶员能达到专业驾驶员水平; 紧急制动后对车辆减速度准确控制; 2HHC (Hill Hold Control) 在上坡路面上起步时,通过维持制动系统压力,保证在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2s内车辆不后溜,用户无需通过控制手刹即可实现坡道起步。HHC主要功能包括: 在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时防止车辆向后溜车; 保持由驾驶员产生的制动压力(没有主动增压); 驾驶员可以在2s内从制动踏板移到加速踏板,2s后制动释放; 监测驾驶员离位的安全理念; 如果车辆四轮抱死并且滑动,轮缸压力将释放以保持转向性能。 3DTC (Drag Torque Control) 在低附路面上,尤其是冰面上制动时,若进入ABS控制,由于传动系统的拖滞力,驱动轮的轮速恢复非常缓慢,此时ESC系统会发指令给动力总成,要求增加输出扭矩,以便尽快恢复轮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DTC主要功能包括: 减少从动轮上的制动打滑,并通过增加动力总成输出扭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当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在诸如低附或ABS制动工况下使车轮打滑时,控制动力总成输出扭矩。 4HDC (Hill Descent Control) 一种巡航控制功能,能帮助驾驶员低速下坡(最大50%坡度),车辆速度的控制是通过ESC主动增压来完成,不需要驾驶员主动的制动干预。HDC主要功能包括: 低速工况下的巡航控制; 为越野工况设计; 帮助驾驶员缓慢而安全的下陡坡; 无需使用任何踏板控制; 如果制动滑移率过大,ABS会自动启动; 系统仅使用制动干预,不使用驱动干预。 5VLC(Vehicle Longitudinal Control) VLC功能为ESC系统提供了一个加速接口,可负责对安装ADAS的车辆进行纵向控制。ADAS根据驾驶情况提供加速度请求,VLC通过主动控制发动机和制动来实现对加速度的调节。 VLC一般用于ACC及APA功能。 6CDD(Controlled Decelerationfor Driver assistant Systems) CDD是一项能够实现主动增压的附加功能,该功能时为了实现ADAS功能中的制动执行部分。CDD一般作为VLC的下级功能,接受VLC的减速命令,控制车辆进行主动制动。 CDD能够完成整车制动到静止,保持车辆静止并且舒适地起步。 7VMC(Vehicle Motion Control) VMC提供了完整的车辆横纵向运动控制功能,一般用于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VMC从上层控制器接收横纵向运动控制命令,协调管理下属各驱动、制动、转向执行器实现车辆的横纵向运动。目前车辆上安装的、反应自身运动状态的传感器包括轮速、纵向/横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方向盘转角。其中除方向盘转角外,其它传感器通常由ESC系统供应商供货,属于ESC产品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ESC系统事实上掌握着车辆运动状态的“第一手信息”。 正是由于这些“第一手信息”,ESC有条件发展出越来越多的车辆动态控制附加功能,逐渐成为车辆底盘控制的核心控制器。 Part3 ABS工作原理 ABS为ESC系统基本功能之一,也是ESC系统最初的前身,本文主要介绍ABS的工作原理。 一 动力学原理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特性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纵向附着特性决定汽车的加速和制动能力,轮胎与路面之间的侧向附着特性决定汽车的转向操纵能力。轮胎与路面间纵向、横向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见图5,当轮胎轻微滑移时,纵向、横向附着系数均处于较高的范围,轮胎拥有最好的附着特性。 图 5 干燥硬实路面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 ABS通过控制轮胎滑移率,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轮和路面间的附着系数,获得行驶稳定性和操纵性。 图 6 带ABS与不带ABS的对比 二 ABS液压工作原理 ABS系统液压回路见图7,可以看出整个系统为X型回路,左后轮和右前轮为一回路,右后轮和左前轮为一回路。 