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片机到底是不是嵌入式?

    一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嵌入式和单片机,但在刚开始接触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嵌入式就是单片机这样的说法,其实嵌入式和单片机还是有区别的。单片机与嵌入式到底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嵌入式和单片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吧。 01 什么是单片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单片机。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 Unit) 嵌入式DSP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嵌入式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or Unit)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 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 我们的单片机属于嵌入式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 Unit) MCU内部集成ROM/RAM、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口、A/D、D/A、FLASH等。典型代表如8051、8096、C8051F等。 单片机就是在一个芯片(Chip)上集成了CPU、SRAM、Flash及其他需要模块,在一个Chip上实现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所以就叫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也就是单片机了。 它其实就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通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CPU、RAM、ROM、输入输出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塞进一块硅片上,变成一个超小型的计算机。 这么说来,单片机不就是一个嵌入式系统? 别急,我们往下看。 “单片机”其实是一种古老的叫法。在那个年代半导体工艺还在起步阶段,集成能力很差,往往是CPU一个芯片,SRAM一个芯片,Flash一个芯片,需要中断的话又得有个专门处理中断的芯片,所以一个完整可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很多个芯片(Chip)做在一个PCB板上构成的。 不同的功能无法做进一个芯片(Chip),所以会有多片机。现在半导体技术早已非常发达,所以不存在多片机。但是,“单片机”的叫法却一直延用至今。 单片机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早期的时候是4位,后来发展为8位,16位,32位。它真正崛起,是在8位时代。8位单片机功能很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家电汽车等领域。 我们在研究单片机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51单片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究竟是什么。 51单片机,其实就是一系列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它们的始祖,是Intel(英特尔)的8004单片机。 注意,51单片机并不全是英特尔公司产品。包括ATMEL(艾德梅尔)、Philips(飞利浦)、华邦Dallas(达拉斯)、Siemens(西门子)、STC(国产宏晶等公司,也有很多产品属于51单片机系列。 ATMEL公司的51单片机,AT89C51这是一个51单片机的开发板,中间那个芯片才是51单片机 51单片机曾经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市面上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51单片机其实放在现在毫无技术优势,是一种很老的技术。之所以它的生命力顽强,除了它曾经很流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英特尔公司彻底开放了51内核的版权。 所以,无论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51单片机,不用付费,也不用担心版权风险,所以很多学校也都在用这个。 此外,51单片机拥有雄厚的存量基础和群众基础。很多老项目都是用的51单片机,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候只能继续沿用51单片机的技术进行升级。 而且,很多老一辈的工程师,都精通51单片机开发技术。 所以,51单片机的生命力得以不断延续。 02 什么是嵌入式?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 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从应用对象上加以定义,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还可以涵盖机械等附属装置。国内普遍认同的嵌入式系统定义为: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具体应用于哪些“专用”方向呢? 举例如下: 办公自动化: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 军事及航天类产品:无人机、雷达、作战机器人 家电类产品:数字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电 医疗电子类产品: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CT 汽车电子类产品:引擎控制、安全系统、汽车导航与娱乐系统 网络通信类产品:通信类交换设备、网络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 通信与娱乐: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可穿戴电子产品、PSP游戏机 工业控制类产品:工控机交互式终端 (POS、ATM)、安全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仪器仪表 上述这些领域,都使用了嵌入式系统。