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三个进程:
-
单站验证:基站入网前的测试,保证基站性能正常。
-
簇优化:一般以15个左右的NR基站为蔟的网络入网测试,主要通过路测,进行RF的优化和异常事件的优化。
-
全网优化:基于簇优化的基础上开展全网优化,扩大了测试范围,需要同时关注路测指标和网管性能指标。
2、主要工作内容
簇优化是5G无线网络工程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站优化完成后、全网优化前进行。
当基站簇中80%以上的NR基站开通后,即可开始针对该簇进行整体测试和优化工作。簇优化与单站优化时注重系统功能性有所不同,更多的关注于查找簇内覆盖盲区、干扰超标、越区覆盖、切换故障等方面,目的是优化各个小区服务的范围,平衡覆盖与干扰,使该簇中的网络性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簇优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
无线覆盖(RSRP)优化
-
干扰(SINR)优化
-
站址或天线位置优化建议
-
接入性能优化
-
保持性能优化
-
邻区关系优化
-
上下行速率的优化
-
语音优化优化
-
IRAT性能优化
2.1、簇划分原则
一般来说,网络优化按照基站簇 (cluster) 来进行,簇优化是指对某个范围内的多个基站进行整体指标的综合分析优化。每个簇通常包含15 个左右NR 站点,簇划分的主要原则依据:地形地貌、业务分部、相同的TAC区域等信息。
NR的簇优化原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行政区域划分原则:当网络覆盖区域涉及多个行政区域是,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簇,即簇内站点归属同一个行政区;
2、地形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形地貌对无线信号的传播会造成明显影响。山脉(阴影衰落)会阻碍信号传播,是簇划分的天然边界;水面会反射无线信号,河流容易产生波导效应,使信号传播更远;当湖面、江面较窄,需要考虑两岸信号的相互影响,如果交通情况允许,应当将两岸的站点划分在同一簇内进行优化;如果水面开阔,需要关注上下游之间的信号影响,根据实际的交通情况可以河道划分簇边界
3、不同簇间信号影响最小原则:由于优化调整是基于簇进行的,某一簇中站点的天线调整可能对相邻簇的信号分布造成影响,需要在簇划分时尽可能减少簇间的相互影响,簇间边界越短越好。通常按照蜂窝形状划分簇比条状划分更常见;
4、不同簇的话务分布考虑:对现有网络的话务分析,或者用户分布分析,簇边界尽可能避开话务热点、用户密集、用户移动的关键枢纽地区。尽量是单个话务热点包含在一个簇内;
5、路测工作量因素:在簇划分时,需要考虑测试工作量可以在一天以内完成。
6、 TAC和5GC因素:在簇划分时,尽量避免同一个簇内的站点归属于不同的TAC或5GC。
2.2、频谱情况
2.6G频段:
3.5G 频段:
4.9G 频段:
2.1G 联通电信共享频段:
3、簇优化流程
移动通信网络中大量建网经验表明,建网初期的优化应当以无线环境的优化为主要内容,并且以射频优化(天线倾角、方向角、高度、发射功率等)为主要手段,参数调整为辅助手段。这样的优化将为5G网络的良好性能打好基础。
以拉网主动测试的方式,进行簇优化。
簇优化的测试和分析优化总体流程如下:
3.1、准备
3.1.1、基础信息收集
获取簇内NR的基础信息,包括:
-
站点位置(包括经纬度、建筑物名称等)
-
天线类型
-
天线工参(高度、方向角、下倾角等)
-
天线波束设置(公共信道类型、电子下倾角、水平波束宽度、垂直波束宽度等)
-
NR站点单站验证报告
-
PCI信息,带宽信息,频点信息
-
NR和NR邻区规划数据
3.1.2、测试路线
对簇优化的测试道路进行规划,确保每轮测试的结果有可比性。
测试路线的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
测试时长在2小时左右
-
测试路线包括区域内的重点道路、主要道路和热点区域等业务高发区,通常不包含室内测试
-
测试路线需要能经过所有提供室外覆盖的小区的服务区域,测试路线要尽可能遍历到簇内所有小区
-
确保在各服务小区都能够有足够的采样点、采样距离和采样时长,保证测试性能的可信度
-
测试路线尽量避免跑重复的覆盖区域
3.1.3、参数和feature的检查
