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应用需要检测窗口来避免误动作或去除干扰,滞回电路有两个阈值电平,对应输出两个状态,且阈值中间的状态不 会产生电平跳变。在成本限制方案中可使用分立器件方案。 解决方案 三极管电路图如下: 电路设计目标是 IN 信号大于 2V 时输出高电压,小于 1.6V 时输出低电压,而介于 1.6V 和 2V 之间时输出与之前状态 相同。 假设 V2 信号输入是 0V~5V 的锯齿波,IN 开启电压为 VH,关闭电压为 VL,三极管 VBE 电压为 0.7V,忽略三极管 其他导通电压。 状态一:Q2 导通,VOUT 为低电平; 状态二:V2 电压持续上升,Q1 导通,Q2 截止,此时 VH=0.7+(V1*R2)/(Rc2+R2),VOUT 为高电平; 状态三:V2 电压持续下降,Q1 截止,Q2 导通,此时 VH=0.7+(V1*R2)/(Rc1+R2),VOUT 为低电平; 联立方程解得 Rc1=4.56*R2,Rc2=2.85*R2 保证功耗取 R2=2K,Rc1=9.12K,Rc2=5.70K 根据上图参数仿真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室现有电阻取值电路如下: 实测结果如下: 实测结果为 VH 电压为 2.08V,VL 电压为 1.28V。 若需要低电平为零,则改进电路图如下: 电路结果是 IN 信号大于 2V 时输出低电压,小于 1.3V 时输出高电压,而介于 1.3V 和 2V 之间时输出与之前状态相同。 交流 注意事项 1. 电阻阻值的误差对阈值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输入信号分压提高信号的阈值宽度; 2. Q2 输出电压有明显压差可搭配其他电路输出; 3. 电路有局限性,对输入电压范围要求较高; 4. 电路电源可使用稳压管供电; 5. 忽略三极管部分参数便于计算,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LDO的应用场景是怎么的呢?LDO要不要并联二极管呢? 一、讨论了LDO稳压器不需要并联二极管的情况,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输入端对地短路或大输出电容时需要保护。LM1117内置二极管可承受一定浪涌电流,而外部二极管的添加需参考LM317等芯片的数据手册 二、介绍了在切断5V供电时,二极管可预防LDO输出端因电容作用掉电慢产生反向压差,为其提供热损路径,防止损伤LDO。当输出端并联大电容时需加该二极管,选用普通二极管,反向耐压要大于LDO输入电压,还提及1N4148参数及与其他型号区别。 一般来说,LDO是不需要并联二极管的。 看下图第一个是典型电路,第二个是带可调节电压功能的LDO典型电路,从图里就可以看出并没有并联二极管。但是这不是必定的,偶尔也会看到LDO的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之间并联一个二极管,这是什么神奇操作?这个二极管是什么作用呢? 上面也说了一般情况下,LDO不需要任何保护二极管,但是当输出电容器连接到稳压器并且输入端对地短路时(图二)需要并联二极管,输出电容器将放电到稳压器的输入端。 以LM1117稳压器举例,在LM1117稳压器中,输出引脚和输入引脚之间的内部二极管可以承受10A至20A的微妙级浪涌电流。 下图是LM1117稳压器的内部框图,如果使用极大的输出电容器并且输入瞬时对地短路,稳压器可能就会损坏。这种情况下建议在输出引脚和输入引脚之间使用外部二极管来保护稳压器。 关于LDO线性稳压器并联二极管,其实还是要看芯片的datasheet 数据手册说话,毕竟是最权威的东西。 看下图这个,这个是一个并联二极管的实际案例原理图,用的是稳压器LM317。关于并联二极管手册里是这麽说的:二极管D1提供一个低阻抗的泄放路径,防止输出电容对稳压器的输出引脚放电。还是如前面所说,一般情况不需要增加这个二极管D1,怎么设计最好参加数据手册,还需要注意:增加这个二极管时,二极管的反向耐压要大于LDO稳压器的输入电压。 所以,遇到问题,比如发现LDO稳压器罕见的并联了二极管,首先看数据手册是没毛病的。 LDO并联在输入输出端二极管 该二极管作用是在切断5V供电时,预防LDO输出端因为电容良好的作用,掉电速度低于5v输入,有反向压差时,提供一个热损路径,防止损伤LDO。(1N4148维持两端压差不大于1v) 当输出端并联有大电容时,需要考虑加上该二极管 该二极管的选用普通二极管即可,反向耐压要大于LDO输入电压 选用1N4148参数 1N4148 是开关二极管,耐压100V,电流150mA,正向压降高,为1V,反向恢复速度快,4ns
