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变快的处理器,更便宜的传感技术,大量免费开源的代码,无处不在的网络和3D打印技术的兴起等,造成了最近机器人的繁荣“春天”。这些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包括家庭,办公,工厂,医院等。
  
  抛开一些社会问题探讨,比如机器人是否应该出现在家庭等,这篇文章主要就讲述了以下几个事实:
  1、        机器人会减少人类的工作机会——不确定
  基本上现在的的主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都意识到使用机器人将会提高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人还是会是整个制造链中的一个环节,短时间不会完全被取代,甚至会有新的工作机会出现。
  我个人认为短时间内“机器换人”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许对很多中国的制造企业,提别是中小型企业(SME),“人机协作”也许显得更加的靠谱。即使对于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汽车领域,比如文章开头的Tesla汽车的装配线,其实还是有工人在实时的监控着产品的质量,所以并不能简单的得出结论机器人会减少人类的工作机会。
  2、        制造业和物流运输必须采用机器人才能生存——事实
  作者在这里用了富士康(Foxcom)和伟创力(Flextronics)的例子,指出人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机器人的使用逼得及其必要。
  这里就不去给出作者给出的数据了,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需要做一次比较系统的调查,定量的计算出,目前的人力成本的上升与机器人的使用大概会在什么时间点上会产生质变。另外,也需要统计出,制造和物流中,最常见的需求或者对机器人的使用的一般偏好是什么,比如工人希望有一些什么样的功能或者什么功能的优先级应该要大一些。毕竟机器人是给人用的,现在做什么都讲个体验。我也相信这个会是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
  3、自主机器人还是太慢了——事实
  作者在这段只用了DARPA挑战赛的例子,来说明机器人相对于人还是太慢。
  实际上对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随着传感器的增多,比如引入视觉,力控,触觉等,对各种信息的处理与融合机器做出相应的决策,都会极大的降低机器人的速度。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很正面的例子,相信不久工业机器人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取得更大的突破。
  4 机器人太贵了——不确定
  实际上作者也给了很多例子,包括一些创业公司,都是在试图降低机器人的成本。
  个人觉得随着机器人各种零件的进一步标准化和用量的提高,价格肯定是会不断下降的。但是可能很多创业公司忽视了一点,机器人的价格不仅仅是只你买回来一个机器人的价格,还包括安装,调试和维护。通常现在的比例是机器人的硬件成本和系统集成的成本(安装,调试)基本都是1:1了。也许未来会出现更好的方法来降低安装调试成本。
  5、机器人太难用了——事实
  Rethink公司的Baxter和seway机器人都试图让机器人变得好用起来,但是显然这两个在工业界都是失败的,虽然概念是不错的。虽然机器人软件比如ROS 和OPENCV在大力的让机器人借口更通用,更好分享,但是这些软件还主要停留在学术界。
  如果说创业,可能是将来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就是让机器人变得好用。本质上要做到会用电脑的,就应该会用机器人。最终要做到甚至可以和机器人实现自然语言的交流。这方面的创业公司现在也不少,日本,美国,德国都出现了类似创业公司。但是就我观察,他们目前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或者说应用需求,现在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