无线网络参数检查主要包括如时隙配置、PCI配置、邻区关系等系统配置参数的一致性检查,以及feature的核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检查NR基站的频点参数,时隙配比参数,确保所有基站的时隙配比一致。
-
检查PCI和RSI参数,跟规划数据一致。
-
Xn状态
-
NR的外部邻区数据核查,包括PCI,频点等基础信息。
3.1.4设备告警处理
对基站告警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告警进行处理,确保测试区域基站的完好率。
3.1.5网络统计指标
3.1.6 确认 LTE 清频工作
对于移动的网络,由于 NR 使用的频点是 LTE 的已有频点,需要确认簇区域内的 NR 频段是否清频完毕。
一方面可以采用扫频的方式,检查 NR 使用频段内是否有其他干扰。
可以通过检查 NR 小区的干扰统计进行核查。
3.2 性能测试
3.2.1 测试设备
测试终端:
• Vivoi QOO3
• Mate30
测试终端准备工作
• 确认 SA 功能打开
• 打开数据漫游
• 检查终端是否升级为最新的推送版本
测试工具:
• 鼎利 10.4.0.75或更高版本
3.2.1 测试内容和方法
测试方法-移动版
测试方法如下:
1、全网覆盖率(SS-RSRP & SS-SINR)
2、用户平均吞吐量
3、切换成功率
4、切换时延
5、掉线率
6、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测试
7、寻呼成功率
8. EPS Fallback端到端成功率和 EPS Fallback呼叫时延
3.3、测试性能评估
在测试完成后,要对测试文件进行处理,对簇内的性能进行评估。
3.3.1、完整性检查
-
在得到测试日志文件后,要对测试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规划的测试道路是否完整遍历
-
测试终端是否连接正常、工作正常、有测试信息记录
-
对测试日志的汇总报告(Summary Report)进行审核,测试到的小区、测试距离、测试时间、采样点数量满足最低要求(100个采样点)
-
簇区域内小区是否完整遍历
3.3.2 覆盖和质量评估
关注 RSRP 和 SINR两项指标,包括 SS-RSRP,CSI-RSRP,SS-SINR,CSISINR。对覆盖和质量的评估,要进行:
-
簇内平均值统计
-
覆盖率统计(SS-RSRP>-105dBm,SS-SINR>0)
-
栅格化地理显示
-
定位问题区域
-
NR 重叠覆盖显示
3.3.3 业务性能分析
主要关注上、下行速率。对于这两项指标,要进行:• 簇内平均值统计
-
低速率占比统计(下行速率<50M占比 上行速率<1M 占比)
-
栅格化地理显示
-
低速率问题定位区域
3.3.4 异常事件分析
关注接入失败和业务掉线两类事件。对于这两项指标,要进行:
-
簇内失败率统计
-
小区级失败率统计
-
失败事件的地理位置显示
-
失败事件与覆盖和质量的关联分析
3.3.5 移动性能分析
主要关注小区重选和切换性能指标,要进行
-
簇内切换成功率统计
-
切换失败事件统计
-
切换失败事件的地理化显示
-
频繁切换的地理位置显示
-
空闲态和连接态小区覆盖一致性分析
3.3.6 EPS fall back 分析-需要更新
主要关注语音呼叫建立成功率和呼叫建立时延两项指标,要进行 • 语音呼叫建立成功率统计
-
语音呼叫建立时延统计
-
语音呼叫建立失败事件统计
-
语音呼叫建立时间过长的呼叫统计
-
语音呼叫结束返回 NR 的时长统计
3.3.7 IRAT 性能分析
主要关注 4/5G系统间重定向和 4/5G 系统间重选成功率和时延方面相关指标 4/5G系统间重定向:
-
测量时长
-
随机接入时长
-
业务中断时延(信令面、用户面)
-
重定向成功率
4/5G系统间重选:
-
同步和广播读取时长
-
随机接入
-
重选成功率
3.4、测试性能优化
在测试完成后,对测试文件进行处理,得到各项指标情况,对不满足目标门限的指 标进行优化。
3.4.1、覆盖和质量优化
在 NR 中普遍使用 AAS,有两个重要概念需要注意,一个就是公共波束 Common Beam,主要用于发送广播信道,比如 SSB,PDCCH等。一般公共波束的覆盖由 SS-RSRP 和 SS-SINR来表征。另外一个就是业务波束 Traffic Beam主要用来发 送业务信道。业务波束一般用 CSI-RSRP 和 CSI-SINR来表征。
SS-RSRP 和 SS-SINR是网络覆盖和干扰的基础,NR 小区切换和小区选择都需要 参考 SSB 的 RSRP 和 SINR。
