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DC-DC降压转换器时,电路布局与设计同样重要。布局不良会严重降低设计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最佳布局实践。
良好电路布局的目标
这里有一些良好布局的目标要记住。
-
控制辐射和感应噪声
-
减少电路不同部分之间的干扰
-
减少电路面积
-
有效的热管理
-
改善了电压调节和电路效率
-
避免额外的波段辅助电路,如缓冲器
-
增强稳定性
注意:不要对这些关键路径使用自动布线、手动布线和设计。
功率转换器电路中的电流环路
功率转换器电路产生大电流,在不同的相位,在两个主回路中循环:关断状态和导通状态,具体取决于MOSFET开关的状态(见图1)。
图1(a):通态电流环;1(b)断态循环。
这些回路的三维几何结构很重要。根据安培定律,在物理环路中运行的电流将形成与电流和环路面积成比例的磁场。然后,根据法拉第定律,该场可以与其他电路环路耦合,在较高频率处具有更多耦合,从而导致有害的串扰。
因此,一般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最小化这些循环的封闭区域。一种直接的方法是使返回路径尽可能与返回路径共线。想象一个环形天线压扁到一条垂直线,它将不再是一个导线。这就是我们将导线绞合在一起以消除耦合噪声的原因。
返回路径
注意,如果给定无限接地平面,回流电流自然倾向于直接集中在出站电流之下(见图2)。我们应该从大自然中汲取这种暗示,提供自然的返回路径;否则,将引入一个循环并辐射。电路板的期望结果将是出站和返回电流以有序的已知路径运行。
图2:自然返回电流路径
通常,电路具有多个接地平面:例如,模拟、数字和电源。虽然多年来传统观念已有所不同,但如果提供这些自然回路,我们就不需要划分地平面。实际上,如果计划外的返回电流必须绕过很长的路径,分区会使事情变得更糟。除智能分区之外的自然电流路径可能是最佳解决方案。
最佳实践
当然,关键考虑因素是电源轨进入或源自电路板的位置。如果这些考虑因素在设计师的控制之下,那么应该选择那些以促进良好的布局。请注意,相同的环路原理也应该应用于MOSFET栅极驱动器,因为它也具有大的尖峰电流。
为了进一步控制辐射发射,20H规则规定,对于间距为H的层,我们要保留距离电路板边缘至少20H的所有迹线。通常需要使用电源过孔将电源路径推送到其他层以获得紧凑的布局,你只需像电源路径中的任何其他元件一样管理这些过孔的效果。电感、电阻和过孔总数都会影响路径性能。
敏感控制电路需要清洁接地。如果我们通过控制器共享的返回路径发送大的脉冲功率返回电流,将产生电压尖峰,这将扰乱控制器的接地,将噪声注入控制电路,这是非常不希望的。我们使用星形接地来避免这种情况(参见图3),保持返回路径不共享和分离。
在绕过IC的电源电压时,始终优先考虑高频部件。避免通孔,直接连接到IC管脚。考虑IC制造商的示例布局,如评估板,作为指导。但是,请记住,电路板可能具有与不同的堆叠和设计目标,例如,实现最佳热性能而不利于其他参数。对于电源走线,必须设计宽度、长度和厚度以限制电压降和走线电感。在今天的低输出电压下,电压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我们需要引导我们的另一个主要规律是电容耦合,彼此接近的两个板(电路节点)将与板面积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耦合,在更高频率和更高接收节点处具有更多耦合阻抗。
例如,通过将检测引脚连接到输出来实现电压反馈,并且该信号应该远离开关节点和电感器等噪声源。感测引脚节点是高阻抗的,因此更容易受到电容耦合的影响,保持它尽可能小并与噪声源隔离。干预DC平面也可以减少耦合。
具有高dv / dt瞬变的节点(如开关节点)需要保持较小且隔离,同时仍保持足够的电流容量,因此它们不会成为噪声源。如果一个电源轨有多个负载点,则会有一个必要的感测点放置平衡,你可以优先考虑一个负载或集中放置。如果传感信号是差分的,那就很好,但它应该像传输线一样路由。在IC附近放置任何感应电路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