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放假了,心情越来越激动,没有办法平静下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啦。记录一下最近思考的几个问题吧,明年再好好研究。
功角特性Vs矩角特性
这两个概念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不同。
相似点
1、描述的都是某一转速下,输出功率(转矩)随角度的变化规律,自变量是角度,函数是输出转矩。
2、两个特性都过原点,函数随自变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某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当自变量为π时,函数值回到零。
3、当永磁体为表贴式(Ld=Lq)时,函数图像均为正弦曲线,在π/2处有最大值;当永磁电机的永磁体为内置式(Ld
不同点
1、自变量定义不同。功角是电源电压与反电势的夹角,矩角是电流与直轴的夹角。
2、限定条件不同。功角特性的电压值不变,矩角特性的电流值不变。
3、稳定工作点不同。功角特性上的最大值是电机的失步转矩值,电机不能长时间在该点运行,因为容易造成失步,烧坏电机;矩角特性上的最大值是MTPA控制时希望的运行点,该点的转矩与电流之比最大,运行状态最经济。所以电机通常运行在功角0-π/2,矩角π/2-π(永磁体内置式)。
联系点
实际上,功角矩角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因为反电势的相位正好与交轴重合,我们可以把功角和矩角画到一张图上。这样,以直轴为横轴,虽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它们通常都在第二象限。
MTPA控制算法的局限
顾名思义,MTPA控制算法的要义是当电流一定时产生最大的转矩,或者说用最小的电流驱动负载转矩。
我想,对变频器来说,这样确实是最优的。因为电流越小意味着损耗也越小。做控制的人,首先考虑功率器件的选型,也是合乎常理的。
但是,对电机来说,负载一定时,电流越小性能也越好吗?是效率最高,还是功率因数接近甚至等于1?
假如一台额定电压380V的异步电机,当接入400V甚至更高电压时,我相信额定功率时电流要小一些;但是这并不说明比380V时“省电”,原因很简单,虽然电流小了,但是电压高了,电流的减小并不能弥补电压的上升。反而因为功率因数的减小,视在功率是要增加的。至于输入功率的变化,需要具体分析:电压升高磁通增加,从而定子铁耗变大。铁耗变大的多,还是电流引起的铜耗减小的多,决定了电机的效率是升高还是降低。
永磁电机也是如此。我只是想表达,电流最小时未必电机的效率最高。当然,要求开发一套“电机效率最高控制算法”甚至“系统效率最高控制算法”,有些为难控制专家了。
多倍超速永磁电机的设计要点
前段时间技术交流群有人问最高转速是额定转速3倍,反电势应该控制在多少。我回复直轴电感很重要。
适当降低反电势是必要的。反电势越低,意味着最高转速时需要的弱磁程度也越低。但是反电势也不能太低了,否则不但恒转矩范围过窄,而且中速时的电流会增大。
当超速倍数较低时,适当降低反电势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当超速倍数达3-5倍时,最高转速时的反电势可能是额定电压的2~3倍,有必要采取一些其它措施。
反电势与额定电压的比值越高,需要的退磁磁场越大。而退磁磁链是直轴电感与直轴去磁电流的乘积:所以我们不能把最高反电势设置的过大,归根到底是直轴去磁电流不能过大。控制器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还要输出交轴电流以产生转矩。
所以当最高反电势与额定电压的比值确定后,为了减小直轴电流,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直轴电感。增加匝数、适当减小裂比、增大直轴磁导都可以增加直轴电感。
换一种说法,增加电感实际上就是增加电机的电负荷,减小电机的磁负荷。这么做可能会使电机的效率降低、温升增加;基于永磁体比铜线单价贵得多,成本应该会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