CSI-RSRP 和 CSI-SINR主要用于保证业务波束的性能,跟业务速率直接相关。
对于这两种波束的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站点密度、天线挂高、网络拓扑、发 射功率、工作频段、方位角、下倾角、天线 pattern 设置。
3.4.1.1、覆盖和质量优化目标
SA 网络建设初期的覆盖优化至少要满足以下的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及规模的增 加,相应的指标将适当提升。
无线网络覆盖及吞吐量指标初期优化目标
3.4.1.2、覆盖和质量相关配置参数调整
在进行 NR 覆盖优化中,需关注下表中的关键参数,重点了解各参数调整对网络性 能的影响。当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挂高等工程参数仍无法解决相应的覆盖 问题时,可以考虑以下相关参数的调整。
3.4.1.3、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NR 覆盖不达标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 NR 小区实际方位角和设计不符,需通过 PCI 判断。通常天线接反时, 共站的另外一个或两个小区也会出现同样问题,根据 PCI 来判断实际安 装方向并调整光纤跳线的连接。
2) 检查 NR 小区功率设置值是否过小?可参考同站其他 NR 小区功率设 置。
3) 建筑物遮挡造成的问题。NR AAS的覆盖方向是否有建筑物遮挡,例如 广告牌,围栏等,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抱杆位置或将抱杆升高。
4) NR AAS的安装位置过低。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塔上,由于平台位置紧 张,NR AAS的安装位置通常远低于同运营商 LTE 设备平台的高度。如 条件允许,可将 LTE RRU和 NR AAS的安装位置对调。
5) 邻近的 NR 小区过覆盖,导致在站下占用的最强 NR 是邻区信号。通常 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基站下方距离较近的一小片范围,需要调整邻近NR 小区的覆盖。
6) 特殊场景的覆盖需要,例如桥梁,道路,广场等,需要配合 pattern 设 置得到适当的天线形状,可以通过 MO:CommonBeamforming 中 CoverageShape参数设置,除支持三种已有的 SSB的波束方案 Macro site,Hot spot,High Rise 外,另外新增了 1、2、5 三个类型。每种方 案对应的形状如下:
-
一般情况下,推荐配置为场景 Macro,适合典型三扇区组网。
-
当水平覆盖要求比较高时,推荐配置为场景 1 或者场景 2,如单小区 覆盖塔下道路且道路较宽或者十字路口场景,可以减少切换
-
当小区边缘存在固定干扰源时,可以考虑场景 High Rise 或者场景 5,缩小水平覆盖范围,避开干扰,但可能无法满足连续覆盖。
-
当覆盖距离要求比较远时,可以考虑场景 High Rise 或者场景 Hot Spot,以及场景 Macro下配合修改 cbfMacroTaperType至 1(HIGHEIRP),在远点可以获得更高的波束增益,提升远点覆盖。
当 NR AAS 位置固定不可调整时,通过 MO:CommonBeamforming 中 digitalPan 可以在当前 AAS 安装的基础上对 SSB 的波瓣方位角进行调整和优化,MO:CommonBeamforming中 digitalTilt 可以在当前 AAS 安装的基础上对 SSB 的下倾 角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调整中优先进行机械方位角,机械下倾角的调整,批量调整 完后再通过电子方位角、电子下倾角的修改进行精细优化。
3.4.1.4、质量问题分析流程
目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 2.6GHz 频率被占用造成的质量问题
2.6GHz TDD-LTE对 NR 的频率干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当 TDD-LTE使用频率与 NR SSB 所在频点重合时,TDD-LTE 会影响 NR 小区的 SSB 的 SINR。
