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中用来输出log的方法
单片机与嵌入式 2024-07-05

本文主要介绍在嵌入式开发中用来输出log的方法。

最常用的是通过串口输出uart log,这种方法实现简单,大部分嵌入式芯片都有串口功能。是这样简单的功能有时候却不是那么好用,比如:
  • 一款新拿到的芯片,没有串口驱动时如何打印log

  • 某些应用下对时序要求比较高,串口输出log占用时间太长怎么办?比如USB枚举。

  • 某些bug正常运行时会出现,当打开串口log时又不再复现怎么办

  • 一些封装中没有串口,或者串口已经被用作其他用途,要如何输出log

下文来讨论这些问题。

1 输出log信息到SRAM

准确来说这里并不是输出log,而是以一种方式不使用串口就可以看到log。在芯片开发阶段都可以连接仿真器调试,可以使用打断点的方法调试,但是有些操作如果不能被打断就没法使用断点调试了。 这时候可以考虑将log打印到SRAM中,整个操作结束后再通过仿真器查看SRAM中的log buffer,这样就实现了间接的log输出。 本文使用的测试平台是STM32F407 discovery,基于usb host实验代码,对于其他嵌入式平台原理也是通用的。首先定义一个结构体用于打印log,如下:


定义一段SRAM空间作为log buffer:

static u8 log_buffer[LOG_MAX_LEN];

log buffer是环形缓冲区,在小的buffer就可以无限打印log,缺点也很明显,如果log没有及时输出就会被新的覆盖。Buffer大小根据SRAM大小分配,这里使用1kB。为了方便输出参数,使用printf函数来格式化输出,需要做如下配置(Keil):

并包含头文件#include , 在代码中实现函数fputc():

写入数据到SRAM:

为了方便控制log打印格式,在头文件中再添加自定义的打印函数。

在需要打印log的地方直接调用DEBUG()即可,最终效果如下,从Memory窗口可以看到打印的log:

2 通过SWO输出log

通过打印log到SRAM的方式可以看到log,但是数据量多的时候可能来不及查看就被覆盖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St-link的SWO输出log,这样就不用担心log被覆盖。查看原理图f407 discovery的SWO已经连接了,否则需要自己飞线连接:

在log结构体中添加SWO的操作函数集:
typedef struct{ u8 (*init)(void* arg); u8 (*print)(u8 ch); u8 (*print_dma)(u8* buffer, u32 len);}log_func; typedef struct{volatile u8     type; u8*             buffer;volatile u32    write_idx;volatile u32    read_idx;//SWO log_func*       swo_log_func;}log_dev;

SWO只需要print操作函数,实现如下:

u8 swo_print_ch(u8 ch){ ITM_SendChar(ch);return 0;}

使用SWO输出log同样先输出到log buffer,然后在系统空闲时再输出,当然也可以直接输出。log延迟输出会影响log的实时性,而直接输出会影响到对时间敏感的代码运行,所以如何取舍取决于需要输出log的情形。

在while循环中调用output_ch()函数,就可以实现在系统空闲时输出log。

/*output log buffer to I/O*/void output_ch(void){  u8 ch; volatile u32 tmp_write,tmp_read; tmp_write = log_dev_ptr->write_idx; tmp_read = log_dev_ptr->read_idx; if(tmp_write != tmp_read) { ch = log_dev_ptr->buffer[tmp_read++];//swoif(log_dev_ptr->swo_log_func) log_dev_ptr->swo_log_func->print(ch);if(tmp_read >= LOG_MAX_LEN) { log_dev_ptr->read_idx = 0; }else { log_dev_ptr->read_idx = tmp_read; } }}

2.1 通过IDE输出

使用IDE中SWO输出功能需要做如下配置(Keil):

在窗口可以看到输出的log:

2.2 通过STM32 ST-LINK Utility输出

使用STM32 ST-LINK Utility不需要做特别的设置,直接打开ST-LINK菜单下的Printf via SWO viewer,然后按start:

3 通过串口输出log

以上都是在串口log暂时无法使用,或者只是临时用一下的方法,而适合长期使用的还是需要通过串口输出log,毕竟大部分时候没法连接仿真器。添加串口输出log只需要添加串口的操作函数集即可:

typedef struct{volatile u8     type; u8*             buffer;volatile u32    write_idx;volatile u32    read_idx;volatile u32    dma_read_idx;//uart log_func*       uart_log_func;//SWO log_func*       swo_log_func;}log_dev;

