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踩坑!嵌入式硬件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电源对于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可以看做是空气对人体的作用,甚至更重要......

    前天 70浏览
  • 9个PCB布线技巧,初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都必须知道

    一、不要急于使用自动布线 自动布线是 PCB设计软件的一项功能,可以让布线过程更容易,会遵循所有必要的规则在PCB布局中路由电路连接。 但会遇到以下问题: 低效路由 信号完整性问题 元件布局不合理 灵活性有限 不适合复杂的设计 不适合高密度 PCB 对路由的有限控制 兼容性问题 还是建议手动布线,你可以在放置完所有组件后,用自动布线来检查完成度。在布线过程中,如果某些关键连接点没有连接到,你可以使用自动路由轻松识别。 不要急于使用自动布线 二、元件放置 必须合理地放置元器件,例如例如连接、印刷电路板安装器件、电源电路、精密电路和重要电路按该顺序放置。元器件放置好了,有以下好处: 减少散热 增强信号完整性 提高可靠性 优化路由 元件放置 三、微调组件布局 在放置完元器件后,需要微调,有几个规则: 1、方向 确保相同的部件都面向相同的方向,有助于焊接。 左边在同一个方向,右边随意放置 2、排列 避免将较小的元件放在较大的元件后面,因为焊接大型元件可能会损坏小元件并导致安装问题 左边比较好,小元件夹在中间 3、SMT 和 THT元件 将所有表面贴装(SMT)元件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所有通孔(THT)元件放置在电路板的顶部。 四、走线宽度和走线之间的间距 在布线过程必须要考虑走线宽度和走线之间的间距。这两个都会影响到许多,例如 受控阻抗 载流量 信号完整性 最小化串扰 热管理 五、布线 布线是PCB布局设计过程中元器件放置后重要的部分,必须要小心考虑PCB设计规则和指南,以及PCB走线设计。 1、确定使用标准轨道宽度 在设计中平衡使用的标准轨道尺寸,轨道太窄和太近,容易发生短路。 2、考虑承载电流的走线尺寸 细走线只能承载有限的电流。 PCB 走线的建议最大电流 电流 (安培) 1 盎司板的宽度 (千) 2 盎司板的宽度 (千) 1 10 5 2 20 15 3 50 25 3、固定印刷电路板焊盘与孔的比例和尺寸 通常使用大约 1.8:1(焊盘:孔)的比率,但有时使用比孔大 0..5 毫米的焊盘作为测量值。随着焊盘和孔尺寸的减小,比率也会变化。 布线 六、放置电源、地线和信号线 1、找到电源和地平面层 电源层和接地层应始终放置在电路板内部,同时保持对称和居中,可以防止电路板弯曲。 为了确保牢固稳定的走线宽度并消除组件之间的菊花链电源连接,建议在为 IC 供电时为每个电源使用公共通道。 2、信号走线连接 据原理图的设计连接信号线。通常建议在组件之间采用最短、最直接的路径。 元件必须在水平路径上无偏差地固定和定位,建议在电路板元件出口处主要水平走线,然后在出口后进行垂直走线。 由于焊接过程中焊料的迁移,元件将在水平方向上被固定。如下图的上半部分所示。 推荐接线方法(箭头表示焊料流动方向) 由于焊接过程中焊料流动,下图下半部分的信号走线机制可能会导致元件偏斜。 不推荐接线方法(箭头表示焊料流动方向) 3、定义网络宽度 PCB需要承载许多不同电流的网格,将决定所需的网络宽度,建议低电流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宽度为 10mil,当电流超过 0.3 A时,就加宽线路。 具体可以在网上找一个线宽计算器。 七、有效隔离 电源电路中的大电压和电流尖峰可能会干扰低电压电流控制电路。需要遵循以下以下技巧: 1、隔离 确保电源与电源和控制地隔离,如果必须要连接,要确保靠近电源路径的末端。 2、放置 如果中间有接地层,则提供微小的阻抗通道,屏蔽控制信号免受电源电路干扰。 模电隔离 八、散热问题 1、识别散热多的组件 先是考虑PCB上哪些组件散热最多,然后根据规则传递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来保持组件温度较低,重要组件远离过热源。 2、添加热风焊盘 在通孔元件上使用热风焊盘,通过降低元件引脚处的散热率来使焊接更容易。 焊盘 九、DFM 检查 在 PCB布线布局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检查。 先从电气规则检查 (ERC) 和设计规则检查 (DRC) 开始,确保设计符合所有规则和限制。

