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的发射功率有多大?
射频学堂
162浏览
0评论
0点赞
2023-06-09
随着5G网络的建设,5G基站成本高,尤其是能耗大的问题已广为人知。
以中国移动为例,为了下行支持高速率,其2.6GHz的射频模块就要求64通道,最大320瓦发射功率。 而与基站通信的5G手机,由于和人体的接 触过于密切, 「 辐射危害 」 的底线必须严防死守,因此只能戴着镣铐起舞,发射功率严格受限。
4G手机的发射功率,就被协议限制为最大23dBm(0.2瓦),这个功率虽说不大,但4G的主流频段(FDD 1800MHz)频率较低,传播损耗相对较小,用起来倒也问题不大。 5G的情况就复杂一些。 首先,5G主流的频段是3.5GHz,频率较高,传播路损大,穿透能力差,同时手机能力弱,发射功率小,因此上行容易成为系统瓶颈。 再者,5G以TDD模式为主,上下行是分时发送的。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下行容量,分给上行的时隙较少,约占30%左右。也就是说,TDD模式下的5G手机仅有30%的时间发送数据,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平均发射功率。 并且,5G的部署模式灵活,组网复杂。 在NSA模式下,5G和4G通过双连接的方式同时发送数据,一般5G为TDD模式,4G为FDD模式,如此一来,手机的发射功率应该为多大?
在SA模式下,5G不但能以TDD或者FDD单载波发射,还可以把这两种模式的载波聚合起来,和NSA的情况类似,手机就要在两个不同频段,TDD和FDD两种模式下同时发送数据,发射功率应该为多大呢?
另外,如果是5G的两个TDD载波聚合,手机发射功率又应该多大呢? 3GPP考虑地很周到,为终端定义了多个功率等级。 在Sub6G频谱上,功率等级3,大小为23dBm;功率等级2,大小为26dBm;功率等级1,理论上功率更大,目前还没有定义。 毫米波频段因频率高,传播特性和Sub6G不同,使用场景更多考虑固定接入或者非手机使用,标准为毫米波定义了4个功率等级,且对于辐射的指标限制较宽。 目前5G商用以Sub6G频段下的手机eMBB业务为主,下文将主要聚焦于此场景,针对主流的5G频段(如FDD n1,n3,n8等,TDD n41,n77,n78等),分六种类型来描述。 1、5G FDD (SA模式) :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3,即 23dBm ; 2、5G TDD(SA模式) :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2,即 26dBm ; 3、5G FDD + 5G TDD CA(SA模式) :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3,即 23dBm ; 4、5G TDD + 5G TDD CA(SA模式) :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3,即 23dBm ; 5、4G FDD + 5G TDD DC(NSA模式) :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3,即 23dBm ; 6、4G TDD + 5G TDD DC(NSA模式) :R15定义的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3,即 23dBm ,R16版本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等级2,即 26dBm 。
通过上述6种类型,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只要手机的工作模式出现FDD,则最大发射功率只能为23dBm,而在独立组网TDD模式下,或者非独立组网4G和5G都是TDD模式时,最大发射功率可以放宽到26dBm。
那么,协议为什么对TDD如此关爱? 众所周知,无线通信对人体所造成的电磁辐射是否有害,业界一直众说纷纭,但为了安全起见,手机发射功率必须严格限制。 目前,各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电磁辐射暴露健康标准,将手机的辐射严格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只要手机遵守这些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这些健康标准都指向了一个指标:SAR,专门用于手机等便携通信设备近场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 SAR的全称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中文意为「比吸收率」。其定义为「人体的一部分组织,平均一秒钟时间会吸收多少手机发出的电磁波能量」,单位为W/kg。
中国的国标借鉴了欧洲的标准,明确规定:「任意10克生物组织、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比吸收率(SAR)值不得超过2.0W/kg」。 也就是说,这些标准评估的是一段时间内手机产生电磁辐射的平均值,短时间功率内高一点,但只要平均值不超标就问题不大。 如果在TDD模式和FDD模式最大发射功率均为23dBm,但FDD模式的手机是一直在发射功率的,而TDD模式的手机一般只有30%的时间发射功率,因此TDD的总体发射功率要比FDD小约5dB。 因此,给TDD模式的发射功率补偿3dB ,正是在满足SAR标准的前提下,拉齐TDD和FDD之间的差异,它们最终平均下来的发射功率都可达到23dBm。 5G手机的发射功率到底有多大?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了答案。
— END —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我们,邮箱:evan.li@aspencore.com )
-
信号链精度是转换器性能的关键考核指标,毋庸置疑,电路设计中电源质量对精度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电源质量以噪声大小进行衡量,而电源拓扑及其架构又与电源噪声密不可分。
-
中国的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市场越来越大,为了促进ETC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的试点工程,比如,京津翼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所以对车载单元(OBU)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OBU多数是通过分立元器件设计实现的,存在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博通(BEKEN)集成电路于2010年年初推出用于ETC系统的射频收发器">射频...
-
引言 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到今天,其用途越来越广泛,而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也不断推动GPS系统的增强。目前美国正在致力于GPSBlockII系统的现代化和“GPS - III”计划,旨在全面改善GPS的生命力、精度、可用性、完好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GPS用户端设备也处于不断升级和发展之中。从接收机的结构来看,随着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DSP技术的发展,单通道序贯式、时分多路复...
-
半刚性电缆组件的最基本形式为由金属管构成的同轴传输线。其中,所述金属管一般为形成外导体的铜管,沿该铜管的中心线设有金属丝导体。所述中心金属丝导体由介电材料支撑...
-
Wi-Fi 对移动计算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公司网络,咖啡店也能成为独立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但Wi-Fi 也有其缺点,所以诞生了一个新的标准:Li-Fi,如果它可以顺利上市,
-
-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有时候会碰到两款差异不大的产品,设计的时候共用一款PCB,软件也共用一套软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辟一个IO口,用于侦测实际应用的是哪款产品
-
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终端和爆炸式增长的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流量未来10年将迎来数百倍的增长。MBB洪流已然来袭,然而,它们主要来自哪里?
-
“数字功放”的基本电路是早已存在的D类放大器(国内称丁类放大器)。以前,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这种放大电路只是在实验室或高价位的测试仪器中应用。这几年的技术发展使数字功放的元件集成到一两块芯片中,
-
本文所探讨的内容虽然仅是噪声验证的其中一个例子,但我们已可以见微知着的了解到,无线通讯讯号技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干扰掌控的技术深度。所有相关厂商业者在开发时,均需透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多的技术资源与精力投
-
运算放大器,它有两个输入引脚和一个输出引脚。其中两个输入引脚,一个是正相输入,一个是负相输入。正是因为运算放
-
中国电信日前发布了《低时延光网络白皮书》,指出了四大需求低时延的业务。第一是金融和电子交易类用户;第二是基于TCP协议的高清视频类业务,包括4K/8K、视频会议、VR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大带宽业务;第三
-
设计为868MHz和902至928MHz 的AMR解决方案,RFMD的RF6549功能独立的Rx和Tx路径,两个连接多样性的解决方案或一个测试端口的输出端口的端口。PA的部分包括一个标称输出功率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