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以来,“芯片”一词在我国大众的视野里出现地愈加频繁,“芯片要自足,不要被国外特别是美国卡脖子”越来越成为高层和大众的共识。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冠疫情让芯片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芯片使用量的剧增(产品智能化、小型化、集成化)导致缺“芯”也成为很多行业的常态,在此“恶劣”的情形下,“假”芯片也该粉墨登场了。
芯片设计造假可能性不大,不会有公司专们去设计假的芯片去提供给客户,起码到目前为止我没听过,我国世纪之初轰轰烈烈的“汉芯”造假事件,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但设计也并没有造假。
晶片制作造假也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晶片制作过程是芯片周期中最复杂的一个,需经过湿洗、光刻、 离子注入、干蚀刻、等离子冲洗、热处理、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电镀处理、化学/机械表面处理、晶圆测试等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晶圆的成品率,并且生产环节环环相扣,需要大量不同的上下游厂家合作完成,且每一环都有严格的标准,这些厂家没有做假的动机,也很难有办法去做假。
晶圆生产出来后测试合格的去生产芯片,但是还会有些晶圆厂会把未经过测试的晶圆卖给需要裸片的厂家,并由后者自己测试。但后者通常没有好的测试设备,同时为省钱减少测试项目,致使一些本来在半导体厂不能通过的芯片用在了最终的产品中,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有心人便利用这些空子并发展出专业造假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害的一些中小公司赔光了利润。不可否认,假元器件已经成为供应链的毒瘤。
说到封装,简单点来讲就是把Foundry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裸片(Die)放到一块起承载作用的基板上,再把管脚引出来,然后固定包装成为一个整体。它可以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相当于是芯片的外壳,不仅能固定、密封芯片,还能增强其电热性能。封装是最容易造假也是市场上造假的重灾区。像旧片翻新、狸猫换太子等,是客户最需要去防范的。
讲完什么是假芯片,那做为工程师怎么去识别呢?首先是看外观,像芯片表面有无打磨痕迹、芯片管脚是否“银粉脚”等,其次做电性能测试,像I/O口的驱动电流、芯片的整体功耗等。做为采购人员,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芯片,源头上减少购买假芯片的可能。
从芯片设计、晶片制作、封装测试等环节按相应的标准及规范进行,而且是一个制造企业完成。
或者说只要按照标准和规范制造就是“真”,问题转到了制定标准和规范的一致性了,这是人类永远不会一致的。
不同标准和规范对应不同的所谓真真假假。
说白了,就是人类的消费需求各不相同,相对就有了真假。除非明明白白彼此告知,就不会说你是“假”的了。
看来,真假的根本在于诚信,比如芯片,制造者明明白白告诉使用者遵照执行的芯片标准和规范,使用者遵照执行,遇到不可预计的缺陷问题,要么反馈给制造者共同排除和改进,要么选择其他制造者的芯片。还会是这样假货泛滥成为浪费时间的大讨论吗?
呵呵,理想而已......人类没有“假”何来“真”?《老子》有道无与有的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