2) 当 TDD-LTE 使用频率与 NR 非 SSB 频点重合时,在 NR 的中点和差点会 影响 NR 的下行共享信道的 SINR和 BLER 所以在部署 NR 小区时需要将周边 2.6Ghz D 频段 TDD-LTE 小区进行频率调整和 优化,从而避开 NR 使用的带宽。
2. 弱覆盖问题造成的覆盖和质量问题:
1) 功率和天线参数设置不当,造成的弱覆盖
2) 建筑物的阻挡造成的弱覆盖
3. 重叠覆盖区域大;
重叠覆盖包含了导频污染和无主覆盖小区两种情况。通常重叠覆盖区域存在三 个以上的同频信号,且信号强度差值小于 6dB;重叠覆盖会使得 SSB-SINR急 剧恶化,关联影响:下行 SINR差;对网络性能影响有:掉线、频繁切换、切 换失败、速率低等。
4. 越区覆盖
常指某些基站的覆盖距离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形成了主 覆盖;如果某一小区的信号分布很广,在周围 1、2 圈相邻小区的覆盖范围之 内均有其信号存在,说明小区过覆盖,这可能是由高站或者天线倾角不合适导 致的。过覆盖的小区会对邻近小区造成干扰,从而导致被干扰区域中接入困难 和掉线增加等的情况。
5. PCI 冲突及混淆:
1) 在簇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簇内和周边有邻区关系的 NR 小区 PCI, 不可以出现 PCI 相同或者 PCI 混淆。
2) NR 的 PCI 模 30 冲突导致上行 SRS 信道冲突,如果 PCI mod 30 值相 同,那么会造成上行 DMRS和 SRS 的相互干扰,影响信道质量评估 和波束管理中波束切换和切换训练,需要考虑 PCI 模 30 复用距离最大。
3) PCI 模 3 冲突,NR 中 PSS根据 PCI 模 3 后的值映射到 12 个 PRB 中,当小区 PCI 模三相同时会影响到 UE 搜索主同步信号。需要在簇 优化时注意避免同站内或对打小区 PCI 不能模 3。
4) 在簇优化时预留部分 PCI为后续小区分裂、优化调整使用。
6. 不同步造成的干扰
1) GPS 失步:GSP 时钟不同步造成的不同小区上下行之间互相干扰,通 常影响比较严重,且范围很广。可能在 GPS失步基站周围的一大片基 站都受到干扰,导致这些基站覆盖范围内的 UE 无法做业务,严重的 甚至在基站下 RSRP 很好的情况下,UE 都无法入网。
2) 当跟 NR 使用 2.6Ghz 频段时,需要合理设置帧结构类型和 bfnOffset,避免造成上下行时隙与 TDD-LTE不同步导致互相干扰。
NR 质量优化流程:
NR 小区的质量优化的主要手段:
1、频率优化
1) 根据 2.6GHzNR部署区域频率使用情况,对现网的 TDD-D 频段 LTE 进行路 测、扫频等测试;明确在 NR 部署区域内存在覆盖的 TDD-D频段小区的信 息。从而对这部分 TDD D 频段小区进行频率调整,避免 TDD-D 频段对 NR 造 成频率干扰。
2) 对存在外部干扰区域进行扫频和干扰排查。
2、覆盖优化
3、参数优化
1) 优化 NR 小区与周边小区的切换带,避免 NR 小区与周边小区进行频 繁的切换。常规参数有:LTE 系统内的切换门限,NR 同频的切换门 限:offsetA3、timeToTriggerA3等。
2) 现在 NR 站点的 Rach Sequence number 一共 139 个,相邻小区 RSI 需要间隔为 6 或者 6 的整数倍;同时相邻小区需要设置不同的 RSI, 避免 RSI 冲突导致 UE 随机接入失败。
上行开环工控参数优化,需要根据 NR 小区上行干扰强度针对性的调整开环工控目 标值,如:preambleRecTargetPower、pZeroNomPucch和 pZeroNomPuschGrant。避免上行工控参数过于极端导致周边小区的上行干扰。
3.4.1.5、速率优化目标
速率相关指标:
平均用户级下行 PDCP 速率
平均用户级上行 PDCP 速率
下行 PDCP低速率占比(PDCP 速率<50Mbps)
上行 PDCP低速率占比(PDCP 速率>1Mbps)
3.4.1.6、速率优化相关参数
除了 NR 的质量优化外,速率优化还可以考虑如下的参数
3.4.1.7、速率优化相关功能
-
PDCCH LA功能
根据无线环境动态调整分配给用户下行控制信息(DCI)的 CCE 数量,
推荐设置:RP354:129,RP557:-150
-
遗忘因子
控制链路自适应调度算法上,对前一个周期 CSI 上报和当前新的 CSI 上报做联合 评估,在终端 CSI 上报存在频繁跳变时,平衡整体性能。
推荐设置:RP38:41,RP39:50
-
