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空口协议栈概述
层三:空中接口服务的使用者, 即RRC信令及用户面数据
层二:对不同的层三数据进行区分标示, 并提供不同的服务
层一:物理层为高层的数据提供无线资源及物理层的处理
NR信道介绍
逻辑信道:通过信道标识对传输的内容做区分, 比如广播信道( BCCH) 用自己的逻辑信道标识区分出广播消息
传输信道:定义怎样传, 比如说下行共享信道DL-SCH, 也就是业务甚至一些控制消息都是通过共享空中资源来传输的, 它会指定MCS, 空间复用等等方式, 告诉物理层如何去传这些信息
物理信道:信号在空口传输的载体, 映射到具体的时频资源, 比如PBCH, 就是在实际的物理位置上采用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来承载广播消息
RRC层功能介绍
RRC层属于位于PDCP协议层之上, 功能和LTE基本一致
-
系统消息
-
准入控制
-
安全管理
-
测量与上报
-
切换和移动性
-
NAS消息传输
-
无线资源管理
RRC状态介绍
RRC Inactive状态介绍
5G QoS架构
5GC会为每个UE建立一个或多个PDU会话( PDU session) , PDU会话内可能会建立一个或多个QoS流, NG-RAN会为拥有不同需求的QoS流建立不同的DRB, 或将属于同一PDU会话的多个QoS流映射到同一个DRB上
-
5G QoS模型基于QoS流, QoS流是PDU会话内区分QoS差异的最佳粒度, 并由QoS流ID( QFI) 唯一标记, 每个QoS流都把其相关联的QoS属性进行集合
-
UE和UPF通过Packet Filter Set将业务和QoS流关联, RAN侧将QoS流映射到DRB上, 来确保服务的质量
-
5G QoS架构只用于SA组网场景
网络架构:QoS 架构
5G QoS管理的最小粒度为QoS flow;单个PDU session在一个用户面隧道承载,并可以传送多个QoS flow的数据包文;多个QoS flow可以根据QoS要求映射到已建立的RB 或者 根据需要新建RB来映射;
5G QoS管理的粒度细化为QoS flow, 相比LTE 基于承载的简单QoS映射要更复杂, 但是也带来对多种业务的适应性。
SDAP层功能
SDAP层位于PDCP层以上, 直接承载IP数据包, 只用于用户面
-
负责QoS流与DRB( 数据无线承载) 之间的映射
-
为数据包添加QFI( QoS flow ID) 标记
SDAP层数据处理流程
PDCP层功能
NR的PDCP层位于RRC层或者SDAP层以下, 功能与LTE类似, 新增了排序和复制功能
-
传输用户面和控制面数据
-
维护PDCP的SN号
-
路由和重复( 双连接场景时)
-
加解密和完整性保护
-
重排序
-
支持乱序递交
-
重复丢弃
-
ROHC( 用户面)
PDCP层处理流程
PDCP参数介绍 - ROHC
在ROHC的框架下, 针对不同协议的数据流, 有不同的头部压缩算法。5G RFC定义了如下一些Profile用于ROHC压缩
PDCP安全流程算法
NIA算法( Integrity Algorithm for 5G) , 5G完整性保护算法
NEA算法( Encryption Algorithm for 5G) , 5G加解密算法
目前协议中定义的NR完整性保护/加密算法, 主要基于如下算法
-
NIA0/NEA0:不进行完整性保护
-
128-NIA1/NEA1:128-bit SNOW 3G
-
128-NIA2/NEA2:128-bit AES
-
128-NIA3/NEA3:128-bit ZUC
RLC层实体
RLC层位于PDCP层以下
实体分为TM实体, UM实体, AM实体, AM数据收发共用一个实体, UM和TM收发实体分开, 主要功能如下:
-
检错、 纠错ARQ( AM)
-
分段重组( UM和AM)
-
重分段( AM)
-
重复包检测( AM)
RLC TM实体
RLC层TM实体主要处理BCCH, DL/UL CCCH, 和PCCH的数据, 处理流程和LTE保持一致
RLC UM实体
RLC层UM实体主要处理DL/UL DTCH数据, UM模式在RLC层没有重传功能
AM RLC实体
RLC层AM实体主要处理 DTCH/DCCH数据, 具有分段、 重分段功能, ARQ机制
MAC层功能
终端和基站侧都有MAC层实体, 但存在DC时, 终端侧会存在多个MAC实体
NR的MAC功能与LTE类似主要是调度, 功能如下:
在NR中, RLC层移除了RLC SDU的串联功能, 而是由MAC层负责对RLC PDU进行串联。
MAC相关信道
传输信道与LTE保持一致:
逻辑信道与LTE保持一致:
MAC层调度流程
基站MAC下行根据承载进行调度, 上行根据逻辑信道组调度:
下行基站可以根据从核心网或者LTE分流过来数据大小为依据对UE进行调度
上行UE通过SR或者随机接入流程申请调度, 完成BSR和PHR上报, gNB根据调度算法输出UE的调度信息, 用PDCCH传递给UE, UE通过PDCCH及RNTI获取自己的调度
NR中的HARQ
为确保数传的可靠性, 接收端通过CRC校验数据的正确性, 通过HARQ重传机制确保数传的可靠性, HARQ根据重传时刻的分布情况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
同步HARQ:一个HARQ进程的重传发生在固定的时刻, 接收端预先已知传输的发生时刻
-
异步HARQ:一个HARQ进程的重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刻, 接收端预先不知道传输的发生时刻
根据重传时的数据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又可将HARQ分为非自适应和自适应两种, 不同于LTE , NR目前上下行全部采用异步自适应重传。
上行异步自适应HARQ流程
由于上行采用异步自适应的HARQ, 因此基站下行不需要PHICH信道反馈ACK和NACK
下行异步自适应HARQ流程
由行采用异步自适应的HARQ, 需要UE反馈ACK/NACK
物理层处理流程
5G物理层基本流程和LTE一致, 但是在编码, 调制, 资源映射等具体过程存在差别。
调制和编码
MIMO预编码加权-波束成型理论
波束成型应用了干涉原理, 图中弧线表示载波的波峰, 波峰与波峰相遇位置叠加增强, 波峰与波谷相遇位置叠加减弱
-
未使用BF时, 波束形状、 能量强弱位置是固定的, 对于叠加减弱点用户, 如果处于小区边缘, 信号强度低
-
使用BF后, 通过对信号加权, 调整各天线阵子的发射功率和相位, 改变波束形状, 使主瓣对准用户, 信号强度提高
上行波形自适应
NR系统支持CP-OFDM( 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DFT-S-OFDM( DFT Spread OFDM)
CP-OFDM:基于循环前缀的OFDM, 其优点是可以使用不连续的频域资源, 资源分配灵活,频率分集增益大;其缺点是PAPR(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峰值平均功率比较高
DFT-S-OFDM:基于DFT的OFDM, 其优点是PAPR低, 其PAPR水平可以接近单载波, 可以发射更高的功率;其缺点是对频域资源有约束, 只能使用连续的频域资源
网络侧根据UE所处的无线环境以及选择的阈值TH A , 指示UE选择合适的CP-OFDM或者DFTS-OFDM波形, 而两者阈值之间的用户通过防乒乓机制选择不同的波形, 而且两种波形的切换通过RRC信令重配
-
当上行SNR大于阈值TH A 时, 用户选择CP-OFDM;
-
当上行SNR小于阈值TH B 且RANK =1时, 用户选择DFT-S-OFDM;
-
如果SNR在TH A 和TH B 两者之间, 则保持当前对应的波形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