    前天 64浏览
  • 【H桥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学习笔记

    工作原理 电路分析这是一个由晶体管构成的 H 桥电机驱动电路 ,以下是对其各部分的介绍:核心器件晶体管:电路

    前天 72浏览
  • 防反接倒灌电路【功率电路防倒灌】

    对三相全桥的供电加上这个电路,不然你会发现用手转电机测量反电动势的时候电源部分的LED一闪一闪的,这样有可能会

    前天 58浏览
  •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策略-大电容+小电容

    目录 一:常见疑问 1.1 关于电容的常见术语 1.2 实际项目中的电容取值例子 二:电容理论知识 2.1 大电容特点 2.2 小电容特点 2.3 实际组合使用的方案策略 2.4 实际应用 2.5 电容的阻抗特性 三:电容选型 3.1 如何选择滤波电容的容值 3.2 电容的数量 3.3 滤波方式:去耦与旁路 3.4 电容等效阻抗公式 四:电容谐振频率 4.1 公式 4.2 封装形式对应谐振频率参考 4.3 自谐振频率(SRF) 4.4 评估电容效果 4.5 总结 一:常见疑问 1.1 关于电容的常见术语 在电源滤波中,选择合适的电容至关重要,为什么常见电路中都是大电容和小电容搭配起来使用呢? 这个电路电容为什么要取这个值? 万能的滤波电容瓷片电容0.1uf? 怎么区分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参考值是什么? 怎么区分大电容和小电容,参考值是什么? 电容作用:滤波、去耦、旁路、储能… 1.2 实际项目中的电容取值例子 1.下图电源3.3V电源滤波电容值有:0.1uf、1uf、10uf 2.图二电源 BAT电源滤波电容值有:0.1uf(100nf)、100uf; +6V 电源端滤波电容值有:0.1uf、22uf。 二:电容理论知识 2.1 大电容特点 体积大:大电容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并采用多层卷绕的结构,这样会导致较大的分布电感(也称为等效串联电感,ESL)。 高频性能差:由于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较大,大电容在高频信号中的表现不佳。 2.2 小电容特点 体积小:小电容由于容量较小,可以做得更小,减少了引脚的长度,从而降低了ESL。小电容采用平板电容结构,这样子具有很好的高频性能。 低频性能差:虽然小电容对高频信号具有良好的滤波能力,但对于低频信号的阻抗较大。 2.3 实际组合使用的方案策略 为了有效滤除低频和高频信号,通常会将一个大电容与一个小电容并联使用; 大电容:主要用于滤除低频噪声,因为它对低频信号的阻=阻抗较低。 小电容: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因为它对高频信号的阻抗较低。常采用0.1uf瓷片电容在这种应用中表现良好。对于更高频率的信号,可以并联更小的电容,如几pf或几百pf的电容。 2.4 实际应用 在数字电路中,每个芯片的电源引脚上通常会并联一个0.1uf的电容到地,这种电容也被为去耦电容(或电源滤波电容),其目的是滤除高频信号。电容应该尽可能靠近芯片,以提高滤波效果。 下面是常见PCB布局,一个对一个错。对于电容,一连串电容在一起是原理图设计是为了方便,但实际PCBlayout要考虑作用,不能做无情的拉线工。 2.5 电容的阻抗特性 在理想情况下,电容的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Z=1/jwC). 然而,实际电容因引脚的分布电感效应而不是完全的理想电容。当频率超过电容的自谐振频率(SRF)时,电容的阻抗表现出电感特性,导致其在高频下的阻抗反而会增加。相反,电感也有类似的特性。 总之,大电容与小电容的组合可以有效地覆盖从低频到高频的信号范围,实现优良的电源滤波效果。大电容负责滤除低频干扰,小电容负责处理高频噪声,两者的搭配能够更全面地抑制电源干扰。 三:电容选型 3.1 如何选择滤波电容的容值 滤波电容的具体容值选择需要根据你的PCB主要工作频率以及可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谐波频率来决定。 可以查阅相关厂商提供的电容资料,或参考厂商提供的资料库软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2 电容的数量 至于滤波电容的数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需求来决定。