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往复运动。在充电环节,锂离子会从正极脱出,穿越电解质后嵌入负极,使得负极呈现富锂状态;而放电时,整个过程恰好逆向进行,锂离子又从负极脱嵌,回流至正极。
值得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有着较为固定的电压适用范围,通常处于 2.8V 至 4.2V 之间,其中典型工作电压为 3.7V。一旦电池的工作电压低于 2.8V 或者超出 4.2V,便极有可能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使用寿命。
二、1C和0.1C的概念
在电池相关参数中,电池容量的度量单位是毫安时(mAh),它直观反映了电池能够储存电量的多少。而另一个关键指标 “C”,代表的则是电池充放电的倍率。举个例子来说,倘若有一块电池的容量标注为 2000mAh,那么当以 1C 的倍率进行放电操作时,这意味着此时的放电电流强度为 2000mA;同理,若按照 0.1C 的倍率放电,放电电流大小就会是 200mA。在充电过程中,这一规则同样适用,只不过电流方向相反,依据不同的充放电倍率设定,来精准调控流入或流出电池的电流大小,进而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三、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锂离子电池相较于传统电池优势显著,堪称新一代电池领域的佼佼者。
首先,在电气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它具备较高的电压输出,能为各类电子设备提供强劲动力,与此同时,能量密度颇为可观,相同体积或重量下,相较于其他电池可储存更多电能,续航能力更胜一筹。
从使用寿命考量,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令人瞩目,常规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 500 次之多,优质产品甚至可达 1000 次以上,这意味着长期频繁使用后,依然能维持稳定性能,极大降低了更换电池的频次与成本。
自放电特性同样出色,即便在室温环境下将其充满电后静置储存 1 个月,自放电率也仅在 2% 左右,电量损耗微乎其微,随时取用都电力满满,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实用性与便捷性。
快速充电能力更是一大亮点,以 1C 的充电倍率进行充电时,短短时间内,电池容量便能迅速达到标称容量的 80%,极大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长,契合当下快节奏生活对电子设备即时使用的需求。
工作温度适应性广泛,一般能在 -25°C 至 45°C 的区间内稳定运行,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未来有望进一步突破至 -40°C 至 70°C,无论是严寒极地还是酷热沙漠,都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拓宽了电池的应用场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完全没有像 Ni - Cd、Ni - Mh 电池那样的记忆效应,使用者在充电前无需刻意将剩余电量耗尽,随心充电即可,避免因不了解记忆效应而误操作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省心。
最后,从环保角度审视,锂离子电池堪称绿色能源典范,相比较 Ni - Cd、Ni - Mh 电池,它不含镉、汞等有害重金属,在生产、使用直至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内,都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缺点:
锂离子电池虽具备诸多优势,但也并非十全十美,仍存在一些亟待攻克的短板。
其一,成本居高不下。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复杂精细的生产工艺,诸多环节都推高了其制造成本,使得终端售价相对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对价格敏感型市场领域的大规模普及。
其二,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锂离子电池必须配备保护电路板。在充放电过程中,一旦发生过充现象,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因过度反应而失衡,引发电池鼓包、性能衰退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而过放同样危险,会致使电池极板硫化、容量不可逆损失,因此,过充与过放保护功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其三,在放电性能方面,锂离子电池存在局限性,难以承受大电流放电工况。一般情况下,其放电电流被限制在 0.5C 以下,这是因为过大的电流会使电池内部急剧发热。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加速电池内部材料的老化、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触发一系列热失控反应,进而威胁到设备及使用者的安全。
其四,安全性问题仍是悬在锂离子电池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电池内部的化学体系较为复杂,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如高温、挤压、短路等,电池容易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这也促使科研人员持续投入精力,研发更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与电池体系,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隐患。
四、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区别
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实则分属于两个不同范畴,二者存在诸多显著区别,具体如下:
首先聚焦于电极材料层面,锂电池采用二氧化锰或者亚硫酰氯作为正极材料,负极则选用金属锂,这种独特的材料组合构成了其基本的电化学架构。与之不同的是,锂离子电池虽同样归类于锂电池大家族,但其正极是以含锂的化合物担纲,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充放电进程中,电池内部不会出现金属锂单质,仅有锂离子穿梭于正负极之间,凭借这种巧妙的锂离子迁移机制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
再从充放电特性加以区分,锂电池属于典型的一次电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一次性用品”,它在实际使用场景下既可以保持连续不断地放电,也能按需间歇放电,然而一旦内部所储存的电能消耗殆尽,便彻底失去 “生命力”,无法像二次电池那样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以恢复电量,使用便利性存在一定局限。相较而言,锂离子电池具备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特性,如同一个电能 “储蓄罐”,电量耗尽后只需接入合适的充电器,就能重新吸纳电能,恢复活力,从而可多次循环使用,大大拓展了其应用广度与深度。
五、锂离子电池充电模式
锂离子电池存在一种堪称理想的充电模式,也就是广为人知的 CC CV 模式,即恒流 - 恒压模式,通过下面这组图形能让我们更为直观地理解其充电过程。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电池电压的变化走势,绿色线条用于呈现充电电流的动态情况,红色线条则直观反映电池容量的增减。
充电伊始,当电池电压处于较低水平时,系统开启恒流充电阶段,此时电池会以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固定恒定电流源源不断地接收电能,快速提升电量。随着充电的持续推进,电池电压逐步攀升,直至达到 4.2V 这一关键阈值。鉴于电池电压绝不允许超过 4.2V,一旦触及该数值,充电模式便会立即由恒流切换至恒压模式。进入恒压阶段后,为了维持电池电压稳定在 4.2V,系统会智能调控,逐渐减小充电电流,以适配电池此时的充电需求,这个过程中充电电流持续衰减,直至近乎归零。当电池电压稳稳保持在 4.2V,同时充电电流也恰好降为 0 时,这便意味着电池已成功充满电,完成了一次高效且安全的充电过程。

