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筱风 转自:环保PLUS
零六年到一六年,分别在央企,国企,外企三个企业一共做了十年的采购,到今年初彻底放下过往,响应国家号召走上自己创业之路了。回顾一下过去当采购的十年间的得与失,也许只是自家之谈,就权当给大家做个参考了。
一、公司平台不是自己的本事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作为采购人来讲,往往因为身在此山中而忽略这个道理。
我之前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似乎也是谦虚谨慎地对待各个供应商,不仅仅是因为采购策略,比如对着瓶颈类供应商就多维护些关系,对杠杠类供应商就多要求些权益(当然,这是对公司而言的事情啊),还尽量做到对供应商、对业务员一视同仁,不朝南坐。
当我真正离开采购岗位时,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还不够,体会还不深。大公司特别是大公司的采购给你提供了的平台,不仅是硬件上为个人提供了背景的厚薄,位置的高下,合作的底气,谈判的底牌等等,还提供了很多软实力让我们做采购的人以为是自己的本事而并不意识到这并不是。
有几个我体会较深的:
1,自信心。我曾自认为自己不缺乏自信,最早在那个央企当项目采购经理的时候,才是刚出茅庐的大学生,负责单个动辄上千万的采购金额,与参与投标我们公司项目的分包商老总们侃着以万计价的生意,也毫不胆怯毫不脸红,感觉良好并充满自信。其实,这不是自己的本事,我并未具备如此之自信,像现在放下平台光芒的我,即使去跟路边的小广告公司打交道,都在忐忑到底别人会不会有空接待一下我?自信心,是公司平台给自己的错觉。
2,商务能力。我比较自豪的是在那个国企时,在某年的年度价格谈判上,成功地应用“红白脸”的策略,将某个采购零件的单价从24万谈到21万每套,一年为公司下降了成本一千多万,获得老总的赞许,对我的商务策略大加表扬。对的,我是特地思考并应用了一个谈判技巧,让另一位采购法务的同事同时参与我和供应商的谈判,他在一旁一味的要求合同条款,寸土不让,我在旁边帮助供应商圆场,旁敲侧击让供应商主动降价,最终获得价格上的突破,而其实法务对我们这个合作一点要求都没有。更多采购干货关注采购帮微信公众号 在我后来与该供应商沟通的时候,他说,这个情形他早预料得到,但是为了保持合作,不得不如此。这个事情再次告诉我,我的所谓的商务能力,谈判技巧,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作用,而自己并不是真的具备这个本事的。
还有其他,比如说业绩,一年节约了多少多少成本,出了公司平台,那也过往烟云了;比如说人脉,离开公司平台,那也云淡风轻了。
公司的平台越好,对自己的能力错觉越强烈。我所谓的能力,在这方面并无长进,如竹篮中水,抬起来就逐渐漏空。反而是在遵循制度,依照流程,准时上班,着装礼仪等等这些看似旁枝末节的小事,最终留下来了给自己。
这是在平台和本事之间,我觉得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一些,或者,我当时应该更加少利用平台资源,多锻炼自己本事。如何尽早明白这个事情,和如何避免这种状况,或许各位会做得比我更好得多。
二、人品和职业发展
人品包括了太多内容,特别是做采购,我总结能力有限没法细说,不过你们应该都懂的。
1,对于工作中的人品,忠诚敬业,负责合作,这已经算是人品中的涉及工作的好几个要素了吧。我不能说有这些品德就会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正好相反,老实单纯的人在采购部门是很难找到上升空间的。
我曾经有点耿耿于怀的就是看着跟我一起进来的同事,渐渐都升职成了中层乃至高管,而我管着自己的那块业务都七年了,还是原地踏步。不会说故事,不会谈业绩,这是我在多年的采购工作中失分的地方,所以同样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增长。
但是,不能因为没受到提拔,得不到重视就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得过且过。比如我们做采购的人最吐槽的是,我为公司节省了这么多这么多成本,这就是给公司额外创造的利润啊,而老板连个百分之一都不会奖励给我们(话说你们这些采购的,百分之一是很大的数字了好伐)。不管如何,在其位谋其职,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这是应有的表现。
再后来,我发现公司里面领导层换了好几波,而干活的还是原来那几个人。你们说这样子算是得是失?
2,对于生活中的人品,欲望越多牵绊越多,得到越多失去更多。对于做采购的人,如此敏感的职位,其实是真的很难把握自己的心态的。有段时间我和同事们经常感叹,我们挤着两块钱的公交车,拿着两千块的工资,谈着两千万的生意。干着干着都感觉自己人格分裂了,常常会有一个念想,电光火石地闪过,想通过出卖公司利益换成个人利益。
但是千万别,好的做法是很难持之以恒,不好的做法却最是易发难收。我很庆幸的是自己自己从每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时,走的都坦坦荡荡。我不是说要做到另一个极端啊,我也会收点供应商的小礼物,随供应商出去吃个饭喝个酒甚至唱个歌之类的,但与任何一家供应商关系再好,也不要用公司利益来交换个人利益,这个底线或者是尺度自己把握好。
3、积累的口碑比积累的财富更重要,内心的安宁比欲望的满足更重要。个人之谈,或者你们会有更积极和正确的想法和做法。
三、心态和节奏
做采购重要的两个感,成就感和节奏感。
思维理念,都是非常先进而且经实践证明的,但是我们回到公司的工作岗位上,能应用多少是个未知数。首先领导是否支持,其次供应商是否配合,再次是效果是否明显,最后是做好了有无奖励。我估计总会有一个或多个环节让我们尝到挫败感而不是成就感。
节奏感这个东西更玄妙了,我只能说说我的几次离职感受。最早离开那个央企,那是因为我觉得大公司有些制度太僵化了,年轻气盛的我有些不服气;后来离开那个国企,那是因为我觉得当时没有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了,不想混日子的我想到逃离;再后来我离开那个外企,那是我觉得采购工作没有新鲜感了,趁着国家提倡创业的时机自己溜走了。
总的来说,还是工作的节奏跟思想的节奏对不上,那就改变自己呗。
做了十年采购,看了如此多光怪陆离的现象,经历如此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认识了如此多鱼龙混杂的商人,我没得到什么,也没失去什么,只有这十年的经历,成为我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