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Massive MIMO特性,参考数传方向分流
前景理论 2020-05-25

▋Massive MIMO特性 

1、Massive MIMO概念

参考数传方向分流相关Massive MIMO特性 

  • 上行多天线接收

  • 上行用户多流传输

  • 上行PUSCH空分复用

  • 下行波束赋形

  • 下行用户多流传输

  • 下行PDSCH空分复用

  • 下行PDCCH空分复用 

可以提升小区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 下行:在信噪比足够好(MCS=27,调制方式采用256QAM)且空间信道独立时,则单用户在下行可同时支持8流的 数据传输( 接收天线数≥8),此时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理论上可提升到单流时的8倍。

  • 上行:在信噪比足够好(MCS=28,调制方式采用64QAM)且空间信道独立时,如果UE发射天线数≥4,则单用户在 上行可同时支持4流的数据传输,此时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理论上可提升到单流时的4倍。

提升系统容量:层数越高,增益越大。理论上对于全缓冲业务,假设空分复用16层,则小区吞吐率提升 16*100%。

1.1、下行波束赋型 

  • 发射信号经过加权后,形成了指向UE的窄带波束,这就是波束赋形。

  • NR Sub6G多天线下行各信道默认支持波束赋形(Beamforming简称“BF”),可以形成更窄的波束, 精准的指向用户,提升覆盖性能。 

下行波束赋形流程: 

  • 1. 通道校正:保证收发通道的互易行和通道间的一致性

  •  2. 权值计算:gNB基于下行信道特征计算出一个向量,用于改变波束形状和方向.

  • 3. 加权:在基带将权值与待发射的数据进行矢量相加,改变信号幅度和相位.

  • 4. 赋形:应用干涉原理,调整波束的宽度和方向.

1.2、下行波束赋型-通道校正 

射频收发通道之间存在幅度和相位差,而且不同的收发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差也不同,所以上下行信 道并不是严格互易的,需要使用通道校正技术来保证射频收发通道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 

  • 计算信号经过各个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后产生的相位和幅度变化。

  • 依据计算结果进行补偿,使每组收发通道都满足互易性条件。 

通道校正的触发条件:小区重建、通道恢复等 

1.3、下行波束赋型-权值计算 

权值计算是指gNodeB基于下行信道特征计算出一个向量,用于改变波束形状和方向。计算权值的关 键输入是获取下行信道特征,有两种不同的获取下行信道特征的方法 

  • gNodeB通过获取UE上行信道的SRS信号,根据互易原理计算出对应下行信道的特征。

  • gNodeB基于UE上行反馈的PMI选择最佳的加权权值 。

1.4、下行波束赋型-加权 

gNodeB计算出权值后,将权值与待发射的数据(数据流和解调信号DM-RS)进行矢量相加,从而 达到调整波束的宽度和方向的目的,加权过程如下:

  • 假设天线通道序列为i,信道输入信号为x(i),通过信道H时引入的噪声为N,信道输出时信号为y(i)。则:y(i)  = Hx(i) + N

  • 那么加权就是对信号x(i)乘以一个复向量w(i),达到改变输出信号y(i)的幅度和相位的目的,表示为:y(i)  = Hw(i)x(i) + N

 1.5、下行波束赋型-赋型 

赋形应用干涉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的位置叠加增强,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置叠加减弱 

  • 未使用BF时,波束形状、能量强弱位置是固定的,对于叠加减弱点用户,如果处于小区边缘,信号强度低 

  • 使用BF后,通过对信号加权,调整各天线阵子的发射功率和相位,改变波束形状,使主瓣对准用户,信号 强度提高 

基于SRS加权或PMI权获得的波束一般称为动态波束,而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则采用预定义的权值 生成离散的静态波束 

1.6、下行用户多流传输 

通过多天线技术实现单用户在下行同时支持多流数据传输,单用户最大下行数据流数取决于gNodeB 发射天线数和UE接收天线数中的相对较小值.

  • 如下图单用户下行多流示例所示,在gNodeB 64T64R的情况下,2T4R的UE下行最大可同时支持4流的数据传输.

1.7、下行MU MIMO-PDSCH复用

下行 PDSCH MU空分复用 

  • PDSCH信道的下行MU空分复用是指gNodeB在同一份PDSCH资源上给两个或以上UE发送数据,获得空间 复用增益。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下行吞吐量。特别是重载场景下,能够缓解网络负载,提高用户感受。

  • 配对流程:配对MU开关打开、小区流数小于最大流数、且用户的MCS大于一定门限时,空间波束隔离较大、 相关性较低的用户可以配对进行波束域配对;然后再基于RBG粒度,相关性小的待调度用户和已调度用户 进行相关性配对。

1.8、下行MU MIMO-PDCCH复用 

下行 PDCCH MU空分复用 

  • PDCCH信道的MU空分复用是指在同一块CCE时频资源的位置,通过DMRS port正交以及发送波束间的隔 离度来区分用户,使得不同用户能够复用CCE资源,从而提升PDCCH容量,支撑更多用户调度(或者节省 PDCCH开销,提升PDSCH容量)。

  • 目前PDCCH的空分复用最大流数是2流。

     

