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简史
mouser 2022-02-07

时间进入了21世纪的二十年代,USB Type-C(以下简称USB-C)接口继续呈现“蔓延”之势,只要能往电脑上插的电子设备几乎都有USB-C接口。不久前结束的CES2020消费电子展,无论是显示屏还是SSD或电源适配器,消费电子辅件的品牌商也都高调推出各自USB-C接口配置。

USB-C是由USB-IF标准组织于2014年底推出的基于USB传输标准的USB接口形式版本。在电子设备追求日益小型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下,USB-C为何有一统“接口”江湖的潜力,我们不妨先简单梳理一下USB规范和对应USB连接器版本的进化过程。

USB简史

USB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传输协议的简称,最早于1994年由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以及Nortel七家电脑行业巨头联合提出并研发和制定。随后,这几家公司建立了一个推广和支援USB的非营利性组织,名为USB Implementers Forum,也就是现在的USB标准化组织USB-IF。

USB-IF于1996年提出的USB1.0规格,传输速率仅有1.5Mbps,最大输出电流5V/500mA。当时支持USB的周边装置很少,主机板商也很少将USB接口直接设计在主机板上。

2000年USB 2.0标准出台,传输速率达到480Mbps(60MB/s),是USB 1.1的40倍,最大输出电流5V/500mA,采用4个针脚设计,对应接口和线缆设计也呈现很多形式版本(图1)。USB 2.0从推出至今仍然在服役,翻翻抽屉也许你还能抓出一把!

“图1:USB图1:USB 1.0–2.0使用的USB接口类型(图片来源:IT之家网站)

2008年发布的USB 3.0标准最大传输速率达到5.0Gbps,即640MB/s,最大输出电流5V/900mA。USB 3.0的接口改用9针脚的设计,前面4个与USB 2.0一样,后面的5个则是为USB 3.0特别准备的。

“图2:USB图2:USB 3.0–3.1使用的USB接口类型(图片来源:IT之家网站)

2013年7月,USB 3.1(后来更名为USB 3.2 Gen 2)发布之后,USB-IF于2014年随即推出USB-C版本连接器。USB-C一改多年不对称的设计,通过在接口两面各使用12个对称的引脚,使连接器正反两面皆可插入,同时将针脚增加至24个。

“图3:USB-C连接器的引脚规格"图3:USB-C连接器的引脚规格(资料来源:USB实现者论坛)

2017年9月,USB-IF发布USB 3.2规范(后改名为USB 3.2 Gen 2x2),并明确未来将USB-C作为唯一推荐的物理接口方案。USB-C支持双10Gbps通道传输数据,速度可达20Gb/s(2500MB/s),最大输出电流20V/5A。

而仅仅在5个月前(2019年9月),USB-IF发布了最新的USB4规范标准。没有任何悬念,USB4不仅确认仅使用USB-C接口,而且USB4的设备还都支持USB PD (USB Power Delivery,USB电力传输)。

USB PD是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该规范可实现更高的电压和电流,输送的功率最高可达100W,并可以自由的改变电力的输送方向。而USB PD充电接口的标准形态就是USB-C。

此外,USB4新的特性还包括40Gbps的最大传输速度,默认与雷电3接口兼容,并且具有动态的带宽资源分配能力。USB4的传输带宽是USB3.2的两倍,是USB3.1的4倍,USB3.0的8倍,最高提供100W电力、可外接显卡、两台4K显示器或单台5K显示器等。

USB-C生态

USB-C推出不久,苹果就看到了USB-C接口的强大潜力,并在2015年发布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MacBook上率先使用了USB-C,且只配备了一种接口。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激进的举动,相当“刺激”。

后来,Thunderbolt 3.0宣布放弃自有物理接口标准而采用USB-C,USB-C与Thunderbolt 3.0兼容并可以达到高达40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苹果2016年最新版的MacBook Pro上,又一口气用了四个USB-C作为Thunderbolt 3.0的物理接口,USB-C作为未来高速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当时已没有太大悬念。

IHS的报告就曾经预测,USB-C接口使用量最大的市场将集中在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上,现有USB覆盖的所有领域都可用USB-C取代。

除了苹果,终端厂商如谷歌也在笔记本平板电脑上使用USB-C接口。Intel则开始在软硬件两端着手准备用USB-C取代3.5mm模拟音频接口。在数据存储、显示、快速充电、扩展坞等其他应用方面,都已经有很多USB-C接口的产品上市。

智能手机是USB-C另一个最主要的市场和增长驱动力。2015以来,USB-C逐渐出现在主流智能手机品牌的高端旗舰机型中,华为、三星、小米等安卓主力厂商的旗舰机型纷纷使用USB-C代替目前的USB Micro B。从高端到低端逐级渗透,是USB-C在智能手机中的发展路线。

数字耳机将是USB-C在可穿戴应用的突破口。在数字流媒体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手机端取消3.5mm模拟音频接口是大趋势。从高清无损音源到音频处理电路,再到音频输出设备,一场数字音频的变革势在必行。

USB-C还将是VR/AR设备连接的最终解决方案。USB-C集高速数据、快速充电、音视频于一体,最适合VR/AR设备高清、大带宽、低延迟和人机交互的VR/AR需求,将是VR/AR设备与PC和手机连接的最终解决方案。同时,最新款的平板电视也开始导入全功能USB-C,实现接口统一。

USB4标准发布后,USB-C的生态还将从便携消费类电子、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产品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比如充电器、飞机座椅靠背、工业电源插排、汽车和电子设备中。

电子产品“功能多样,交互简单化”是始终不变的发展趋势,也是终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USB-C接口可正反插、传输高速数据、兼容PD协议、提供高达100W的充电功率,有望在电子设备上代替其他数据、音频、视频和电源接口,最终实现接口的统一。

USB-C的最后一厘米

一统“接口”江湖,无疑将USB-C置于跨硬件平台的大生态中。广泛的应用场景、高速数据传输、更复杂的系统,对接口和线缆的信号与电源完整性的实际要求更为严格,对线缆和连接器的材料选择、物理机械性能、以及企业生产制作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USB-C接口和线缆的设计与制造无疑是整个链条上所不容忽视的“最后一厘米”。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使用USB 3.0的Micro-B连接移动硬盘和电脑时出现无故跳断的情况,通常所能做的就是热拔插,然后是换一根连接线。对于用在USB4应用的USB-C连接器和电缆而言,40Gbps传输速度和100W全功率供电,任何连接问题和不稳定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根USB-C必须是这样的:

  • 高可靠:电气连接和机械性能禁得住考验

  • 高速:支持高数据传输

  • 高密度:支持高功率应用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0
评论
  • 相关技术文库
  • 手机
  • 消费电子
  • 快充
  • USB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