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覆盖分析流程与操作
前景理论 2020-07-20

▋5G NR覆盖分析概述

1、覆盖指标定义

和LTE一样,5G中覆盖类的关键指标主要还是RSRP和SINR,但是5G中RSRP/SINR的种类和LTE不同。具体来说,LTE中的CRS功能被剥离为两种测量量SSB和CSI-RS。相应地,SS-RSRP/SINR体现广播信道的覆盖与可接入能力,CSI RSRP/SINR体现业务信道的能力。5G中定义的覆盖相关测量量总结如下表:

SS-RSRP(SS rer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同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协议中定义为在SSB测量配置周期内,小区下行承载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的RE上功率的线性平均值,UE的测量状态包括RRC_IDLE态、RRC-INACTIVE态和RRC_CONNECTED态。

SS-SINR(SS signal-to-noise and interference ratio):服务小区SS信号的信干噪比定义为主服务小区承载辅同步信号的RE的功率,除以在相同频率带宽内的噪声和干扰功率。

SS RSRP和SINR:在同步信道上测量,受网络规划(拓扑,RF参数)以及波束扫描的影响,能够表征小区的覆盖能力。

SS-RSRQ(SS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SS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 协议中定义为比值N×SS-RSRP/(NR carrier RSSI)

  • 其中N表示NR carrier RSSI 测量带宽中的RB的数量,分子和分母在相同的资源块上获得。

  • RSSI是指在特定OFDM符号测量时间和测量带宽上接收总功率的线性平均值,首先将每个资源块测量带宽内的所有RE上的接收功率累加,包括有用信号、干扰、热噪声等,然后在OFDM符号上即时间上进行线性平均。

  • UE的测量状态包括RRC_IDLE态、RRC-INACTIVE态和RRC_CONNECTED态。

CSI-RSRP(CSI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C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协议中定义在不同天线端口下配置的CSI测量频率带宽上的RE的CSI参考信号的功率线性平均值,UE的测量状态是RRC_CONNECTED态。

CSI-SINR(CSI signal-to-noise and interference ratio):协议中CSI信干噪比定义为在携带CSI RS信号的RE上的CSI接收信号功率,除以对应带宽上的干扰噪声功率。

CSI-RSRP和SINR:为用户级,受用户分布,小区负载等影响,表征网络对用户的服务能力。

CSI-RSRQ(CSI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C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 协议中定义为比值N×CSI-RSRP/(NR carrier RSSI)。

  • 其中N表示NR carrier RSSI 测量带宽中的RB的数量,分子和分母在相同的资源块上获得。

  • RSSI是指在特定OFDM符号测量时间和测量带宽上接收总功率的线性平均值,首先将每个资源块测量带宽内的所有RE上的接收功率累加,包括有用信号、干扰、热噪声等,然后在OFDM符号上即时间上进行线性平均。

  • UE的测量状态包括RRC_CONNECTED态。

2、覆盖优化目标

NR覆盖优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

  • 优化信号覆盖,保证目标区域的RSRP/SINR满足建网的覆盖标准

  • 解决路测过程中发现的RF问题:如弱覆盖、越区覆盖、乒乓切换、切换带不合理、干扰问题等

  • 结合吞吐率情况,优化覆盖区域和切换带

针对不同的目标场景,覆盖优化的建议标准有所不同,如下表:


覆盖优化的总体目标:

  • 减少乒乓切换,保障SSB覆盖合理性,减少邻区干扰,优化SS-SINR,保障用户接入。

  • 对于速率来讲,并非覆盖优化到标准就一定能达成,还有和环境强相关的Rank。

3、NR覆盖规划特点

3.1 LTE和NR覆盖差异

LTE中CRS功能,在NR中被区分为两种测量量:SSB和CSI-RS,所以NR的覆盖评估需要分别考虑SS RSRP及CSI RSRP。其中SS RSRP用于表征广播信道的覆盖与接入能力,CSI RSRP则表征业务信道质量。

由于波束技术,相同覆盖位置下:SS RSRP、CSI RSRP、PDSCH RSRP可能有一定差别。目前SSB和CSI-RS采用静态波束,PDSCH采用动态波束(SRS权和PMI权)。

3.2 NR广播波束场景化

参数NRDUCellTrpBeam.CoverageScenario可以配置覆盖场景。配置建议:

  • 一般情况下,推荐配置为场景DEFAULT,适合典型三扇区组网。

  • 当水平覆盖要求比较高时,推荐配置为场景SCENARIO_1、SCENARIO_6、SCENARIO_12,远点可以获得更高的波束增益,提升远点覆盖。

  • 当小区边缘存在固定干扰源时,可以考虑场景SCENARIO_2、SCENARIO_3、SCENARIO_7、SCENARIO_8、SCENARIO_13,缩小水平覆盖范围,避开干扰。

  • 当只有孤立的建筑时,推荐配置为场景SCENARIO_4、SCENARIO_5、SCENARIO_9、SCENARIO_10、SCENARIO_11、SCENARIO_14、SCENARIO_15、SCENARIO_16,可以获得水平面覆盖较小,不适合连续组网。

  • 当只有低层楼宇时,可以从场景SCENARIO_1~SCENARIO_5中选择。

  • 当存在中层楼宇时,可以从场景SCENARIO_6~SCENARIO_11中选择。

  • 当存在高层楼宇时,可以从场景SCENARIO_12~SCENARIO_16中选择。

3.3 NR广播波束倾角、方位角

NR支持远程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的功能,从而降低选站规划和站点优化难度和成本:

  • 调整以1°为粒度,整体调整广播信道窄波束的倾角和方位角。

  • 针对邻区干扰比较严重的场景,可以调整倾角和方位角,让波束指向本小区用户,减少对邻区的过覆盖。

  • 通过倾角和方位角调整可以实现更多的波束指向,满足不同覆盖要求,实现灵活的组网。

注意:

  • 对于垂直扫描范围已经达到上限的场景(场景12~16),不支持倾角调整。

  • 对于水平扫描范围已经达到上限的场景(场景0、1、6、12),不支持方位角调整。

3.4 NR功率分配原理

5G RAN2.1支持对SSB、Common PDCCH(RMIS DCI、Paging DCI、OSI DCI)、User PDCCH、PDSCH Msg-2、CSI-RS进行静态功率调整,即:相对于“基准功率”,设置偏置

小区基准功率ReferencePwr=MaxTansmitPower-10*lg(RBcell*12)

  • 其中:MaxTransmitPower表示每个通道的最大发送功率,单位为dBm,可通过参数NRDUCellTrp.MaxTransmitPower配置。

  • RBcell表示小区总带宽对应的RB个数,每个RB包含12个RE。

计算其他信道或信号每RE上功率(dBm)=ReferencePwr+偏置+10*lg(RFChannelNum)

  • 偏置指的是各物理信道或信号相对于“基准功率”的偏置值,见前文覆盖影响参数。

  • RFChannelNum表示射频物理通道个数。


▋5G NR覆盖分析流程与操作

1、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2、覆盖问题优化原则

  • 原则1:先优化SS RSRP/CSI-RSRP,后优化SS SINR/CSI SINR。

  • 原则2:先优化越区覆盖,再优化重叠覆盖。

  • 原则3:优化切换带、控制重叠覆盖,保障SS RSRP/CSI-RSRP的同时优化乒乓切换。

  • 原则4:优先调整软参,其次才是硬调或站点拓扑调整。

3、基础数据采集

NR覆盖优化的初始阶段是获取基础数据,包括:

  • 规划参数,包括PCI、PRACH、邻区等

  • 基础工程参数

  • 站址分布,基站经纬度等

  • AAU通道数、挂高、方位角、下倾角

  • 小区规划覆盖距离

  • 电子地图、覆盖场景分类等

  • 小区配置参数:主要是接入、重选、切换、功率配置相关参数

  • 小区性能统计

4、影响覆盖参数核查


▋常见覆盖问题分析

1、弱覆盖的处理

覆盖区域RSRP小于网络设计值,空口质量差,显著影响网络接通率、掉话率、小区吞吐率。

发现弱覆盖, 通常需要排查如下因素:

  • 设备故障、工程质量

  • 建筑物遮挡

  • TRP发射功率配置低

  • 网络结构

弱覆盖的优化手段通常有:

  • 调整天线或AAU方向角和下倾角,

  • 增加天线或AAU挂高

  • 调整基站发射功率

  • 新增站点或者室内覆盖系统

2、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如下图所示,Cell A为越区覆盖小区

常见原因分析:

  • 天馈因素:天线(或AAU)挂高太高、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不合理,或者基站发射功率太大。

  • 站址因素:由于“波导效应”使信号沿着街道传播很远。

  • 无线环境因素:大片水域反射等场景。

对网络的影响:

  • 业务感知:越区覆盖容易引起乒乓切换或带来干扰,业务感知差,且容易掉话。

  • 网络指标: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速率低等。

越区覆盖问题解决措施

  • 如果站高明显过高,则降低天线高度

  • 适当调整方位角,避免扇区天线的主瓣方向正对道路传播,使天线主瓣方向与道路方向稍微形成斜交

  • 如果方位角基本合理,则考虑调整下倾角。下倾角的调整包括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优先调整电子下倾角,其次调整机械下倾角。

  • 在不影响小区业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小区发射功率。

以上措施若不奏效:

根据实际测试情况,配置邻区关系,保证切换正常,保持业务连续。

3、重叠覆盖问题

重叠覆盖问题主要体现为多个小区存在深度交叠,RSRP较强,但是SINR较差,或者多个小区之间乒乓切换导致用户感知差。可通过以下两个条件来判断是否存在重叠覆盖问题:

  • 绝对RSRP门限:重叠区域内RSRP>该门限的小区数大于等于3个。

  • 相对RSRP门限:与最强小区RSRP差值在一定门限(一般3dB)内的小区个数在3个或3个以上。

重叠覆盖产生原因主要是城区内站点分布比较密集,信号覆盖较强,基站各个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设置不合理,造成多小区重叠覆盖。

对网络的影响:

  • 业务感知:同频小区之间造成强干扰,导致业务质量差;发生频繁切换,容易掉话。

  • 网络指标:接通率较低、掉话率较高、切换次数很多,切换成功率较低。

重叠覆盖多发区域:

密集城区的十字路口、高架路、高楼的高层、水域周围等。

重叠覆盖问题解决措施:

重叠覆盖问题主要是解决好切换区域的各小区覆盖电平强度关系,常见的优化方法如下:

  • 识别问题区域多个覆盖小区的主从关系,确定主服务小区。

  • 通过调整波束、下倾、方位角、功率等手段加强主服小区的覆盖。

  • 通过类似手段减小非主服小区在问题路段的覆盖,减小干扰。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1
评论
用户3992794 2022-03-18
获益匪浅,谢谢梳理!
  • 相关技术文库
  • RF
  • 射频
  • 通信
  • 无线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