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就爱说自己忙,忙着工作,忙着会友,忙着礼拜,以至于公众号都是抽时间写的。最近发现,每篇文章都是抽空写的时候,说忙都感觉像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就像小时候考完试,学霸和学渣被问考的怎么样的时候,都说考的还行。结果出来一个95分,一个35分。说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每个人对于忙的定义不太一样。
前几天,在我连轴转了三周没有休息,周一到周六要十点以后下班,甚至有一天干到十二点,周日正常去做礼拜,且这种情况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时候。偶然发现最近心态似乎不是很健康,有点疲惫。于是随便拉了一个人在老家的小伙伴聊天。他跟我说最近比较忙,我就问你怎么忙啦。他说每天下班之后还要继续工作到七点钟,觉得整个人都好累。我于是默默的把我想要说自己有点累的话给咽下去了。。。
总之呢,请珍惜现在的文章吧,我,还有读者大家。因为确实每篇文章,都是我贪黑熬夜写出来的。甚至有时候都有点负担的感觉,当自己累到脑子放空的时候,也会突然想到这周的文章还没写,主题还没定,于是再次陷入沉思。。。
最近和小伙伴有约,她连续两周周末过来我这里休闲度假,结果我刚好最近疯狂加班,周六早早去上班把她一人丢在家,晚上天黑才回来,周日去做礼拜,傍晚回家。硬生生给人家扔在家里了两周,我这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不过每次去教会都感觉是对我的充电,让我每周都有力量接受新的挑战,今天心情又好了,满血复活。我又是一条好汉了,欧耶\(^o^)/
——————————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直译过来是负温度系数,消费电子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是用作NTC电阻居多。NTC电阻被广泛应用于温度补偿、测量等场合,对于高温度系数的NTC电阻,甚至会用在防浪涌场合。NTC电阻主要由金属氧化物(锰、钴、镍、铜等)制成,导电类似硅、锗等半导体材料。
工作原理
当温度低时,金属氧化物的载流子(电子和孔穴)数目少,导电性能差,电阻值较高;
当温度升高后,载流子的数目随温度增多,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阻抗会降低。
由于阻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负温度系数由此得名。
参数
-
R25
R25是指, NTC 热敏电阻在基准温度 25 ℃ 时测得的电阻值,也被称为额定零功率电阻,也是NTC电阻的标称值。我们通常用的47K的NTC,51K的NTC,说的就是该NTC电阻的R25电阻值。
-
B值
B值是指NTC的热敏指数,单位为热力温度开尔文(K),定义为:
其中,
RT1为温度 T1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RT2为温度 T2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1/T2为绝对指定温度。
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即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可以选择不同的B值。
图1为R25阻值相同,B值不同的NTC的RT曲线。
图1 B值不同的RT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假定以25度为基点变化,当温度变低到-50度时,B2曲线对应的R值上升要比B1曲线上升的R值慢;当温度变高到100度时,B2曲线对应的R值下降要比B1曲线下降的R值慢;也就是说,B值大则电阻变化率大,,反应越灵敏,响应越快。
下图为相同B值不同R25值的RT曲线。
图2 B值相同的RT曲线
我们看到,相同B值的变化轨迹是相似的,可以说是平行的。因此B值相同的NTC特性几乎相同,随温度的变化率相同,只是在某一指定温度下的阻值不同,可以根据电路的检测电压域来选取R25的值。
还有一些参考参数,一笔带过。
-
零功率电阻温度系数(αT)
指定温度下,零功率电阻值的变化与响应温度变化值的比值。
-
耗散系数(δ)
指定温度下,NTC的耗散功率变化与温度变化值的比值。
-
热时间常数(τ)
温度突变时,NTC变化温度差为63.2%所需的时间,与耗散系数成反比。
-
额定功率(Pn)
NTC电阻长期连续工作允许消耗的功率。
应用
下图为某个产品电池温度检测的NTC应用实例:
图3 电池端NTC电阻的应用
BAT_TEMP_ADC这一路直接接入系统的ADC中,该ADC的检测范围大概为0-1.2V之间。电池内部2脚是有一个NTC电阻。上拉电压1.8V,可以根据电池厂给出NTC电阻的表格,来选取R6104的合适上拉电阻值。选好上拉电阻值后,就可以根据ADC中的电压度数,获取该时刻NTC电阻阻值,从而通过厂商给出的NTC电阻阻值表,找出对应该电阻值下的温度是多少,从而来检测电池温度。
这就是个简单的电压分压公式,初中物理都学会了的,公式写在下边了,大家自己算就可以了。
Vadc=1.8*Rntc/(R6104+Rn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