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可以说,嵌入式系统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我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嵌入式系统,既然是一个计算机系统,那么肯定离不开硬件和软件。 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典型架构如下: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从硬件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就是以处理器(CPU)为核心,依靠总线(Bus)进行连接的多模块系统: 其实大家不难看出和个人PC是一样的方式。 单片机是有清晰定义的,就是单个片(chip)上的计算机系统。而不同的单片机虽然配置不同,性能不同,厂家不同,甚至指令集和开发方式不同,但是都是在一个片上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个定义不会错。 而嵌入式就是个不清晰的定义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关于“嵌入式”这个词的定义。他也不像单片机一样,是个确定的“物”的名字。 03 单片机是不是嵌入式? 那么单片机到底是不是嵌入式呢? 简单来说:是。 因为很多嵌入式产品中被嵌入的计算机系统就是单片机,譬如空调中嵌入的控制板其实核心就是个单片机。实际上大部分家电产品中嵌入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单片机。 因为单片机足够简单便宜而且够用,所以使用单片机是最划算最适合的。 而单片机现在出货量最大的领域也就是家电产品了,当然未来IOT类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会成为单片机的很大的增量市场。 04 广义和狭义的嵌入式 嵌入式这个概念实际上很泛化,现在讲嵌入式这个词的人,可能想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咱们上面讲的嵌入式的概念是嵌入式本来的定义,也就是所谓广义上的嵌入式。 而狭义的嵌入式,其实是“嵌入式linux系统”的简称。 这种狭义的嵌入式最初指的是运行了linux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后来也包括运行了和linux同级别的其他嵌入式系统(譬如WinCE、Vxworks、Android等)的计算机。 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你就知道到底单片机是不是嵌入式了,其实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很深,总之,不管你是准备学习嵌入式或是单片机,都要自己想好了再做决定。 05 嵌入式和单片机的区别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嵌入式和单片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从前文的介绍来看,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大类,单片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类。嵌式系统像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而单片机更像是一个没有外设的计算机。 以前单片机包括的东西并不算多,两者的硬件区别较为明显。 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在各种硬件功能都能被做进单片机之中。所以,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之间的硬件区别越来越小,分界线也越来越模糊。 于是,人们倾向于在软件上进行区分。 从软件上,行业里经常把芯片中不带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内存管理单元)从而不支持虚拟地址,只能裸奔或运行RTOS(实时操作系统,例如ucos、华为LiteOS、RT-Thread、freertos等)的system,叫做单片机(如STM32、NXP LPC系列、NXP imxRT1052系列等)。 同时,把芯片自带MMU可以支持虚拟地址,能够跑Linux、Vxworks、WinCE、Android这样的“高级”操作系统的system,叫做嵌入式。 在某些时候,单片机本身已经足够强大,可以作为嵌入式系统使用。它的成本更低,开发和维护的难度相对较小,尤其是针对一些针对性更强的应用。而嵌入式系统理论上性能更强,应用更广泛,但复杂度高,开发难度大。 06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嵌入式和单片机 今天我也只是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单片机和嵌入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虽然嵌入式系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其实一直隐藏在背后的,自从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嵌入式系统也渐渐从后台走到前台。 嵌入式和单片机并不是纯“硬件”类方向。如果你想学好嵌入式和单片机,只懂数字电路和微机接口这样的硬件知识是不够的,你更需要学习的,是汇编、C/C++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拥有软硬结合的能力,远远比单纯掌握某种程序开发语言更有价值。 其次,嵌入式和单片机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各个领域都有项目需求和人才需求。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也会带动嵌入式人才的就业,提升待遇。 随着5G建设的深入,整个社会正在向“万物互联”的方向变革。 物联网技术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嵌入式和单片机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 技术越难,过程越苦,越有利于构建竞争壁垒。大学里很多同学都热衷于学习各种编程语言,往往忽视了这一块,可以说在嵌入式开发这一块的人才我们国家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我觉得大家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去学习嵌入式开发的技能。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310041/answer/2179945564

