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高大上的IGBT。
核桃设计分享
42浏览
0评论
0点赞
2025-04-07
三极管,MOS管,核桃相信多数小伙伴们都熟悉,但,IGBT估计用的就少了,除非在学校就能接触到或者一毕业就从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压缩机,电源模块,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那为了大伙能更加容易的去理解IGBT,核桃打算从大伙熟悉的三极管和MOS为切入点展开!
先看一个简单开关电路,如下图1所示:
右边是电源输出给到负载的波形,很容易理解,那人手控制开关太累了,如何让机器按照人的意愿来实现上面图1的效果,其实很简单,把开关换成三级管和MOS管再加上MCU即可。如下图2所示:
在一些低功率和低压项目上,用三极管和MOS管都是没问题,但在一些高压,高功率的场合中,三极管和MOS管就都显得力不从心了,那这个时候IGBT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时候有小伙伴就有疑问了,虽然MOS管天生耐压就不高,那三极管为什么不能用?学过三极管的都知道,三极管Ic流主要由Ib和β来控制,假如要Ic的电流达到200A,那Ib的电流起码要2A(假设β=100),也就是说MCU这边要输出2A的电流给到三极管的B极,如下图所示:
这对于MCU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MCU的管脚驱动能力只能是ma级别),那该怎么办,其实聪明的科学家早就想到了方案,没错,就是把MOS管结合进去,如下基本框图所示:
而IGBT就是三极管和MOS管的结合器件,具备三极管的耐高压能力,同时也兼顾了MOS的低输入损耗。
IGBT模块解刨图:
三者参数对比:
总结:IGBT优点:(1)结合MOS管的电压控制与双极型晶体管(BJT)的低导通压降特性,提升整体能效。(2)导通电阻低,在高压(>600V)场景下损耗显著低于MOS管,尤其适合大功率应用。(3)耐压可达数千伏(如1200V以上),且可承载数百安培电流,适用于逆变器、电动汽车等高功率领域。(4)栅极电压控制,驱动功耗低且电路设计简化。(5)硅基材料热导率(约150 W/m·K)支持高温工作。IGBT缺点:(1)高频性能弱于MOS管(MHz级),受制于关断时的“尾电流”效应,导致开关损耗增加。(2)无法直接处理交流波形,需外接反并联二极管实现双向电流控制。(3)反向阻断能力差,高反向电压需额外电路保护。(4)制造工艺复杂,价格高于BJT和MOS管。(5)内部寄生晶闸管结构可能导致闭锁效应,限制最大工作电流。那目前碳化硅(Sic)器件,已经在逐步替代IGBT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频高压领域的主导地位。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
多物理场仿真技术能够准确模拟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涉及各种物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准确预测结果、优化制程工艺,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本次直播聚焦 COMSOL 仿真软件在半导体制程中的广泛应用。
-
-
提起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想必有不少电气初学者都是云里雾里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
-
-
-
-
介绍了电源设计中的拓扑选择,重点讨论了线性与低压差(LDO)稳压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选型以及电路设计。
-
-
实际上,我们很少在乎电路系统的暂态过程,因为它比较复杂,一段有限的时间后就会消失。超过95%的情况都只关心稳态响应。但在很多情况下暂态过程也比较重要,比如高速数字电路中。所以,本文简单整理一下二阶系统的暂态和稳态响应,以加深记忆。
-
这个要从DC-DC转换电路的调制方式说起,我们以Buck型DC-DC转换电路为例进行分析。
-
在PCB绘制中,很多新手小伙伴对于过孔的尺寸大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或者说尺寸不知道设计多少合适?
-
磁珠(Ferrite Bead):全称为铁氧体磁珠,主要材料为铁氧体。
-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各类电气控制接线图、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图,还有可控硅整流电路及负反馈调速装置原理等等,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