1.9、上行多天线接收 

上行多天线接收是指gNodeB可以通过多个天线接收UE的发射信号,通过空间分集(分集增益)和 相干接收合并(阵列增益)来增强信号接收效果 

  • gNodeB通过多个天线接收UE发射的SRS信号并估计上行信道特征,然后通过下行DCI告知UE 最佳的 PMI/RANK值

  • UE以最佳的PMI对PUSCH数据进行预编码发射

  • gNodeB通过多天线进行PUSCH数据的分集接收,提升接收信噪比和稳定性、增加上行用户吞吐率 

1.10、上行用户多流传输 

通过多天线技术支持单用户在上行同时进行多流数据传输,单用户最大上行数据流数取决于gNodeB 接收天线数和UE发射天线数中的相对较小值。如下图单用户上行多流示例所示,在gNodeB 64T64R的情况下,2T4R的UE上行最大可同时支持2流的数据传输。

1.11、上行MU MIMO-PUSCH复用 

上行 PUSCH MU空分复用 

  • PUSCH信道的上行MU空分复用是指gNodeB在同一份PUSCH资源上给两个或以上UE发送数据,获得空间 复用增益。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下行吞吐量。特别是重载场景下,能够缓解网络负载, 提高用户感受。

  • 配对:

    用户数少时,计算用户相关性,相关性少则可以配对;

    用户数多时直接基于波束配对,即一个用户 的接收波束和干扰波束  与  另一个用户的干扰波束和接收波束完成不相同,则可以配对。

 


▋Massive MIMO部署配置 

建议在负载较高的场景打开MU-MIMO 

  • 忙时下/上行PRB利用率较高,下行PRB利用率大于50%

  • 下/上行激活用户数较高,激活用户数≥3个 

硬件支持要求 

  • BBU单板: UBBPfw1

  • AAU:5G AAU 5612

MML配置: 

  • 用户峰值体验提升:MOD NRLOCELLALGOSWITCH: NrLocalCellId=1,MultiAntUePeakRateExpSw=DL_SU_MULTI_LAYER_SW-1&UL_SU_MULTI_LAYER_SW-1

  • MU MIMO: MOD NRLOCELLALGOSWITCH:NRLocalCellId=101, MuMimoSwitch=DL_MU_MIMO_SW1,UL_MU_MIMO_SW-1,PDCCH_MU_SW-1; 

 2.1、Massive MIMO开通观测—用户峰值体验提升 

通过U2000的实时监测项来观测功能的开通情况: 

  • 单用户下行多流:在U2000用户级性能监控-->用户级公共监测项usercommon-->下行调度--->下行码子0和1 平均调度层数字段来确认

    如果“1<下行码字0平均层数+下行码字1平均层数<min(gNodeB发射天线数,UE接收天线数)”,则本功能开通成 功

  • 单用户上行多流:在U2000用户级性能监控-->用户级公共监测项usercommon-->上行调度--->上行码子0平 均调度层数字段来确认

    如果“1<上行码字0平均层数<min(gNodeB接收天线数,UE发射天线数)”,则本功能开通成功  网络容量增益通过小区吞吐量指标反映

  • 下行吞吐率= N.ThpVol.DL.Cell(业务量)/ N.ThpTime.DL.Cell(数传时间)  上行吞吐率= N.ThpVol.UL.Cell(业务量) / N.ThpTime.UL.Cell(数传时间) 


▋波束管理特性 

1、波束管理概述 

Massive MIMO有两种加权方式:一种是静态权, 另外一种是动态权  

静态权:静态波束对应的权值  

  • UE 反馈SSB索引或者CSI-RS索引

  • gNB通过索引与波束ID的映射关系,获得静态波束 权值

  • 目前版本只支持低频静态权波束管理

  • 对于静态波束,在基带做数字加权 

动态权:SRS权或者PMI权 

  • gNB通过SRS测量的信道估计获得SRS权,通过 UE上报的PMI反馈获得PMI权 

2、低频波束管理 

3、广播信道窄波束 

5G NR改进了LTE时期基于宽波束的广播机制,采用窄波束轮询扫描覆盖整 个小区的机制。波束管理的目的就是合理设计窄波束,并选择合适时频资 源发送窄波束 

  • 广播波束最多设计为N个方向固定的窄波束。通过在不同时刻发送不同的窄波束 完成小区的广播波束覆盖。UE通过扫描每个窄波束,获得最优波束,完成同步 和系统消息解调

通过窄波束设计 

  •  一方面,可以将发射能量对准目标用户,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的解调信噪比,从而提高传输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频传。

  • 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统覆盖率,增强控制信道的覆盖范围,从而扩大了小区半径。

 

4、广播波束场景化 

为支持不同场景的广播波束覆盖,比如楼宇场景,广场场景等进行波束场景化。

5、MM广播波束配置 

5G RAN1.0 64T64R AAU支持7种波束配置 

6、波束下倾角配置 

不同倾角性能影响

  • 预置电下倾和可调电下倾调整的是阵子相位,不会引起波形畸变 

  • 机械下倾当调整较大度数时,会引起方向图畸变(垂直天线增益下降)

  • 数字下倾仅影响广播波束,隶属于场景化波束优化

5G下倾角规划原则 

  • 以PDSCH覆盖最优原则,PDSCH倾角最优原则

  • 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同覆盖原则,默认控制与业务信道倾角一致,即 数字倾角默认为0,作为优化手段,调整控制信道覆盖区覆盖范围 

  • 新建5G站点时,以波束最大增益方向覆盖小区边缘,垂直面有多层波 束时,原则上以最大增益覆盖小区边缘 

  • 倾角调整优先级:

    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调整可调电下倾->调整机 械下倾->数字下倾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0
评论
  • 相关技术文库
  • RF
  • 射频
  • 通信
  • 无线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