    01-03 92浏览
  • 为什么​嵌入式开发全局变量要越少越好?

    嵌入式开发,特别是单片机os-less的程序,最易范的错误是全局变量满天飞。 这个现象在早期汇编转型过来的程序员以及初学者中常见,这帮家伙几乎把全局变量当作函数形参来用。 在.h文档里面定义许多杂乱的结构体,extern一堆令人头皮发麻的全局变量,然后再这个模块里边赋值123,那个模块里边判断123分支决定做什么。 每当看到这种程序,我总要戚眉变脸而后拍桌怒喝。没错,就是怒喝。 不否认全局变量的重要性,但我认为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它,滥用全局变量会带来其它更为严重的结构性系统问题。 为什么全局变量要越少越好? 它会造成不必要的常量频繁使用,特别当这个常量没有用宏定义“正名”时,代码阅读起来将万分吃力。 它会导致软件分层的不合理,全局变量相当于一条快捷通道,它容易使程序员模糊了“设备层”和“应用层”之间的边界。写出来的底层程序容易自作多情地关注起上层的应用。 这在软件系统的构建初期的确效率很高,功能调试进度一日千里,但到了后期往往bug一堆,处处“补丁”,雷区遍布。说是度日如年举步维艰也不为过。 由于软件的分层不合理,到了后期维护,哪怕仅是增加修改删除小功能,往往要从上到下掘地三尺地修改,涉及大多数模块, 而原有的代码注释却忘了更新修改,这个时候,交给后来维护者的系统会越来越像一个“泥潭”,注释的唯一作用只是使泥潭上方再加一些迷烟瘴气。 全局变量大量使用,少不了有些变量流连忘返于中断与主回圈程序之间。 这个时候如果处理不当,系统的bug就是随机出现的,无规律的,这时候初步显示出病入膏肓的特征来了,没有大牛来力挽狂澜,注定慢性死亡。 无需多言,您已经成功得到一个畸形的系统,它处于一个神秘的稳定状态! 你看着这台机器,机器也看着你,相对无言,心中发毛。你不确定它什么时候会崩溃,也不晓得下一次投诉什么时候道理。 全局变量大量使用有什么后果? “老人”气昂昂,因为系统离不开他,所有“雷区”只有他了然于心。当出现紧急的bug时,只有他能够搞定。你不但不能辞退他,还要给他加薪。 新人见光死,但凡招聘来维护这个系统的,除了改出更多的bug外,基本上一个月内就走人,到了外面还宣扬这个公司的软件质量有够差够烂。 随着产品的后续升级,几个月没有接触这个系统的原创者会发现,很多雷区他本人也忘记了,于是每次的产品升级维护周期越来越长, 因为修改一个功能会冒出很多bug,而按下一个bug,会弹出其他更多的bug。在这期间,又会产生更多的全局变量。 终于有一天他告诉老板,不行啦不行啦,资源不够了,ram或者flash空间太小了,升级升级。 客户投诉不断,售后也快崩溃了,业务员也不敢推荐此产品了,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公司形象越来越糟糕。   要问对策,只有两个原则 能不用全局变量尽量不用,我想除了系统状态和控制参数、通信处理和一些需要效率的模块,其他的基本可以靠合理的软件分层和编程技巧来解决。 如果不可避免需要用到,那能藏多深就藏多深。 如果只有某.c文件用,就static到该文件中,顺便把结构体定义也收进来; 如果只有一个函数用,那就static到函数里面去; 如果非要开放出去让人读取,那就用函数return出去,这样就是只读属性了; 如果非要遭人蹂躏赋值,好吧,我开放函数接口让你传参赋值; 实在非要extern侵犯我,我还可以严格控制包含我.h档的对象,而不是放到公共的includes.h中被人围观,丢人现眼。 如此,你可明白我对全局变量的感悟有多深刻,悲催的我,已经把当年那些“老人”交给我维护的那些案子加班全部重新翻写了。 最后补充 全局变量是不可避免要用到的,每一个设备底层几乎都需要它来记录当前状态,控制时序,起承转合。但是尽量不要用来传递参数,这个很忌讳的。 尽量把变量的作用范围控制在使用它的模块里面,如果其他模块要访问,就开个读或写函数接口出来,严格控制访问范围。 这一点,C++的private属性就是这么干的,这对将来程序的调试也很有好处。 C语言之所以有++版本,很大原因就是为了控制它的灵活性,要说面向对象的思想,C语言早已有之,亦可实现。 当一个模块里面的全局变量超过3个(含)时,就用结构体包起来吧,要归0便一起归0,省得丢三落四的。 在函数里面开个静态的全局变量,全局数组,是不占用栈空间的,只是有些编译器对于大块的全局数组,会放到和一般变量不同的地址区。 若是在keil C51,因为是静态编译,栈爆掉了会报警,所以大可以尽情驰骋,注意交通规则就是了。 单片机的os-less系统中,只有栈没有堆的用法,那些默认对堆分配空间的“startup.s”,可以大胆的把堆空间干掉。 程序模型?如何分析抽象出来呢,从哪个角度进行模型构建呢?很愿意聆听网友的意见。 本人一直以来都是从两个角度分析系统,事件--状态机迁移图 和 数据流图,前者分析控制流向,完善UI,后者可知晓系统数据的缘起缘灭。 这些理论,院校的《软件工程》教材都有,大家不妨借鉴下。只不过那些理论,终究是起源于大型系统软件管理的,牛刀杀鸡,还是要裁剪一下的。 