16CSI RS port/32 CSI RS port功能
增加 CSI-RS port的发射维度来增加 CSI-RS 的 beamd 数量,增加 UE 上报 Rank 的可能性。
-
打开 Lean carrier功能,RP22:31,
减少邻区再没有用户占用时间段的参考信号的发射,减少邻区的干扰。推荐在 MTR2011EC1之后打开。
推荐设置:RP22:31
3.4.1.8、 速率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路
这里优化的主要是用户级的速率,速率低的问题大致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
1) NR 小区无法接入
2) SS-SINR,CSI-SINR差
3) CQI 差
4) RB 分配不满或者 DL PDCCH grant 不满
5) NR 的异常释放
6) RANK 低
优化的几个方面:
1) 覆盖和质量优化,参考 3.4.1 和 3.4.2 的覆盖和质量优化
2) NR 的切换关系优化:减少 NR 的重叠覆盖,减少乒乓切换
速率优化思路和流程图如下:
3.4.2 异常事件分析
异常事件主要包括 NR 的接入成功率,NR 的掉话率。
3.4.2.1.1 NR 接入失败分析
NR 的接入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 RRC 接入流程如下图:
2. 登记流程,主要是进行核心网的登记认证过程。
3. PDU session 的建立过程
在分析接入失败事件是需要确定失败的阶段,我们主要关注的的 RRC 接入失 败类的事件。
主要的优化方向:
-
检查上下行信道质量
1. 是否存在重叠覆盖,存在干扰,优化覆盖
2. 是否存在上行干扰,排查干扰
-
检查 NR 小区的覆盖
1. 优化覆盖,通过调整 NR 的天线参数、功率、天线方向机等进行优化
-
检查最大用户数的设置和小区的 RRC 用户数
1,检查是否存在最大用户数设置不合理,造成 RRC无法接入
3.4.2.1.2 NR 异常掉线分析
异常掉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可能原因和优化的手段:
1. 质差掉话:主要表现在 SINR差,CQI 差,BLER高。
优化方法包括
• 重叠覆盖的分析和优化
• 干扰的分析和优化
2. 弱覆盖掉话:主要表现在 RSRP 差出现 RLF,
优化方法包括:
• RF 的覆盖调整和优化
• 5G 到 4G的基于弱覆盖 A2 的重定向参数优化
3. 切换掉话:优化 NR 的邻区,
优化方法包括:
• 切换关系的优化
• 切换参数的优化
3.4.3 NR 内移动性优化
在 SA 的网络里,移动性包括 NR 小区间的重选以及 NR 小区间的切换。小区之间的关系,包括 NR 的邻区关系。
3.4.3.1、小区重选优化
重选相关参数如下:
3.4.3.2、切换优化思路和流程
NR 切换的优化流程和方法,与传统的 LTE 切换优化类似,可以参考 LTE 的切换 优化方法。
其中参数合理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等几个方面:
-
邻区漏定义
-
邻区 PCI 冲突/混淆
-
目标邻小区切换是否打开
-
切换门限设置合理性
-
邻区间切换偏执合理性
3.4.3.3、切换参数优化
NR 小区间的同频切换是基于 EVENT A3测量报告触发的,当前版本仅支持同频小 区间切换,包括 Intra-gNodeB 和 Inter-gNodeB。
切换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上报的 NR 小区必须在 gNodeB中已经配置(NRCellCU 或者 ExternalNRCellCU中存在上报的 nRPCI 小区)
-
服务小区和上报小区之间存在 NRCellRelation
-
对于上报的 NR 小区,NRCellRelation.isHoAllowed必须设置为 TRUE EVENT A3事件判决流程
切换相关参数如下:
3.4.3.4、NR 邻区关系定义
由于当前版本还不支持 ANR功能,所有的 NR 邻区关系需要手动配置
3.4.4 EPS Fallback 性能优化
3.4.4.1、EPS Fallback流程
EPS Fallback指的是 5G NR不提供语音业务,当 EPS Fallback终端发起呼叫或 者接受呼叫需在 NR 上建立音视频承载时,触发终端的重定向或切换流程,回落至 LTE 网络,由 VoLTE网络为终端提供音视频业务。
