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须现象解析
在电子制造领域,锡须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表现为在锡质表面自发生长的细长晶体。这些晶体类似于晶须,能在多种金属表面形成,但以锡、镉、锌等金属最为常见。锡须的形成对那些选择锡作为电路连接材料的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锡须通常在纯锡或含有高比例锡的物体表面自然形成,是一种表面缺陷。尽管其形成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锡内部的应力状态有关。锡须的生成往往始于电镀层,可能由锡原子的扩散引起,且根部不会出现层厚减少,生长方向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晶体弯曲。锡须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一速度可能会急剧增加。
锡须的潜在风险
1.污染与短路
锡须可能导致电子器件内部的污染和短路问题。由于机械冲击或振动,锡须可能会从表面脱落,干扰敏感的光电信号或微机电系统,甚至引发短路。锡须引起的短路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具体取决于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2.真空中的电弧现象
在真空或低气压环境下,锡须可能会因为电流或电压的作用而蒸发,形成金属蒸汽电弧。这种情况在某些商业卫星中已有发生,导致卫星运行轨道发生偏移。
锡须的防控策略
鉴于锡须形成的时间较长,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从源头上预防和抑制锡须的生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虽然缺乏明确的预防方法,但一般建议减少焊锡镀层内部的压应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雾锡电镀、进行高温退火处理、添加有机金属化合物、在锡和铜之间加入阻挡层,以及在锡中掺杂铅或黄金等。
锡须生长的成因分析
1.应力类型分析
锡须的生长可视为一种应力释放的方式,涉及的应力类型主要有机械应力、热应力和化学应力。其中,化学应力是导致锡须自发生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锡与铜之间的金属互化物反应。
2.锡须生长的试验方法
锡须的生长可以通过多种环境试验方法进行加速模拟,包括高温高湿、冷热冲击、室温以及施加纵向压力等。这些试验有助于评估不同条件下锡须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