实现串口驱动函数:

添加串口输出log与通过SWO过程类似,不再多叙述。而下面要讨论的问题是,串口的速率较低,输出数据需要较长时间,严重影响系统运行。


虽然可以通过先打印到SRAM再延时输出的办法来减轻影响,但是如果系统中断频繁,或者需要做耗时运算,则可能会丢失log。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CPU与输出数据到串口同时进行的问题,嵌入式工程师立马可以想到DMA正是好的解决途径。

使用DMA搬运log数据到串口输出,同时又不影响CPU运行,这样就可以解决输出串口log耗时影响系统的问题。串口及DMA初始化函数如下:

u8 uart_log_init(void* arg){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u32* bound = (u32*)arg;//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GPIOA,ENABLE); //使能GPIOA时钟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USART2,ENABLE);//使能USART2时钟//串口2对应引脚复用映射 GPIO_PinAFConfig(GPIOA,GPIO_PinSource2,GPIO_AF_USART2);//USART2端口配置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2;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复用功能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速度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OType = GPIO_OType_PP; //推挽复用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 = GPIO_PuPd_UP; //上拉 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ure);//USART2初始化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bound;//波特率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无硬件数据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2,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口1#ifdef LOG_UART_DMA_EN  USART_DMACmd(USART2,USART_DMAReq_Tx,ENABLE);#endif USART_Cmd(USART2, ENABLE); //使能串口1  USART_ClearFlag(USART2, USART_FLAG_TC);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2, USART_FLAG_TC) == RESET);#ifdef LOG_UART_DMA_EN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DMA1, ENABLE);//Config DMA channel, uart2 TX usb DMA1 Stream6 Channel DMA_DeInit(DMA1_Stream6); DMA_InitStructure.DMA_Channel = DMA_Channel_4;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USART2->DR);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MemoryToPeripheral;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Normal;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DMA_InitStructure.DMA_FIFOMode = DMA_FIFOMode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urst = DMA_MemoryBurst_Sing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urst = DMA_PeripheralBurst_Single; DMA_Init(DMA1_Stream6, &DMA_InitStructure);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DMA1, ENABLE);#endifreturn 0;}

DMA输出到串口的函数如下:

这里为了方便直接使用了查询DMA状态寄存器,有需要可以修改为DMA中断方式,查Datasheet可以找到串口2使用DMA1 channel4的stream6:

最后在PC端串口助手可以看到log输出:

使用DMA搬运log buffer中数据到串口,同时CPU可以处理其他事情,这种方式对系统影响最小,并且输出log及时,是实际使用中用的最多的方式。并且不仅可以用串口,其他可以用DMA操作的接口(如SPI、USB)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打印log。

4 使用IO口模拟串口输出log

最后要讨论的是在一些封装中没有串口,或者串口已经被用作其他用途时如何输出log,这时可以找一个空闲的普通IO,模拟UART协议输出log到上位机的串口工具。常用的UART协议如下:

只要在确定的时间在IO上输出高低电平就可以模拟出波形,这个确定的时间就是串口波特率。为了得到精确延时,这里使用TIM4定时器产生1us的延时。注意:定时器不能重复用,在测试工程中TIM2、3都被用了,如果重复用就错乱了。初始化函数如下:

u8 simu_log_init(void* arg){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InitStructure;  u32* bound = (u32*)arg;//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GPIOA,ENABLE); //使能GPIOA时钟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2;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速度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OType = GPIO_OType_PP; //推挽复用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 = GPIO_PuPd_UP; //上拉 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ure); GPIO_SetBits(GPIOA, GPIO_Pin_2);//Config TIM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4,ENABLE); //使能TIM4时钟 TIM_DeInit(TIM4); TIM_InitStructure.TIM_Prescaler = 1; //2分频 TIM_Init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InitStructure.TIM_Period = 41; //1us timer TIM_Init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TIM_TimeBaseInit(TIM4, &TIM_InitStructure); TIM_ClearFlag(TIM4, TIM_FLAG_Update); baud_delay = 1000000/(*bound); //根据波特率计算每个bit延时return 0;}

使用定时器的delay函数为:

最后是模拟输出函数,注意:输出前必须要关闭中断,一个byte输出完再打开,否则会出现乱码:

u8 simu_print_ch(u8 ch){volatile u8 i=8; __asm("cpsid i");//start bit GPIO_ResetBits(GPIOA, GPIO_Pin_2); simu_delay(baud_delay);while(i--) {if(ch & 0x01) GPIO_SetBits(GPIOA, GPIO_Pin_2);else GPIO_ResetBits(GPIOA, GPIO_Pin_2); ch >>= 1; simu_delay(baud_delay); }//stop bit GPIO_SetBits(GPIOA, GPIO_Pin_2); simu_delay(baud_delay); simu_delay(baud_delay); __asm("cpsie i");return 0;}

使用IO模拟可以达到与真实串口类似的效果,并且只需要一个普通IO,在小封装芯片上比较使用。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0
评论
  • 【7.24 深圳】2025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2025全球 MCU及嵌入式技术论坛


  • 相关技术文库
  • 单片机
  • 嵌入式
  • MCU
  • STM
  • 3AT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及引脚图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

    昨天
  • 51单片机对LCD1602液晶的驱动设计

    51单片机——LCD1602 1、1602液晶读写时序 (1)、读状态 RS=L,R/W=H,E=H。(判断忙完毕后释放总线) (2)、读数据 RS=H,R/W=H,E=H。 (3)、写指令 RS=L,R/W=L,D0~D7=指令码,E=高脉冲 (4)、写数据 RS=H,R/W=L,D0~D...

    昨天
  • 单片机串口如何接收不定长数据的?

    我们在使用其他STM32的单片机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困难,会发现常用的方法并不能用,在还没有接收完数据的时候,就解决不了。于是,只能用通用的方法来解决了。 这个通用的方法,其实原理和使用IDLE的原理一样:...

    昨天
  • ARM处理器的选型原则

    鉴于ARM微处理器的众多优点,随着国内外嵌入式应用领域的逐步发展,ARM微处理器必然会获得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ARM微处理器有多达十几种的内核结构,几十个芯片生产厂家,以及千变万化的内部功能配置组合,...

    前天
  • 有哪些低功耗设计方法?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要点介绍

    功耗,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对于功耗,大家多多少少有所了解。目前,很多产品的宣传里便带有低功耗噱头。为增进大家对功耗的认识,本文将基于两点介绍功耗:1.低功耗主要设计方法,2.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

    前天
  • 8位32位MCU如何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MCU?

    MCU,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高大上的存在。但是,在工业中,MCU确实常见产品。为增进大家对MCU的认识,本文将基于两点介绍MCU:1.8位MCU和32位MCU如何选择?2.如何选择合适的MCU。如果你对MCU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

    07-09
  • ARM开发:一 ARM微处理器概述

    1.1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既可以认为是一个公司的名字,也可以认为是对一类微处理器的通称,还可以认为是一种技术的名字。 1991年ARM公司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

    07-08
  • 分析C51单片机的一些误区和注意事项

    简介:常看见初学者要求使用_at_,这是一种谬误,把C当作ASM看待了。在C中变量的定位是编译器的事情,初学者只要定义变量和变量的作 用域,编译器就把一个固定地址给这个变量。怎么取得这个变量的地址?要用指针。 1) C...

    07-08
  • 51单片机几个延时程序

    简介:51单片机几个精确延时程序:在精确延时的计算当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是计算循环外的那部分延时,在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场合,这部分对程序不会造成影响. 一. 500ms延时子程序(晶振12MHz,一个机器周期1us.) 程...

    07-08
  • 总结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的几种办法

    简介:在提高硬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软件抗干扰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性好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以MCS-51单片机系统为例,对微机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进行研究。 1、软件抗干扰方法的研究 在工程实践中...

    07-08
  • 基于C51单片机实现汽车座椅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对汽车座椅地调节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快捷。目前,汽车座椅位置的调节多采用基于手动调节方式的机械和电动控制两种方式。汽车座椅位置的调节...

    07-02
  • 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时堆栈的计算方法解析

    用C语言进行MCS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必然趋势。Keil公司的C51编译器支持经典8051和8051派生产品的版本,通称为Cx51。应该说,Cx51是C语言在MCS51单片机上的扩展,既有C语言的共性,又有它自己...

    07-02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