TP4056是专门为单节锂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设计的线性充电器,充电电流可以用外部电阻设定,最大充电电流可以达到1A,同时包含两个漏极开路的输出状态指示灯,用来指示当前电路状态。 如果电池电压低于2.9V,TP4056采用小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如果电池电压超过2.9V,采用恒流模式对电池供电,充电电流被PROG引脚与GND之间的电阻决定,当电池电压逐渐接近4.2V的时候,充电电流减小进行恒压充电模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充电结束。 同时当检测到电池电压降到4.1V以下,TP4056会自动开始新的充电周期,CHRG引脚跟STDBY引脚是开漏输出引脚,当TP4056给电池充电时,CHRG引脚输出低电平,表示充电正在进行,当充电完成STDBY引脚输出高电平,表示充电结束。 同时TP4056内部内置智能温度控制电路,在芯片结温超过145°C时自动降低充电电流,这个功能会使TP4056在最坏的情况下自动减小充电电流。 问题1锂聚合物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直接进行充电嘛? 锂电池的充电电压一般为4.2V,同时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电流要根据电池的容量跟电池电压来调整,如果使用电源直供电压没有办法保证电流的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电压过高,电流过大等问题。 在电池充电的三个阶段 预充电阶段 恒流阶段 恒压阶段 每个阶段的充电电流都是不一样的,而如果直接接入电源没有办法保证这一点,同样的锂电池本身没有过充,过放,过热保护而TP4056锂电池充放电芯片提供了这些 问题2锂电池顶端小板子不能用来充电嘛? 聚合物锂电池在顶部内置的小板子,叫做保护板主要功能是保护电池不被过冲 过放 过流 短路损坏,并不能提供充电管理芯片在对电池充电的精准提供的电流控制。 功能 保护板(PCM) TP4056(充电管理芯片) 防止过充 ✅ ✅ 防止过放 ✅ ❌(通常由保护板完成) 调节充电电流 ❌(无法控制充电过程) ✅(调节恒流、恒压) 分阶段充电管理 ❌ ✅(预充电、恒流、恒压) 限制充电电压 ❌(保护板只是切断,不调节) ✅ 具体功能表格图 TP4056引脚详解 PROG引脚 恒流充电电流设置端 当从PROG引脚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端,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设定,同时根据需要充电的电流 Ibat来确定电阻的值,在小电流充电阶段改引脚电压被限制在0.1V,在恒流充电阶段引脚电压被固定在1V。 VCC GND引脚 输入电源电压正极负极 此管脚电压为内部电路的工作电源,Vcc的输入电压必须大于欠压锁定阈值同时大于BAT(电池正极电压)100mV时充电才会开始,如果当Vcc输入电压低于欠压锁定阈值或者与BAT管脚电压值差30mV时,TP4056将进入低功耗的停机模式不在进行工作,此时BAT引脚消耗电流小于2ua。 BAT 引脚 电池正极连接段 需要将电池的正极引脚连接到这个引脚,在芯片被禁止工作或者睡眠模式下BAT引脚的漏电电流小于2ua,同时在工作模式下BAT引脚向电池提供充电电流和4.2V的限制电压。 STDBY CHRRG 充电状态指示引脚 当充电完成时,STDBY引脚被内置开关拉倒低电平,当在充电状态CHRG引脚被拉到低电平表示正在充电,其他情况两个引脚都在高阻态状态。 充电状态 红灯(CHRG) 绿灯(STDBY) 正在充电 亮 灭 完成充电 灭 亮 欠压温度过高或过低 灭 灭 充电状态指示灯表格 上文引脚讲解中提到PROG引脚决定了,TP4056芯片给电池充电的电流,具体操作就是更换不同的电阻阻值,其选值公式是。 公式中的I充电电流就是想要的充电电流数值,计算出来的R单位是k,而充电电流的选择,通常是电池容量的1C或者0.5C,例如1000ma容量的锂电池,其充电电流可以取1000ma,或者0.5ma。 问题1要求输出500ma充电电流应该取多大的电阻 1200/500 = 2.4k 输出500ma的充电电流可以取值2.4k的电阻来使用。 引脚封装图 TP4056驱动电路图 在芯片的数据手册里面有提供经典电路图,在这张经典电路图里面两个10UF电容分别用来给电路中的输入电压跟输入电压用来滤波,1k电阻用来给二极管限流降压,Rprog电阻用来决定恒流模式下载充电电流,而R1 R2 还有NTC 电路是用来检测电池温度的。 数据手册实例电路图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可以将,R1 R2 NTC(热敏电阻)省略掉,而BAT引脚需要连接电池的正极,这个正极可以自己绘制焊盘或者用排针孔来焊接电源正极跟负极,同事需要注意的是5V的输入电压是串联一个0.3欧姆的输入电阻的。 锂电池充放电板子绘制 实际原理图绘制 原理图 使用了typec进行5v供电,没有使用temp引脚,BAT引脚引出了BAT+信号,到pcb上画焊盘处理连接电池正极。 值得注意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EP引脚,引脚是芯片底部的散热焊盘引脚,用于给芯片散热,充电管理芯片在工作是芯片温度会比较高,通常该引脚做法是连接到GND,在焊盘上打上过孔连接到其他区域的GND,以增强其散热性能。 pcb绘制 然后走线的话记得给电池开两个焊盘用来连接电池用的。