图 7 ABS系统液压回路NO – 常开阀;NC – 常闭阀;LPA – 低压蓄能器 ABS系统调节包括建压、保压、减压、增压四个阶段,各阶段工作过程如下: 建压 制动时,通过助力器和总泵建立制动压力。此时常开阀打开,常闭阀关闭,制动压力进入车轮制动器,车轮转速迅速降低,直到ABS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得到识别出车轮有抱死的倾向为止。减压阶段液压回路工作状态见图3 保压 当ABS电子控制单元识别出车轮有抱死倾向时,控制常开阀关闭,此时常闭阀仍然关闭,见图8。 图8 ABS保压阶段 减压 如果施加的制动压力过大,车轮比车辆更快的减速,将有可能发生车轮抱死现象。这种情况下ECU 会向HCU 传达降低车轮压力的指令,即:常开阀关闭,常闭阀的开启,降低车轮分泵的压力。此时车轮分泵放出的制动液临时储存到低压蓄能器 (LPA),储存于低压蓄能器 (LPA)内的制动油被随马达旋转而启动的油泵抽回到总泵。见图9。 图9 ABS减压阶段 增压 实施减压时,如果排出过量的制动液或者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增加,则需要增加各车轮的压力。这种状态下ECU 向HCU 传达增加车轮压力的指令,即:常开阀开启,常闭阀关闭,增加车轮分泵的压力。减压时储存于低压蓄能器(LPA)内的制动液在增压状态下也继续转动马达排出制动液,此时的制动液通过总泵及常开阀供应到各车轮分泵。见图10。 图10 ABS增压阶段 Part 4 TCS与VDC工作原理 TCS和VDC均属于ESC的基本功能,本文将主要介绍着这两项功能的工作原理。 一 TCS工作原理 在硬实路面上,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见图11。 图11 附着系数与滑移率关系 当车轮转速<车速时,滑移率为负,车轮处于滑移状态,滑移率=-100%时,车轮为纯滑移状态(抱死);当车轮转速>车速时,滑移率为正,车轮处于滑转状态,滑移率=100%时,车轮为纯滑转状态(打滑)。 ABS在滑移率为负时起作用,通过降低车轮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TCS在滑移率为正时其作用,通过降低驱动轮上的有效驱动力矩来阻止车轮在驱动情况下的打滑,TCS可以看做是ABS在驱动状态下扩展。除保证汽车的加速稳定性和操纵性外,TCS还能通过“最优”打滑的调节来改善牵引特性。 TCS主要包括驱动扭矩控制、横向锁止调节及纵向锁止调节三项控制功能: 驱动扭矩控制 对于燃油车,可通过控制①发动机节气门、②点火装置、③喷射装置等不同方式实现。其中方式①的反应速度较慢,但工作方式平稳,能够与其它控制方式联合使用;方式②、方式③反应迅速,但可能会影响发动机性能。 横向锁止调节 当差速器两侧的驱动轮出现较大转速差时,可对两侧驱动轮进行非对称制动力调节,改变有效驱动力矩,模拟差速锁功能。 纵向锁止调节 该功能仅应用于四驱车型中央差速器(扭矩管理器、智能分动器),当中央差速器两侧传动轴出现较大转速差时,改变前后轴扭矩分配比例。 二 VDC工作原理 当汽车进行快速转向或反转向时(快速通过狭窄弯道、躲避迎面突然出现的障碍物、高速公路上突然超车等工况),汽车将可能处于不再安全可控的临界范围,因为此时作用在汽车上的横向加速度力有可能达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值。 VDC通过控制车轮制动,帮助汽车实现快速转向或反转向状态下的稳定性:在不足转向时,对弯道内侧的后轮施加额外制动力,增加横摆力矩;在过度转向时,对外道外侧的前轮施加额外制动力,减小横摆力矩。 下表1以躲避迎面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工况具体说明VDC控制原理。 表 2 躲避障碍物工况下的VDC功能 阶段 图示 说明 阶段一 车辆前面突然出现障碍物时,驾驶员必须快速向左转弯,此时转角传感器将此信号传递到ESC控制总成,YG传感器发出汽车转向不足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汽车将会直接冲向障碍物。 阶段二 SC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将会将左后轮紧急制动,产生转向需要的反作用力,使汽车按照转向意图行驶。 阶段 图示 说明 阶段三 车绕过障碍物进行反向转向时,汽车发生转向过度,向右的横摆力矩过大,以至于汽车向左发生甩尾。 阶段四 SC控制单元识别多度转向情况后,控制左前轮紧急制动,产生反方向横摆力矩,是汽车稳定。 总结VDC的控制流程,见下图12: 图12 VDCi控制流程 Part 5 ESC液压工作原理 ESC系统液压回路见图13,整个回路为X形回路,左后轮与右前轮为一回路,右后轮与左前轮为一回路。 