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总线是一种常用的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节点数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遇到远距离RS-485设备通信异常的情况,比较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去检查RS-485设备总线上是否增加了终端电阻。有些情况下不加也可以用,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RS-485总线上的终端电阻有何作用。
终端电阻的作用
高频信号传输时,信号波长相对传输线较短,信号在传输线终端会形成反射波,干扰原信号,所以需要在传输线末端加终端电阻,使信号到达传输线末端后不反射。对于低频信号则不用。在长线信号传输时,一般为了避免信号的反射和回波,也需要在接收端接入终端匹配电阻。
终端电阻带来的问题
终端电阻虽然可以提高信号质量,但也具有以下几个问题:①降低驱动信号的幅值RS-485总线上的负载越大,RS-485收发器输出差分电压幅值越低,由于RS-485接收器是通过AB线上电压差来判断传输的信号,这个电压有一个阈值±200mV,低于这个电压后就无法判断数据。②增大通信线上的压降增加终端电阻使通信线缆上的电流增大,产生了较大的电压损耗,线缆越长到达接收端的电压差越小,从而影响通信数据。③增大收发器的功耗RS-485发送器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会驱动AB端电压差超过±200mV,总线上负载越大,就会使发送器消耗的功率变大。什么时候需要加终端电阻?
①通信速度低或者通信距离近的情况下,建议不加终端电阻通信速度低或者通信总线短的情况下,信号反射对通信信号的影响不大,而且不加终端电阻可以降低功耗,并且通过加较大上下拉电阻值即可保证RS-485总线空闲时具有较高的差分电压幅值,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②通信距离较长且通信速度较快,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由于RS-485总线随着传输距离的延长,会产生回波反射信号,此时可以增加终端电阻,防止阻抗突变引起的信号反射问题,提高信号质量,但需要确保在总线空闲时总线的差分电压不处于门限电平范围内。RS-485标准建议线缆的特性阻抗Z0=120Ω,通常通信线的首末尾处终端各匹配一个120Ω的电阻。
一般在一个位的中间时间对信号进行采样,由于低通信速度的情况下,每一个位的时间较长,所以在到达采样点时反射信号已被消耗掉,对通信已无影响。所以对RS-485的收发器功耗有较高要求且通信距离较长的应用,应适当降低通信的速度。
来源:亿佰特物联网应用专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