    01-03 71浏览
  • 脑洞有多大,MCU就能玩得有多花

    都说MCU本身不算什么高级东西,在MCU开发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来执行,比如对变量,函数的定义,要确定他的生命周期,调用范围,访问条件等;常用的通信协议读写的协议往往应该抽象化,规定固定的输入输出,方便产品移植。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针对同一个需求其实有多种实现方案,但总有一个最优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脑洞大开”的操作,为人提供很多思路,今天就举几个例子给大家作为参考。 那些很惊艳的用法 当需要通过串口接收一串不定长数据时,可以使用串口空闲中断;这样就可以避免每接收到一个字符就需要进入中断进行处理,可以减少程序进入中断次数从而提高效率。 当需要测量一个波形的频率时,很多人会选择外部中断,其实通过定时器的外部时钟输入计数波形边沿,然后定时读取计数值计算频率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中断触发频率,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在处理复杂的多任务场景时,可以利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来管理任务调度,提高系统的响应性和资源利用率。 对于需要低功耗运行的场景,可以采用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技术,根据系统负载实时调整 MCU 的工作电压和频率,以降低功耗。 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采用闪存的磨损均衡算法,延长闪存的使用寿命。 利用硬件加密模块(如 AES 加密引擎)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而不是通过软件实现加密,提高加密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传感器数据的处理,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当需要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总线仲裁机制和优先级设置,确保通信的高效和稳定。 在进行电源管理时,通过监测电源电压和电流,实现智能的电源管理策略,例如在低电量时进入低功耗模式。 对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控制任务,采用硬件直接触发中断,而不是通过软件轮询,减少响应延迟。 在单片机上跑的任何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控制,都是高级用法。 用单片机去实现某种特殊的运动控制,赚很多钱,就是高级用法。 GPIO模拟一切 名为ShiinaKaze的网友,就非常“勇”,做了一个很折磨的事。 他用STM32F1利用GPIO模拟摄像头接口驱动OV2640摄像头模块。他表示,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我最多优化到了 1.5 FPSQ,所以选型一定要选好,不要折磨自己。设备采用STM32F103C8T6,OV2640,实现效果如下: OV2640实际时序图: 这个项目难点在于: 1.SCCB 模拟:SCCB 是12C-bus 的改版,主要是 OV2640 模块没有上拉电阻,无法进行通信,花了好长时间才发现这个问题; 2.并行接口的模拟:如果使用 IO 模拟的话,只能达到1FPS,但是使用了 Timer 和 DMA,就可以达到 1.5~2 FPS。 关于 image sensor 的数据接收和处理的问题背景:现有 ov2640 image sensor,接口为 DCMI(并行接口)问题:现有 STM32H7 想获取 OV2640 的 mjpeg 流数据,并通过传输数据到 PC 软件 1.采用 USART 还是 USB? 2.接收数据选择哪种中断,Line interrupt 还是 Frame interrupt ? 3.DCMI 通过 DMA 将数据转到 RAM 中的 Buffer,那么 Buffer 该如何设计,是设置一块大的连续 buffer?还是需要做一个 ring buffer,避免数据覆盖和数据顺乱? 4.触发中断后,是否关闭 DCMI 和 DMA ? 嵌入式软件架构挺重要的,特别是大型项目。这是 STM32 的软件架构,不知道各位还有没有其他架构。 有网友吐槽,你要是在学校,我敬你是条汉子,你要是在工作岗位上干这鸟事,那你们的架构也太坏了。而他也表示——“我错了,再也不模拟了。” 关于MCU不一样的观点 虽然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MCU不高级,使用单片机也不高级。高级的内容都是可以发论文的,使用单片机发不了论文。但使用单片机解决指定的任务,这很高级。 尤其是上面所说的一些例子,确实是MCU外设的一些高端玩法。只不过,这些机制可能只是一种标准用法。名为lion187的网友就表示,毕竟许多硬件机制有实际需求后才添加进来的,比如接收不定长数据,最初没有超时中断的情况下只能软件实现,极大的浪费了CPU的效率,所以才设计了超时中断来减少软件工作量,进而形成了一种标准使用方法。 当然,这也是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提升带来的红利,早期芯片设计和工艺无法满足复杂外设电路时,谁也不敢会去想用硬件来实现这么复杂的功能,任何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具体业务需求,MCU也不例外, 对产品来说,MCU外设的驱动只是完成开发的基本要素,更多的工作是围绕着业务逻辑展开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这时候数据结构与算法,各种控制算法和数值计算方法,设计模式,软件工程和设计理念成了高级的东西。 比如说,Linux 内核中的各驱动子系统的设计,设备对象和驱动对象这些沿用了 C++ 面向对象编程的思路,其实也可以沿用到 MCU的开发中,将设备与驱动分离,就可以使用同一套驱动算法来实现同类设备的不同驱动方法, 比如:同一个 UART 驱动可以根据配置的不同来驱动 UARTO,也可以驱动 UART1,而且波特率也可以不同(只要为 UART 类创建不同的实例对象就可以了,用 C 语言就行),这就是 C++ 中方法与属性分离带来的好处。 同样在业务应用部分,单件模式、工厂模式等设计模式,状态机模型的使用也会给开发带来很多便利,使系统结构清晰,有效减少Bug数量,且易于维护和扩展。 当然,也有人认为,论高级还得是FPGA。就比如AMD(赛灵思)的ZYNQ,当你需要通过串口接收一串不定长数据时,可以直接用Programmable Logic部分写一个专用的,最终结果放到DRAM里,发个信号通知ARM处理器来读就好了;当你需要测量一个波形的频率时,可以直接用Programmable Logic部分写一个专用的,实时不间断测量。这就很高级。 所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很“高级”的用法想要分享? 