EPS Fallback的用户终端驻留 5G NR,在 5G 网络完成注册后将通过 5G 网络注 册到 IMS 网络,IMS 信令将承载在 5G网络上。当用户发起呼叫或者收到终呼请 求,建立语音或者视频专用承载时,用户回落至 4G 网络。由于引入了额外的回落 过程,接续时间也比 VoNR长 1s~2 s。
EPS Fallback普通呼叫建立流程如下:
3.4.5 IRAT 性能优化
3.4.5.1 LTE 重选到 NR 流程
LTE 重选至 NR SA 小区取决于受到 NR SA 频点和 LTE 频点优先级影响(NR SA 频点优先级不能与 LTE 频点优先级相同)。通常为了让 5G UE 更容易占用 NR SA 小区,往往设置 NR SA 频点为更高的优先级。在空闲状态下,LTE 在 SIB24 中广播 NR SA 频点重选的相关信息。
当 UE 测量到的 SS_RSRPNR > (eNB)GUtranFreqRelation.qRxLevMin+ (eNB)GUtranFreqRelation.threshXHigh
并且持续时长为(eNB)EUtranCellFDD.systemInformationBlock24. tReselectionNR (default 2 s).后,UE 从 LTE从选至满足条件的 NR 小区中。
优化关注点:
1. UE 无法检测到 NR SSB消息
由于 LTE sib24中测量 NR SSB 的时间与 NR SSB发射时间不同步导致测量到 NR SSB 消息,相关 feature 正在开发。
临时规避方法:
-
适用于 LTE FDD:LTE和 NR 小区在使用相同同步源(GPS、北斗等)情况 下,修改 LTE 的 frameOffset 和 NR 的 bfnOffset,确保 LTE 的 subframe 0 can also be NR subframe 0对齐。如果修改 LTE TDD frameoffset时会出现 和现网 TDD 站点不同步导致的交叉时隙干扰。
-
修改 LTE SIB24 中的 smtcOffset,推荐值有待更新的验证。
2. UE 只收到 MIB 没有 SIB消息
在 SA 和 NSA 混合组网时,需要将避免 SA 和 NSA插花组网或者将 NSA 站点改造 成 SA+NSA站点,避免 5G UE 只收到 NSA cell的 MIB 而没有 SIB 消息导致 UE 重选至 NR SA 失败。
3.4.5.2、LTE 重定向到 NR 流程
优化关注点:
1. LTE 需要核查 eNB上相关重定向参数配置,确保 LTE上 NR CoverageTriggered NR Session Continuity feature 状态激活。NR SSB 频点、重定向测 量的 MO:ReportConfigB1NR按照要求创建。
2. 为了让 SA 更容易驻留,可以在 SA 和 NSA 双模网络中建议设置 ReportConfigB1NR::b1ThresholdRsrp< ReportConfigB1GUtra:: b1ThresholdRsrp,使得 LTE 到 SA 的重定向在 B1 加腿前发生,让 NR UE 尽 早重定向到 SA 网络下。
3.4.5.3、NR 重选至 LTE 流程
1. 合理设置 NR 和 LTE 测量频点的优先级和重选门限,避免由于参数设置错误 导致 UE 无法有效的驻留在 SA 网络或无法 SA 网络下脱网后在 LTE 上重新接 入。
2. 合理设置 LTE 和 NR 之间的重选门限和优先级,避免 LTE 和 NR 频繁重选。
3.4.5.4、NR 重定向至 LTE流程(盲重定向)
优化关注点:
1. 合理设置 NR 和 LTE ,避免由于参数设置错误导致 UE 无法有效的驻留在 SA 网络或无法 SA 网络下脱网后在 LTE 上重新接入。
2. 合理设置 NR 到 LTE 的重定向参数,建议 reportConfigA2:thresholdRsrp 小 于 min((eNB)GUtranFreqRelation.qRxLevMin+ (eNB)GUtranFreqRelation.threshXHigh, ReportConfigB1NR::b1ThresholdRsrp)避免重定向后又重选或重定向回 NR 。
3.5 簇优化输出报告
在完成簇优化后,编制簇优化报告,包括:• 簇内基本情况简介,包括网络结构、地理环境、业务环境
• 簇内基站开通运行情况、功能开启情况
• 测试路线及测试区域描述
• 优化前指标情况
• 簇内问题点汇总
• 各问题点详细分析和解决建议
• 各问题点调整后情况
• 后续优化建议
• 遗留问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