我们都知道通信从大的方面有两种:串行和并行。串行的最大优点是占用总线少,但是传输速率低;并行恰恰相反,占用总线多,传输速率高。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芯片,有串入并出的(通俗讲就是 一个一个进,最后一块出来)...
在电源电路设计中,过压保护(OVP)功能是芯片安全工作的保护策略。 但测试时如何判断OVP是否真正触发?实测波形与规格书参数不符怎么办? 1 / 我的问题 / 图 1 参考电路 这是SY8388D3芯片参考电路,我的电路基本参数是:输入20V,输出1.2V@5A。 我想测试下电路的OVP功能,怎样的波形才能说明触发了该芯片的OVP功能呢? 2 / 查询规格书 / 从规格书查询到该芯片与OVP功能相关的参数如下: Latch-off Mode Output Over Voltage Protection,说明触发OVP之后的保护策略是Latch-off,即芯片锁定,输出会关断,需要断电重启或复位Enable信号。区别于Hiccup(打嗝式)的周期性重启保护。 OVP阈值计算:OVP功能触发阈值最小是Vref的117%,最大是Vref的123%,也就是说,当输出电压Vout达到典型值的1.17~1.23倍时,会触发OVP功能。以Vout=1.2V为例,当输出电压上升到1.404V (1.17*1.2V) ~ 1.476V (1.23*1.2V)时,会触发OVP功能。 图 2 SY8388D3芯片OVP相关参数 3 / 测试波形 / 给电路上电后,输入电压20V,输出电压1.2V,负载电流给10mA。然后使用外部触发源,分别设定1.25V、1.30V、1.40V和1.50V搭接到Vout端输出电容上,测试得到输出电压Vout和开关节点PH波形。 图 3,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25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267V 图 4,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3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310V 图 5,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4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412V 图 6,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5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439V 从图3-图6,分别是触发源1.25V、1.30V、1.40V和1.50V对应的波形。 问题是: ① 哪个波形才算是该芯片触发了OVP功能? ② 开关节点PH停止打波就意味着触发了OVP功能吗? 4 / 测试波形,增加PG信号 / 图 7,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3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277V 图 8,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4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386V 图 9,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5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484V 由此可见,触发源设定为1.30V或1.40V时,芯片虽然有停止打波,但是输出良好信号PG一直为高电平,说明芯片并没有真正触发OVP功能,没有Latch-off。 当触发源设定为1.50V时,可以得到PG信号从高到低,说明芯片触发了OVP功能。 前述理论计算的OVP触发范围是 1.404V ~ 1.476V ,这说明实测与理论还是比较相符的(实测总会有些误差)。 图 10,OVP测试触发源设定1.50V,实测得到Vout最大值1.484V 图10所示,从开关节点PH停止打波到PG信号下降沿,时间为32.353ms。 问题是:这就是OVP功能触发后的延迟时间吗? 从图2可知,该芯片“Guaranteed by design”的OVP Delay时间典型值是30us。所以,图10中的32ms显然不是OVP Delay时间。 5 / 总结 / (1) “PH节点停波≠OVP触发”,开关节点PH停止打波,并不意味着触发了OVP功能。PG信号下降沿对应着触发了OVP功能。 (2) 从开关节点PH停止打波到PG信号下降沿对应的时间,并不是芯片的OVP Delay时间。 (3) 遗留问题是:如何测得该芯片的OVP Delay时间?