    01-03 43浏览
  • STM32最小系统板电路知识学习

    STM32最小系统板电路知识学习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用最少的电路组成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通常最小系统包含: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调试/下载电路,对于STM32还需要启动选择电路。总之,刚开始如果不太懂电路的话,就抄别人的电路,然后自己拼凑。下图为stm32c8t6经典电路原理图 文章目录 STM32最小系统板电路知识学习 一、电源转换电路 二、JTAG/SWD调试接口电路 三、时钟电路 四、复位电路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电源转换电路 开发板通常采用USB供电,通常USB都为5V,因此需要将5V转换成3.3V,使用TPS73633或者AMS1117芯片电源芯片即可实现。 首先设计电源入口部分,现在大多数开发板所使用的都是USB的5V供电,所以我们本次设计也采用USB接口供电,所以我们电源接口就采用5Pin的mini贴片的USB,将5V的电源引入开发板使用,其电路图如下,1脚为电源正极,5脚为负极,串接的二极管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开发板,防止有个别的连接线极性不对烧坏板子,保护电路在我们设计任何电路时都要考虑到,这个大家以后自己设计时也要注意。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连接线将5V的USB电源引入到开发板中进行使用了。 接下来便是电源电路,STM32工作电压是DC3.3V,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将大于3.3V电压转换为稳定的3.3V电压的芯片,这里我们使用的是TPS73633或者AMS1117芯片电源芯片即可实现。 下图为TPS73633芯片的相关说明,TPS73633DBVR是一款3.3V固定输出低压降(LDO)线性稳压器,采用了一种新的拓扑-电压跟随器配置中的NMOS调整元件。使用具有低ESR的输出电容器,这种拓扑是稳定的,甚至可以在没有电容器的情况下运行。它还提供高反向阻塞(低反向电流)和接地引脚电流,该电流在所有输出电流值上都几乎恒定。该器件使用先进的BiCMOS工艺来产生高精度,同时提供非常低压降(LDO)的电压和低接地引脚电流。未启用时,电流消耗低于1uA,非常适合便携式应用。极低的输出噪声非常适合为VCO供电。该器件受热关断和折返电流限制保护。 二、JTAG/SWD调试接口电路 JTAG/SWD调试接口电路采用了标准的JTAG接法,这种接法兼容SWD接口,因为SWD只需要四根线(SWCLK、SWDIO、VCC和GND)。需要注意的是,该接口电路为JLINK或ST-Link提供3.3V的电源,因此,不能通过JLINK或ST-Link对STM32核心板进行供电,而是STM32核心板为JLINK或ST-Link供电。JLINK和ST-Link不仅可以下载程序,还可以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在线调试。 三、时钟电路 MCU是一个集成芯片,由非常复杂的数字电路和其它电路组成,需要稳定的时钟脉冲信号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时钟如同人体内部的心脏一样,是芯片的“动力”来源。时钟产生一次,就推动处理器执行一下指令。除了CPU,芯片上所有的外设(GPIO、I2C、SPI等)都需要时钟,由此可见时钟的重要性。芯片运行的时钟频率越高,芯片处理的速度越快,但同时功耗也越高。为了功耗和性能兼顾,微处理器一般有多个时钟源,同时还将时钟分频为多个大小,适配不同需求的外设。下图为stm32的时钟树 这里我们将两个晶振电路,电源,以及各引脚的网络符号对应连接好即可,除去晶振和电源,其余的标号都是连接在我们引出的排针上边的,晶振电路这里包含了一个8MHz的主晶振,以及一个32.768kHz的内部RTC实时时钟晶振,这里时钟晶振作为预留,如果有用到时钟的小伙伴直接焊接上即可,方便使用,每个晶振后边并联的为起振电容,方便晶振起振,电源部分的电容C3-C7组成了一个低通滤波电路,目的是为了让32更好的工作 四、复位电路 嵌入式系统中,由于外界环境干扰,难免出现程序跑飞或死机,这时就需要复位让MCU重新运行。该电路将一个按键接在了NRST引脚,一旦按键按下,NRST就会接地,拉低NRST,实现复位。

