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在放大电路中的结论:
1、任何一个信号源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电压源和内阻串联,负载简单来看可以看成一个电阻(现实可能有电容和电感等)
2、一般都是想让输出阻抗尽可能的小,输入阻抗尽可能大

(图一)
这个电路可以看做两部分,左边部分是信号源,右边部分是负载(等效模型)
对这个电路来说,Rs内阻就是这个信号源的输出阻抗,RL负载就是输入阻抗

(图二)
图一可以转变成图二,一般在电路中我们都想负载能获得信号源全部的电压信号,在上图等效模型中,如果希望RL等于Us,那么RL就要尽可能大,这样分的压才多;Rs尽可能小,分的压比较小。
也就是输出阻抗尽可能的小,输入阻抗尽可能大
1、实际例子:

上图是一个电池的等效模型,一般在电池没电的话,其实不是化学物质电压下降,而是其内阻增大,内阻增大导致其分得的电压变大,电压表测得的数值就变小了:1.5-1.3-1.0;表现出来就是电池没电了。(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的)
2、实际例子:

以前老式电话线是30v的电压,有人把电话拆了,接一个小电灯,但是很暗或者不亮,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电灯的负载很重(输入阻抗不高),也就是需要的电流很大,而以前的30v的电话线很长很细,这个线的阻抗很大,如果电流急剧升高,那么这个阻抗*电流,这个阻抗就会分走很大一部分电压,导致原先的30v的电压会减小很多,所以电灯就很暗或者不亮,如果接一小功率led或者可以。
那为什么电话行呢?因为电话的输入阻抗高,需要的电流小,分得的电压稳定。
什么是阻抗匹配呢?

(低频信号时)
(高频信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