作为PCB工程师,在Lay PCB,应重点注意那些事项?1、电源进来之后,先到滤波电容,从滤波电容出来之后,才送给后面的设备。因为PCB上面的走线,不是理想的导线,存在着电阻以及分布电感,如果从滤波电容前面取电,纹波就会比较大,滤波效果就不好了。2、线条有讲究:有条件做宽的线决不做细,不得有尖锐的倒角,拐弯也不得采用直角。地线应尽量宽,最好使用大面积敷铜,这对接地点问题有相当大的改善。3、电容是为开关器件(门电路)或其它需要滤波/退耦的部件而设置的,布置这些电容就应尽量靠近这些元部件,离得太远就没有作用了。Lay PCB(电源板)时,结合安规要求,重点注意那些事项?1、交流电源进线,保险丝之前两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6MM,两线与机壳或机内接地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8MM。2、保险丝后的走线要求:零、火线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3MM。3、高压区与低压区的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8MM,不足8MM或等于8MM的。须开2MM的安全槽。4、高压区须有高压示警标识的丝印,即有感叹号在内的三角形符号;高压区须用丝印框住,框条丝印须不小于3MM 。5、高压整流滤波的正负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2MM开关电源pcb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1、根据设计制作原理图2、在原理图编译通过后,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网络表了3、制作物理边框(Keepout Layer)4、元件和网络的引入5、元件的布局:元件的布局与走线对产品的寿命、稳定性、电磁兼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则:⑴放置顺序 先放置与结构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再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等。最后放置小器件。⑵注意散热 元件布局还要特别注意散热问题。对于大功率电路,应该将那些发热元件如功率管、变压器等尽量靠边分散布局放置,便于热量散发,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也不要高电容太近以免使电解液过早老化。6、布线7、调整完善:完成布线后,要做的就是对文字、个别元件、走线做些调整以及敷铜(这项工作不宜太早,否则会影响速度,又给布线带来麻烦),同样是为了便于进行生产、调试、维修。敷铜通常指以大面积的铜箔去填充布线后留下的空白区,可以铺GND的铜箔,也可以铺VCC的铜箔(但这样一旦短路容易烧毁器件,最好接地,除非不得已用来加大电源的导通面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才接VCC)。包地则通常指用两根地线(TRAC)包住一撮有特殊要求的信号线,防止它被别人干扰或干扰别人。 如果用敷铜代替地线一定要注意整个地是否连通,电流大小、流向与有无特殊要求,以确保减少不必要的失误。8、检查核对:网络有时候会因为误操作或疏忽造成所画的板子的网络关系与原理图不同,这时检察核对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画完以后切不可急于交给制版厂家,应该先做核对,后再进行后续工作。设计中,PCB 设计与机构设计应如何统一?限高要求,元器件布局不应导致装配干涉;PCB外形以及定位孔、安装孔等的设计应考虑PCB制造PCB外形和尺寸应与结构设计一致,器件选型应满足结构的加工误差以及结构件的加工误差PCB布局选用的组装流程应使生产效率最高;设计者应考虑板形设计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组装流程的问题,即多层板或双面板的设计能否用单面板代替?PCB每一面是否能用一种组装流程完成?能否最大限度地不用手工焊?使用的插装元件能否用贴片元件代替?选用元件的封装应与实物统一,焊盘间距、大小满足设计要求;元器件均匀分布﹐特别要把大功率的器件分散开﹐避免电路工作时PCB上局部过热产生应力﹐影响焊点的可靠性;考虑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设计;在设计许可的条件下,元器件的布局尽可能做到同类元器件按相同的方向排列,相同功能的模块集中在一起布置;相同封装的元器件等距离放置,以便元件贴装、焊接和检测;丝印清晰可辨,极性、方向指示明确,且不被组装好后的器件遮挡住。PCB版材质有那些?开关电源的PCB常用材质有那些?1、94V-0、94V-2 属于一类阻燃级别材质,而这两种中94V-0又属于阻燃级别材质中最高的一种。以材质来分的话,其可分为有机材质和无机材质a. 