    01-03 93浏览
  • AT89C51单片机控制LED实例电路图解析

    AT89C51是40针微控制器,属于8051系列微控制器。它有四个端口,每个端口有8位P0,P1,P2和P3。AT89C51具有4K字节的可编程闪存。端口P0覆盖引脚32至引脚39,端口P1覆盖引脚1至引脚8,端口P2覆盖引脚21至引脚28,端口P...

    2024-12-12 194浏览
  • 搞定pic单片机IO口操作

    对于pic单片机的学习,很多朋友总是能充满激情,不断利用闲余时间研究pic单片机的各类技术。而谈及pic单片机,必须牵扯至51、AVR单片机。因此本文中,将探讨pic单片机以及51、AVR单片机对于IO口的操作。对于本文,希...

    2024-12-12 183浏览
  • pic单片机分类大讲解

    对于pic单片机,大家或多或少均有所耳闻。但是,大家对pic单片机有多少了解呢?是否熟知不同类型的pic单片机呢?本文中,将探讨pic单片机的类型分类以及特征。此外,本文的探讨基于pic 8位单片机而进行。 由美国Micro...

    2024-12-12 183浏览
  • 单片机编程软件基础篇,IAR单片机编程软件菜单栏讲解

    单片机编程软件是单片机编程不可或缺的利器,一款好的单片机编程软件更能极大程度提高开发效率。在本文中,主要为大家介绍IAR单片机编程软件的菜单栏,以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这款单片机编程软件。 Ⅰ、写在前面 IAR软件...

    2024-12-12 193浏览
  • IAR单片机编程软件之新建软件工程

    单片机编程软件数量不多,Keil和IAR为当前主流的单片机编程软件。对于每门单片机编程软件的学习,总需耗费一定必要的时间。为最大化减少大家对单片机编程软件学习时间的投入,本文特地带来IAR单片机编程软件相关教程...

    2024-12-12 191浏览
  • 单片机编程软件,IAR单片机编程软件之基础教程

    好的单片机编程软件受到众多开发人员青睐,而对单片机编程软件了解较多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单片机编程软件为Keil和IAR。本文中,主要为大家讲解IAR单片机编程软件的基础教程。如果你对IAR存在一定兴...

    2024-12-12 92浏览
正在努力加载更多...
EE直播间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