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xtf004 于 2022-5-27 09:19 编辑
转眼间,从事消费电子行业也有十几年时间了。很幸运,刚毕业就能进入当时的行业龙头,更幸运的是公司高层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最主要还是降成本)。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工作,本人也有幸参与了其中的几个项目,中间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失败的无奈。我从中挑两个印象最深刻的分享下。
第一个是IGBT的国产替代尝试,结果都是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失败,不管是我参与的团队还是公司的其他团队。我记得当时在用IGBT型号是德国英飞凌IHW或IR20T120,国产型号至少尝试了3款,最后主要都是两个测试不达标,一个是温升测试,一个是能效测试。由于当时我们的产品在国内是没有EMC要求的,因此EMC当时是没有做测试的。我怀疑就算测EMC,相关的测试在当时也是很难通过的。
第二是触摸芯片的国产替代尝试,经过反复整改、调试,这次总算有个好的结果。UI板上当时主要用的是两款国外按键触摸处理芯片,一个是Freescale,一个是Cypress的,都是集成方案的,在当年包括现在都是很有竞争力的,性能不错,就是有点小贵。国产替代芯片是BYD的一款触摸芯片,在替换过成中主要遇到的也是两个问题,一是溢水测试-就是水的干扰问题,第二个是浪涌测试,芯片经常被打穿。经过大半年的整改,反复调整电路板参数,反复修改软件,BYD也改进了好多版本的芯片,产品最终量试。我记得BYD的FAE基本是常驻我们公司,这种精神让人钦佩,这也是BYD后面获的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以上是我刚参见工作时有幸参与的两个项目,也是我印象最深的。时至今日,我参与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半导体部件用到了国产的,从电源芯片到MCU都有国产的身影,甚至一些半导体功率领域也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我相信国产芯片的发展道路虽有点曲折,但前途一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