有机材质 酚醛树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Polyimide、BT/Epoxy等皆属之。b. 无机材质 铝、Copper-invar-copper、ceramic等2、铝基板PCB简述材料承认流程1、对样品进行单体测试,提出“样品测试报告”,对某些需专用仪器测试项目可以厂商测试为参考.对于国外知名品牌晶体半导体类、塑胶件及包装性材料可不作单项测试,但各种类材料样品需有实际性安装及使用测试并以此结果作最终判定中重要依据;2、使用测试并以此结果作最终判定重要依据,研发部根据样品之测试结果与承认书中规格核对,确定承认书与样品的一致性,并检查承认书内容的完整性;3、对单测试不合格或承认书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求采购重新提供样品及承认书;4、对某些关键性材料,在研发部单体测试通过后,由研发部申请小批量试投,生产部主导试投工作,品管部负责试投材料的验证;5、材料样品承认书及试投(关键性材料)均合格后,加附“材料承认书”封面并做样品封存(塑胶件及包装材料可只作样品封存),由研发部经理批准后发行至相关部门
PID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领域,通常PID算法是通过对希望控制的模拟量进行数字化采样后得到的数据与预先希望的数据进行做差,对得到的差值进行积分、微分与比例运算,然后加和得到控制量,本文希望通过模拟电子电路方式实现PID。 基本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输入端电流通过电容对反馈的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差值进行微分处理,并且借助电感对差值实现积分,而输入端电阻则是起到了比例运算的作用,反馈电阻则提供了调节放大倍数,实际上为了避免产生自激振荡,反馈电阻不可过大,该历程采用了一个电容与电感的组合作为控制系统为案例,实际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低阶系统能够起到控制作用。
在数字电路的世界里,组合逻辑电路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能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组合,瞬间变幻出各种输出结果。这种电路的魔力在于它的输出只与当前的输入有关,而与之前的状态毫无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魔术师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让我们聚焦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这样一个电路,就像是在解开一道复杂的密码题。 你需要知道每一个输入信号的意义,然后巧妙地运用逻辑功能描述和分析步骤,最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比如,设计一个红绿灯控制系统,就需要精确地把握每种信号灯的变化规律,确保交通运行的安全与顺畅。 在数字电路的舞台上,编码器和译码器就像是两位默契的舞伴。编码器将特定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代码,而译码器则是逆向工作,把二进制代码还原为直观的信号。想象一下,当你按下电子琴的一个键,编码器立刻将其转换为一串二进制代码;而译码器则会将这些代码解读,让电子琴发出对应的音符。 显示技术的进步也离不开组合逻辑的身影。无论是LED数码管还是LCD液晶屏,都依赖于精细的逻辑控制才能精准地显示出信息。特别是像74LS48这样的译码器,更是在驱动数码管显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试想,当银行大楼上的显示屏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时间和温度信息时,背后正是这些逻辑电路无声的奉献。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竞争-冒险现象就是设计师们需要警惕的一大难题,它可能导致电路在短时间内出现错误的输出。但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技巧和严谨的测试,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电子设备的智能运作提供着强大的支持。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不妨也对这背后辛勤工作的组合逻辑电路报以一丝微笑,感谢它们为我们生活增添的那份精准与美好。