多加一两个电容是可以的,暂时不需要的可以先不贴,根据实际调试情况再选择适合的容值。 如果你的PCB主要工作频率较低,加两个电容通常就够了,一个用于滤除纹波,一个滤除高频信号。如果会出现较大的瞬时电流,建议再增加一个较大的钽电容。 3.3 滤波方式:去耦与旁路 滤波电容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去耦和旁路。 一般来说,数字电路中的去耦电容选择0.1uf即可,适合于10MHZ以下的频率; 20MHz以上的频率需要1到10uf的电容来更好地去除高频噪声,具体可以选择C=1/f来计算。 而旁路电容一般选择较小的容值,根据谐振频率,通常选择0.1uf或0.01uf。 3.4 电容等效阻抗公式 提到电容,各种各样的名称可能会让人困惑,例如旁路电容、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等等。其实,无论如何称呼,它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利用电容对交流信号呈现低阻抗的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来理解: 在公式中,工作频率f越高,电容值C越大,则电容的阻抗Xcap越小。 在电路中,电容的作用如下: 1、如果电容的主要作用是为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通路,那么它就被称为旁路电容; 2、如果主要是为了增加电源和地的交流耦合,减少交流信号对电源的影响,那么它就被称为去耦电容; 3、如果用于滤波电路中,则称为滤波电容。 4、 此外,对于直流电压,电容器还可以作为电路的储能元件,利用充放电起到类似电池的作用。 四:电容谐振频率 4.1 公式 实际上,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不必过于纠结其具体定义。为了简化,在本文中,我们将所有应用于高速PCB设计中的电容统称为旁路电容。 电容的基本功能是通交流、隔直流,理论上讲,用于电源滤波的电容越大越好。 然而,由于引线和PCB布线的影响,电容在交流信号下的等效电路是一个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这个电阻称为等效串联电阻ESR,电感称为等效串联电感ESL。 实际电容表现为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电容本身的电阻有时候也不可忽略)。 这就引出了谐振频率的概念: 下图是电容的阻抗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类似于一个V字型 -阻抗最低点对应的频率是电容的谐振频率 在谐振频率点,电容表现的容抗最低,在f0点左侧电容表现为容性,在f0右侧电容表现为感性。 滤波就是要选择对应纹波噪声频率处阻抗低的电容,这样在电容上产生的电压波动小,滤波效果也就好 4.2 封装形式对应谐振频率参考 在谐振频率以下,电容呈容性; 在谐振频率以上,电容呈感性。因此,大电容一般用于低频滤波,小电容用于滤高频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容值的电容,SMT封装比DIP封装的滤波频率更高,同样容值的SMT封装电容器相比于DIP封装电容器,能够提供更好的高频噪声滤波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在高速数字电路和射频应用中,SMT电容器更受青睐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电容值与其对应的谐振频率参考: 从上面瓷片电容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容量大的电容整体阻抗小,谐振频率低,主要滤除频率相对较低的纹波和噪声;容量小的电容整体阻抗大,谐振频率高,主要滤除频率相对较高的纹波和噪声 从下面铝电解电容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谐振频率一般在10kz到100khz左右,主要滤除低频的纹波和噪声,所以我们对芯片电源滤波时,需要根据实际纹波和噪声的频率来选择电容的容值,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某个容量的容值。 并联电容的阻抗曲线如下图所示 电容并联后的实际阻抗曲线如下图所示 有两个阻抗相对较低点,这样能增大滤除的纹波和噪声的频率范围,如果是多个同样容值的电容并联,并不能改变电容并联的谐振频率,但是能整体降低电容的阻抗,就相当于多个电阻并联,等效电阻是减少的,对滤除该谐振频率附近的纹波和噪声也是有作用的。 