整个回路中包括12个电磁阀,其中6个是常开阀(增压阀和限压阀),6个是常闭阀(减压阀和吸入阀),通过这12个电磁阀的不同通断组合,即可实现ESC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对称布置的两个柱塞泵由同一个电机驱动,在ABS功能时用于使制动液回流,被称为回油泵;在TCS、VDC功能时用于主动增压。在柱塞泵前后的蓄能器和阻尼器的功能主要是吸收油压脉动,蓄能器的功能还包括在ABS减压功能时,暂时储存从轮缸回流的制动液,达到迅速降低轮缸压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电动机、单向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起到动力输出、控制液压管路流动方向和检测压力的作用。 图 13 ESC系统液压回路阀1、阀2 – 限压阀;阀3、阀4 – 吸入阀;阀5~阀8 – 增压阀;阀9~阀12 – 减压阀。 实现不同功能时,ESC系统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 ABS功能 如图1所示,当驾驶人踩下制动踏板,ESC进入ABS功能时,在增压阶段,各个电磁阀均保持断电状态,制动液通过主缸,经过限压阀、增压阀直接进入到各个轮缸。 当ABS功能需要保压时,将增压阀通电关闭,这时轮缸和主缸之间的液压回路完全被隔断,轮缸内的压力也就保持一致。 当车轮压力过高,有抱死趋势时,会要求车轮压力降低,这时将减压阀通电打开,增压阀通电关闭,电动机通电驱动柱塞泵运动,制动液从轮缸经过减压阀迅速回流到基本不存在压力的低压蓄能器中,柱塞泵通过往复运动,将蓄能器中的制动液泵回压力较高的制动主缸。在这一过程中,液压回路是轮缸、减压阀、蓄能器、柱塞泵、阻尼器、限压阀、制动主缸。减压时的主要目标是减压速度迅速,同时在车轮中不存在残余应力,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蓄能器的容积能够储存两个轮缸内的所有制动液,还需要保证柱塞泵能够把蓄能器中的所有制动液泵回制动主缸,在轮缸和蓄能器中不存在残余制动液,导致残余压力。 二 ESC主动增压 在主动增压阶段,驾驶人并没有踩下制动踏板,制动主缸没有压力,而是通过柱塞泵使得车轮轮缸中建立起压力,实现主动制动功能,为ESC液压执行单元设计的关键,液压工作原理见图14。 图中左后轮为主动增压的车轮,这一回路的增压阀(阀8)保持断电打开状态,X形回路中同侧的另外一个车轮(右前轮)的增压阀(阀7)通电关闭,左后/右前轮一侧的限压阀(阀2)通电关闭,吸入阀(阀4)通电打开,X形回路另一侧的限压阀(阀1)通电关闭,电动机通电驱动柱塞泵(泵2)工作。制动液从主缸、吸入阀、柱塞泵、增压阀到轮缸,实现右后轮内的压力增长。 图14 ESC主动增压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三 ESC保压 当主动增压的压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对车轮的压力进行保持,进入保压阶段,液压工作原理见图15。此时两侧的限压阀(阀1、阀2)通电关闭,吸入阀(阀4)断电关闭,使得主缸和轮缸之间的液压回路完全切断,车轮内的压力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机在保压阶段,仍然处于通电状态,驱动柱塞泵往返运动,但是由于柱塞泵入口和制动主缸的液压回路已经被吸入阀隔离,因此无法吸入制动液。 图15 ESC保压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四 ESC减压 当主动增压的压力需要减少时,进入减压阶段,液压工作原理见图16。在减压过程中,所有电磁阀保持断电初始状态,电动机也断电不再驱动柱塞泵工作。由于此时制动踏板并没有踩下,制动主缸不存在压力,轮缸的压力高于制动主缸,在压力的作用下,直接通过增压阀、限压阀返回主缸,实现减压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ESC减压阶段,并不像ABS减压阶段时,需要利用柱塞泵的回流功能,将制动液从轮缸泵回主缸。这是由于ABS工作时,制动踏板已经踩下,制动主缸存在制动压力,而且是不低于制动轮缸的压力,因此制动液没有办法直接从轮缸回到主缸,必须借助柱塞泵的回流功能。而在ESC减压时,由于轮缸压力高于主缸压力,制动液会从轮缸直接回流到制动主缸。 图16 ESC减压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本文来源:.ATC汽车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