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RC振荡电路
电路一点通 2024-12-13

介绍了使用OP07芯片构建的RC文氏桥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负反馈、正反馈、选频网络的概念。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起振时间、振荡幅度、输出频率的影响因素,并解决了单电源供电的问题。实验总结强调了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及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 具体原理图如下

  • 在这里使用的OP07的原因是学校提供这个芯片,需要注意的是OP07相应的引脚与别的芯片有所差别,但原理基本一致。

    放大器的工作工作原理:

    放大信号,刚上电的时,电路会出现频率丰富的微小噪声,放大器将噪声放大要使振荡稳定,信号不能无休止的放大下去,于是我们引入负反馈,使放大倍数稳定在3倍选出所需的频率,运用RC带通滤波器(RC低通和高通的组合),即可提取所需的频率同时RC并联串联网络也是电路的正反馈网络

    振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反馈电路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同相(2)振幅平衡条件:反馈电压的幅度与输入电压的幅度相等,这是电路维持稳振荡的振幅条件刚开始的时候放大倍数与反馈系数乘积大于1,信号持续放大,大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减小,使得电路放大倍数为与反馈系数的乘积为1,信号稳定输出。

    1.负反馈与放大倍数

    反馈是将输出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返回至输入,使输入信号改变,而负反馈是引起输入信号减小的一种反馈方式。同向放大器引入负反馈,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比值稳定,且因为是同向放大器,故


    2.正反馈与选频网络

    正反馈: 反馈是将输出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返回至输入,使输入信号改变,而正反馈是引起输入信号增大的一种反馈方式。
    上图为实际电路的反馈网络,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即C1R2并联网络上面的分压送回输入端,使得净输入量增大。R2C1 和 R1C2 组成正反馈网络,反馈系数为F=U(R2C1)/ U(R1C2),可等效为阻抗之比(电压与阻抗成正比),F=Z(R2C1)/ Z(R1C2)。选频网络:RC滤波器其中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的区别就在于电容电阻的摆放位置,高通滤波器顾名思义是通过高频信号,阻断低频信号,因此电容放在输入端,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接电阻,这是根据电容通交流阻直流的特性判断的,如果电容足够大,那么我们可以将频率过低的信号近似等效成直流信号,那么他就不会通过高通滤波器的第一个电容。

    RC带通滤波器



    仿真分析:


    刚开始我也是在CSDN上面找大佬的电路,进行复现,但亲手做之后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进行分析1.起振时间过长原理图如下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波形怎么也出不来,也不知道啥原因,结果如下 偶然一次我运行仿真,然后忘记关了,再回过头发现居然出波形了 分析原因,是因为其中的R1过小,导致起振时间太长,再加上计算机仿真计算过慢,显示的1.9s,实际要二十多秒,所以我一直以为我失败了 我们加大R1的阻值后,波形如下 增大R1阻值后,起振时间明显变快 ,大概200多毫秒后可以明显看到电路起振。原因:当信号较小时,二极管不导通,放大倍数随R1的增大而增大,起振时间变快2.振荡幅度电路图我们换回原来的 它的输出波形为我们观察到其幅值为8.166V,我们改变R4的大小,需注意R4不能过大,R4+R5不宜过小,这里我们调小R4的阻值,改为10KΩ 观察其波形可以看到其输出幅值明显变小,为1.564V 猜想与解释,在这里我们可将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电阻,它随的阻值随着压降的增大而减小当R4上的阻值较大时,那相应的R5和二极管的并联回路的等效电阻较小,即可以看成二极管的阻值变小了很多,压降变大了许多,所以到振荡稳定时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加,故输出幅值大当R4上的阻值较小时,那相应的R5和二极管的并联回路的等效电阻较大,二极管所需的压降不大,所以到振荡稳定时所需的时间较少,故输出信号持续放大的时间较少,故输出幅值较小3.输出频率前面原理已经说过了,输出频率和R2C1 、 R1C2有关,f=1/(2πRC)电阻电容为以下值时输出波形如下改变RC的值 得到以下波形频率明显改变 4.单电源供电原理图如下单电源供电时的输入信号如果以地作为参考,实际上也就是以供电电源的一端作为参考。例如这样的反向放大器在输入信号为正电压时,由于输出不可能低于最低供电电压,所以不能正常工作。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偏置,即图中6V的VDD(1/2VCC),相当于一个虚拟地,让输入信号以6V电压为基准进行变化,使放大后的信号能在0-VCC之间变化,信号完整输出。同时我们在输出端在加上一个电容C4,根据电容“隔直通交”的特性,将会滤除直流成分,保留所需的交流信号。如果不加这个电容的话,示波器负极性端可以连上6V的VDD,使输出波形同上。输出波形如下 在这里解释下面几点C3的作用?C3的作用是让直流时与公共地断开,因为放大器“虚短”的特性,同向输入端电位等于反向输入端,而交流成分和之前分析一样。为什么R4改为13K?因为为15K时,交流信号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放大器允许的输出范围,信号失真。如果不想改R4的值,还可以将VCC变为24V,使得运放的变化范围与双电源的一样。为什么引入6V的VDD?这里主要是方便理解,实际电路可用电阻分压的方法,得到1/2VCC(VDD),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话还需要考虑所引起的电路参数的变化。


    实验总结:

  1. OP07引脚图和网上大多数放大器引脚映射不一样,实际电路须合理连线。
  2. 单电源供电需要加入偏置。
  3. 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值,选择合适的,利于观察的输出波形。
  4. 真就万物皆可等效为电阻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0
评论
  • 相关技术文库
  • EDA
  • 仿真
  • CAD
  • 芯片
下载排行榜
更多
评测报告
更多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