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B设计中,蛇形走线(Serpentine Routing)常用于调整信号延迟、满足时序匹配需求,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可能引发以下负面作用:
1. 信号完整性恶化
- 阻抗突变 :蛇形走线的折弯处(如直角或锐角)可能导致阻抗不连续,引发信号反射,造成过冲(Overshoot)、下冲(Undershoot)或振铃(Ringing)。
- 寄生参数增加 :密集的蛇形结构会引入更多寄生电容和电感,降低信号边沿速率,导致时序偏移或信号失真,尤其影响高速信号(如DDR、PCIe)。
- 传播延迟不确定性 :高频信号在蛇形走线中的实际传播延迟可能因趋肤效应(Skin Effect)和介电损耗而偏离理论值。
2. 电磁干扰(EMI)加剧
接收天线:在手机或收音机上,蛇形走线常被用作接收天线。大家想想有些PCB天线长什么形状?
偶极子天线效应
周期性结构 :蛇形走线的重复折弯结构类似于 偶极子天线 (Dipole Antenna)的对称振子。当信号频率接近蛇形走线的谐振频率时,会显著增强辐射或接收能力。谐振频率匹配 :蛇形走线的物理长度(如总走线长度的1/4波长)可能与干扰信号的波长匹配,形成谐振,导致能量高效辐射或吸收。- 辐射噪声 :周期性蛇形走线可能形成天线效应,辐射高频电磁波,导致EMI超标。
- 串扰风险 :相邻蛇形线间距不足时,平行长走线间易产生容性/感性耦合(Crosstalk),干扰邻近信号。
-
地回路干扰 :蛇形走线若跨越分割的地平面或电源层,可能引入地弹(Ground Bounce)或共模噪声。
3. 布线资源浪费
- 占用空间大 :蛇形走线需额外长度补偿时序,挤占PCB布线面积,增加层数或板尺寸成本。
- 密度限制 :高密度设计中,蛇形走线可能阻碍其他关键信号(如高速差分对)的最短路径布线。
4. 制造与调试难度上升
- 工艺敏感性 :蛇形走线的线宽/间距需严格符合PCB工艺能力,否则易导致蚀刻不均或短路。
- 测试复杂度 :蛇形结构的故障点(如断线、短路)较难定位,增加调试时间。
-
良率风险 :复杂蛇形走线可能降低PCB生产良率,尤其是高频材料(如罗杰斯)或高精度HDI板。
蛇形走线方式也会对信号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影响,我们需要关注两个关键参数:平行耦合长度(Lp)和耦合距离(S)。
在蛇形走线上,相互平行的线段之间会发生耦合,这种耦合以差模形式存在。当耦合距离(S)越小,而平行耦合长度(Lp)越大时,耦合程度也会相应增大。这种耦合可能会导致传输延时的减小,同时,由于串扰的存在,信号的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蛇形线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优化信号传输。
螺旋走线与普通蛇形线的对比
针对Layout工程师在处理蛇形线时的几点建议:
对于高速或时序要求严格的信号线,应尽量避免使用蛇形线,特别是在小范围内蜿蜒走线的情况。
1、尽量增加平行线段的距离(S),至少大于3H,H指信号走线到参考平面的距离。通俗的说就是绕大弯走线,只要S足够大,就几乎能完全避免相互的耦合效应。
2、减小耦合长度Lp,当两倍的Lp延时接近或超过信号上升时间时,产生的串扰将达到饱和。
3、带状线(Strip-Line)或者埋式微带线(Embedded Micro-strip)的蛇形线引起的信号传输延时小于微带走线(Micro-strip)。理论上,带状线不会因为差模串扰影响传输速率。
4、高速以及对时序要求较为严格的信号线,尽量不要走蛇形线,尤其不能在小范围内蜿蜒走线。影响阻抗连续性。
5、可以经常采用任意角度的蛇形走线,能有效的减少相互间的耦合。

6、高速PCB设计中,蛇形线没有所谓滤波或抗干扰的能力,只可能降低信号质量,所以只作时序匹配之用而无其它目的。
7、有时可以考虑螺旋走线的方式进行绕线,仿真表明,其效果要优于正常的蛇形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