目录 1.手机照相机闪光灯控制电路 2.数码照相机闪光灯灯控制电路 3.铃声控制电路 4.鸡场光电控制电路 5.电子节拍控制电路 6.光电跟踪控制电路 7.光电开关控制电路 8.光电池触发控制电路 9.光电池放大控制电路 10.灯光明暗转换电路 11.开门告知器电路 12.双向电子音乐门铃电路 13.石英钟声电路 14.节约水电红外控制电路 15.集光、磁、触摸控制为一体的遥控器 16.晶体管声控放大电路 17.场效应晶体管声控放大电路 18.红外线控制调光电路 19.声控报时电路 20.光控夜光照明电路 21.光电闪烁灯电路 22.光电控制烘手电路 23.光电控制温度电路 24.光电控制鸟鸣电路 25.光电控制玩具车电路 26.光电声转换电路 27.光电控制电话灯电路 28.光电控制天气预报电路 29.光电故障寻迹器电路 30.光电转换计数电路 31.光控灯笼电路 32.光控音乐集成电路 33.光电调光调温电路 34.自动控制加湿器电路 35.智力竟赛数字抢答器电路 36.儿童玩具机器猫电路 37.摩托车闪光灯灯电路 38.光电选纸机电路 39.亮度计电路 40.比色计电路 41.光电控制催眠曲电路 42.光控淋浴器电路 43.光控自动窗帘电路 44.电子自动点火电路 45.分币猜面游戏电路 46.声控玩具车电路 47.智能型声控娃娃电路 48.灵敏光控开关电路 49.光触发开关电路 50.调制型光电传感器应用电路 电路工作原 理 本 电 路 由 交 流 电 源, 变 压、 整 流、 滤 波、 三 端 稳 压;光 控、 磁 控、 触 摸 控 制;NE555转换电路,负载等部分组成,如图9-16所示。 1. 手机照相机闪光灯控制电路 图9-1是 100~200mA 峰 值 电 流 的 手 机 照相机闪光灯电路,采用 一 只 AAT3110-4.5 的 电容式电荷泵 芯 片, 将 手 机 锂 电 池 的 电 压 升 压 并稳压至 4.5V, 向 一 组 发 光 二 极 管 LED 提 供 工作电压和100~200mA 峰 值 电 流。 峰 值 电 流 经作为闪光 开 关 的 VF 形 成 回 路。 电 荷 泵 的 输 入滤波电容的电容量为 10μF,输 出 滤 波 电 容 的 电 容量为 4.7μF, 储 能 电 容 的 电 容 量 为 1μF。 RD为发光管 LED 的 平 衡 电 阻。 RP 为 峰 值 电 流 调节电阻,调 节 RP 的 阻 值 可 以 设 定 峰 值 电 流 的大小。 2. 数码照相机闪光灯控制电路 .3 铃声控制电路 4.鸡场光电控制电路 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家禽的产蛋率。以母鸡为例,必 须 对 鸡 舍 进 行 合 理 的 光 照 和 温 度 控 制. 1) 工作原理 1) 直流电源电路:220V 交 流 市 电 经 电 容C1 降 压, 二 极 管 VD2 半 波 整 流,VD3 稳 压 9V, 供 给 控 制电路。 2) 光控电路:图9-4是本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图,图中IC1、IC2采用了 两 块 新 高 速 电 子 开 关 集 成 电 路。 当IC1的控制端的电压高于1.6V 时,其导通,否则截止。光控电路传感器由光敏电阻 RG 担任,当有光照时,阻值变小,亮阻 <10kΩ, 当 其 压 降 降 低 到 1.6V 时,IC1 不 导 通, ② 脚 输 出 低 电 平, 继 电 器 K1 不 工作,灯泡 HL 不亮。当天变暗后,光敏电阻阻值变大,其压降升高至1.6V 以上时,IC1导 通, ② 脚 输 出 高电位,继电器 K1吸合,电灯发 光, 为 鸡 舍 增 大 亮 度, 同 时, 发 光 二 极 管 LED1 发 光, 指 示 处 于 增 加 亮 度状态。当光线变强后,继电器 K1又释放,灯泡 HL 也随之熄灭。 5. 电子节拍控制电路 电子节拍器,可以用声响,也可以用闪光来显示节 奏,节 拍 频 率 可 以 从 每 分 钟 十 几 次 到 每 分 钟 一 百 几图9-5 电子节拍控制电路十次连续调节。可以用来练习 唱 歌 和 演 奏, 也 可 以 用 在 暗 室中报时用。 6. 光电跟踪控制电路 如图9-6所示,由光电池构成的光电跟踪电 路, 用 两 只 性 能 相 似 的 同 类 光 电 池 作 为 光 电 接 收 器 件。当入射光通量相同时,执行机构按预定的方式工作或 进 行 跟 踪。当 系 统 略 有 偏 差 时,电 路 输 出 差 动 信 号 带 动执行机构进行纠偏,消除偏差,实现自动跟踪的目的 7.光电开关控制电路 光电开关电路如图9-7所示。无光照时,系 统 处 于 某 一 工 作 状 态, 如 通 态 或 断 态。当 光 电 池 受 光 照 射时,产生较高的电动势,只要光强大于某个设定 的 阈 值,系 统 就 改 变 工 作 状 态, 达 到 开 关 的 目 的。这 种 开关电路多用于各种控制系统。 8. 光电池触发控制电路 光电池触发控制电路如图9-8所示。当光电 池 受 光 照 射 时, 使 单 稳 态 或 双 稳 态 电 路 的 状 态 翻 转, 改 变其工作状态或触发器件 (如晶闸管) 导通。
终于快把BJT型电路学完啦 1.差动放大电路提出的意义及静态分析 2.差动放大电路动态分析共模输入及差模输入 3.差动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比较输入 4.差动放大电路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 5.差动放大电路输出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