不过,这些数据仅供参考。正如老工程师们所说,选择电容主要还是依靠经验。 更可靠的做法是将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联,一般要求两者的容值相差两个数量级以上,这样子可以覆盖更广的滤波频段。 通常来说,大电容用来滤除低频段,小电容用来滤除高频段。电容值与所需的频率的平方成反比。 选择 合适的电源滤波电容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理论上,理想的电容器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少(1/jwC)。然而,由于电容引脚的电感效应,电容器实际上表现为LC串联谐振电路,其自谐振频率(SRF)决定了电容在高频下的行为。当频率超过SRF时,电容会变成一个电感,从而大幅降低对高频干扰的抑制效果。因此,通常需要将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在地上,以补偿这个效果。 具体原因是,小电容的自谐振频率较高,对高频信号提供了更好的接地通路。因此,在电源滤波电路中,我们常常采用“大电容滤除低频,小电容滤除高频”的方法。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电容的自谐振频率(SRF)值不同。 从这个角度考虑,也可以理解为何在电源滤波设计中,电容应尽可能靠近地线安装,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滤波效果。 4.3 自谐振频率(SRF) 在实际设计中,确定电容的自谐振频率(SRF)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例如如何查找SRF值,如何选择不同的SRF值的电容,以及是否使用一个还是多个电容。 1.自谐振频率(SRF)与电容值的关系 自谐振频率(SRF)受到电容值和电容引脚电感的影响,因此相同容值的不同封装形式(如0402、0603或直插式电容)的SRF值可能不同。 2.如何获取SRF值 查看器件数据手册,许多电容的SRF值可以在数据手册中找到。例如,22pf的0402电容其SRF值大约为2GHz。 4.4 评估电容效果 1.软件仿真 使用仿真软件检查电容在电源滤波电路中的表现,确保它能在你所需的工作频带内提供足够的噪声抑制。如果仿真结果显示滤波效果良好,则可以继续进行实际电路测试。 2.实际电路测试 在实际电路中,尤其是手机等设备的LNA(低噪声放大器)电源滤波中,良好的电源滤波能显著改善接收灵敏度,通常可以提高几个dB。实际测试可以仿真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优化电路设计。 4.5 总结 通俗比喻:可以把电容想象成一个漏水的容器,而交流电的峰值到来就像是往容器里加水。 1.如果容器漏水的速度是固定的,那么频繁加水时(高频信号)需要一个较小的容器(小电容),以保持水位稳定。 2.而在加水次数较少的情况下(低频信号),则需要一个较大的容器(大电容),以减少因漏水导致的水位下降。 3.这样,通过合适的电容选择,可以更好地维持电源的稳定性和滤波效果。

    05-15 91浏览
  • 去耦电容:原理、选型、容值计算、布局布线

    电源完整性在现今的电子产品中相当重要。有几个有关电源完整性的层面:芯片层面、芯片封装层面、电路板层面及系统层面。

    05-14 71浏览
  • 单片机供电电路一键开关机过程详解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一个备受推崇的单片机供电电路。

    05-06 106浏览
  • 收藏|原理图设计规范133条检查清单

    原理图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一份规范的原理图对设计PCB、跟机、做客户资料具有指导性意义,是做好一款产品的基础。

    04-23 203浏览
  • 嵌入式硬件--开关电源Buck电路

    目录Buck电路基本结构1. 开关闭合(SW 闭合)2. 开关断开(SW 断开)3. 开关控制和占空比MP15

    04-22 229浏览
  • 为什么屏蔽层要“单端接地”

    屏蔽线是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传输线,编织层一般是红铜或者镀锡铜。

    03-31 304浏览
正在努力加载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