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子战套件的基础构成架构
雷达通信电子战 2023-06-07

“第一个机载综合电子战套件是什么时设计出来的?”


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得到各式各样的答案。这是因为通常使用的“综合电子战套件”这个术语是相当模糊的。


从技术意义层面上来看,第一个综合电子战套件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机载综合电子战组件,当时已列装战斗机机,此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次技术调研给出一个综合电子战套件的基础构成架构:它是由至少一种威胁警告传感器、一套控制器/管理器和一套对抗系统组成的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综合电子战组件可采取多种架构形式。


在直升机上,它可以只由导弹预警系统、电子战控制器和对抗装置组成。它也可以更加复杂,可实现空间电磁频谱的感知并提供对抗措施。任何综合电子战套件的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机组人员的巨大战术作业工作量,并在交战中提供决策优势。


当前,电子战套件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机载传感器(雷达告警接收器、导弹告警系统和激光告警系统)收集数据,快速地将这些输入融合到一个单一的多频谱图像中,通过先进的电子战管理功能形成一个战术决策,并提供精确的对抗策略的组合,如干扰、有源射频诱饵、箔条或红外诱饵。


综合电子战套件安装在许多类型的飞机上。战斗机和攻击机通常在具有多个弹出式地对空导弹(SAM)威胁的复杂电磁威胁环境中运行,通常需要综合电子战套件来处理可能出现的复杂威胁情况。


近30年来,西方空军首次将战斗机电子战需求集中在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上,这推动了将被动导弹预警和新的红外对抗能力集成到攻击机上的需求。


对于运输机来说,其在起飞和降落时可能面临红外单兵防空系统,通常使用红外自卫套件,如定向红外干扰(DIRCM)系统。


此外,随着S-400等远程导弹威胁的扩散,运输机比过去越来越多的重视雷达制导的威胁。对于直升机,其依靠多频谱电子战套件覆盖雷达、红外和激光制导的威胁。此外,正如你在调研表格中看到的,一些公司现在正在为无人机销售综合电子战套件。


15家公司的26套机载综合电子战套件


调研包括来自15家公司的26套机载综合电子战套件。大多数电子战套件是由制造威胁警告系统和干扰器的主流电子战系统公司制造的。这些套件中的一部分是为特定的飞机模型设计的(尤其是对安装电子战套件的内部空间有限的战斗机),而其他套件(特别是吊舱套件)可以适用于多种飞机类型。


第一列,描述了电子战套件的名称或型号。


第二列,列出了电子战套件主要检测和应对的威胁类型:射频或红外。


第三列,列出了电子战套件的告警系统。


第四列,列出了告警系统传感器覆盖的频率或红外波段。


第五列,介绍了该套件的控制器或套件管理系统。这些套件控制器一部分为离散系统,另外一部分则是接收器处理单元的一部分。


第六、七列,描述了该套件的对抗系统及频率覆盖。


第八列用于说明电子战套件是以内部配置的方式安装在飞机内部或是以吊舱或武器塔架的形式安装在飞机外。喜欢内部配置电子战套件的用户认为其可节省武器塔架空间并能优化天线位置;然而,电子战吊舱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以启用少量的电子战套件实现轮换部署。并且,若电子战套件在现有机群中进行改造,吊舱的可移植性更好。


第九列列举了电子战套件为何种机型而设计。


最后两列描述了套件的重量和功率。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0
评论
  • 相关技术文库
  • 硬件
  • 原理图
  • 信号完整性
  • EMI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