锂离子电池CC CV模式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领域,确保电池的绝对安全是重中之重,因而实际应用中的充电模式设计得极为精细。倘若对初始状态不明的电池贸然直接采用恒流充电,将会对电池造成极大的损害风险,所以会依据电池不同的电压区间来实施差异化的充电策略。
首先是测试模式,当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 2V 时,为避免对电池造成冲击,系统会启动一种特殊的唤醒机制,以极其微小的电流缓缓注入电池,促使电池从深度 “休眠” 状态苏醒过来,为后续充电做好准备。
接着进入涓流充电阶段,也称作预充模式。此时电池电压处于 2V 至 3V 区间,考虑到电池此时的脆弱性,充电电流会被严格控制,仅采用恒流充电电流的 1/10 或者 1/20,以温和、缓慢的方式为电池预先补充少量电能,确保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平稳启动,避免过激反应。
待电池电压上升至 3V 以上,电池状态趋于稳定,便开启恒流充电环节,以恒定的较大电流对电池实施快速充电,让电池电量得以高效提升。
而当电池电压攀升至 4.2V 这一关键节点时,为防止电池过压受损,系统会无缝切换至恒压充电模式,确保电池电压稳定维持在 4.2V,同时逐渐降低充电电流,保障电池安全且满充。
像德州仪器(TI)提出的充电方案更是精细入微,当电池电压达到 4.2V ,且充电电流处于较低水平但尚未归零,约为恒流充电电流的 1/10 时,便果断停止充电操作。停止充电后,由于电池内部的轻微自放电等因素,电池电压会自然回落,通常降低到 4.16V 或者 4.17V ,此时电池实则已处于满充状态,整个充电过程在保障电池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电量补充。

锂离子电池充电的三个阶段
六、为什么锂离子电池充电截止电压是4.2V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池循环寿命和充电截止电压的关系可知,在电池使用初期的循环周期内,若充电截止电压略高于正常水平,虽能在单个周期内获得更高的电量输出,但这种优势仅能维持较短时间。而当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比推荐的最高值 4.2V 还要高出 50mV 甚至 100mV 时,由于每个循环周期都存在轻微的过度充电情况,会致使电池老化速度显著加快。一言以蔽之,当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超过 4.2V 时,超出的电压越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就越短,并且电池容量下降的速度也会越快。
七、锂离子电池放电曲线通过观察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下的放电曲线能够清晰发现:随着放电电流逐步增大,电池容量的衰减速度明显加快,这就导致最终能够释放出的容量大幅降低,使得电池的标称容量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探究原因可知,当电池容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内阻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倘若此时采用较大的电流进行放电操作,电池内阻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仔细研究不同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曲线,便能洞察其中规律:环境温度越低,电池的容量衰减速率就越快,在放电过程中能够释放的电量越少,放电的充分程度也就越低。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当电池所处的温度降至 0 度以下时,电池内部的活性成分活跃度急剧减弱,如同进入 “休眠” 状态,使得电池内阻相应增大,阻碍了电流的顺畅传输,进而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
然而,温度过高同样会给电池带来危害。当外界环境温度超出适宜范围,过高的热量会冲击电池内部的化学结构,加速材料老化、引发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电池鼓包、漏液等严重损坏情况,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因此,为保障电池的性能与寿命,维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至关重要。

锂离子电池不同温度下的放电曲线
八、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在实际中,每当累积的放电容量等于设计容量时,则记为循环一次。

九、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范围

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已经对锂离子电池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科技生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尽管它还存在成本较高、安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相信在未来,锂离子电池将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更大突破,从而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诸多领域带来更强劲的动力支持与更持久的续航保障,进一步推动全球科技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