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
晶体管的发明人
晶体管的问世,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也为集成电路的诞生吹响了号角。
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晶体管出现后,人们就能用一个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电子器件,来代替体积大、功率消耗大的电子管了。
晶体管的问世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肖克利被称为“晶体管之父”,利用他的名声,招募了一批杰出的年青科学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八叛逆”,为后续一大批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2、杰克·基尔比
集成电路的出现,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并通过了德州仪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检查。请记住这一天,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2000年基尔比因为发明集成电路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集成电路
3、罗伯特·诺伊斯
科学、商业双料巨人可商业生产的集成电路,使半导体进入了商用时代。
罗伯特·诺伊斯在基尔比的基础上发明了可商业生产的集成电路,使半导体产业由“发明时代”进入了“商用时代”。1971年,诺伊斯所在的Intel成功地在一块12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制成了一款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在内的可编程序运算芯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又称微处理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自此英特尔(Intel)开始了飞速发展,从1968年的收入为零直到今天超过三百五十亿美金营业额。
4、琼·赫尔尼
奠定了硅在电子产业中的地位半导体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5、戈登·摩尔
摩尔定律硅谷的基石摩尔定律像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统治了硅谷乃至全球计算机业三十多年。
1965年,有一天摩尔离开硅晶体车间坐下来,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个草图。纵轴代表不断发展的芯片,横轴为时间,结果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增长。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这篇不经意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
摩尔定律的伟大在于,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们遵循着这一定律,不仅每18个月将晶体管的数量翻一翻,更是意味着同样性能的芯片每18个月体积就可以缩小一半,成本减少一半。
6、安迪·格罗夫
微处理器之王
印有“Intel Inside”品牌标志的处理器成了世界上80%计算机的心脏。
从1987年接过英特尔的CEO接力棒之后,安迪·格罗夫不断以打破传统、挑战现有逻辑的战略思维,使微处理器这颗数字革命的心脏强劲跳动,为数字时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7、胡正明
FinFET等多种新结构器件的发明人对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及未来的微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8、张忠谋
集成电路代工产业的缔造者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产业,一个人让整个集成电路行业更有活力。

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射频百花潭,如涉及版权请您与我们联系。转载仅为传递知识与信息,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