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8岁的Facebook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坦承,创办Facebook的目标不是让我们交流,而是让我们分心。“思考过程是这样的:‘我们如何尽可能多地占用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他说。
帕克(已于2005年离开该公司)解释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Facebook的设计者们利用了“人类心理的一个弱点”。他说,每当你给帖子或者照片点赞或评论时,“就相当于注射了一点多巴胺”。Facebook是帝国中的帝国,如此说来,它是建立在一种分子之上。
多巴胺于1957年被发现,是大约20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神经和体内其他细胞之间传递紧急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同骑着单车在车流中穿行的信使。这些神经递质确保我们的心脏不断跳动,确保我们的肺不断呼吸。就多巴胺而言,它确保我们在口渴的时候知道去喝水,或者试图生育后代,以便我们的基因在我们死后也能延续下去。
20世纪50年代时,一项研究显示,帕金森病(这类神经障碍的症状包括震颤、行动迟缓和躯体僵硬)是多巴胺缺乏所致,于是,多巴胺被认为主要与身体运动有关。但到了80年代,这一观点发生改变,因为神经科学家沃尔夫拉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对老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在中脑内部,多巴胺涉及我们做出某个行为而得到的奖赏。多巴胺似乎与渴望、野心、上瘾和性冲动有关。
舒尔茨和同事把几块苹果放在隔板后面,结果立刻发现老鼠在吃苹果时产生了明显的多巴胺反应。舒尔茨说,这个多巴胺过程(出现在所有昆虫和哺乳动物身上)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预期自己在做出某一行为后会得到奖赏;如果的确得到了奖赏,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反之,动物就会对这种行为做出调整(那块肥皂看起来美味可口,但咬了第一口发现不能吃,以后就不会再去咬了。)舒尔茨说,尚不清楚多巴胺是否会产生愉悦感。但这没有损害多巴胺作为“快乐赐予者”的名声。
通过预期我们在需求和渴望得到满足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多巴胺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去满足这种需求和渴望,不管是打开暖气,还是参加轮盘赌博。在图片网站Pinterest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纹身图片纹的是多巴胺的化学符号,亚马逊的虚拟货架上也摆满了旨在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的饮食类书籍。
“我们在大脑中发现的一个信号解释了我们最为深刻而复杂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时常参与其中。”现为剑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的舒尔茨说,“我能明白公众为什么对多巴胺如此感兴趣。”
如此一来,不同于默默无闻的“同事”去甲肾上腺素和天冬酰胺,多巴胺变成了一种明星分子。英国临床心理学家沃恩·贝尔(Vaughan Bell)曾把多巴胺称为“分子中的金·卡戴珊”。在一些小报上,多巴胺已经成为具有神奇功效的物质。《太阳报》取了这样一个文章标题:“纸杯蛋糕会不会像可卡因一样令人上瘾?”这篇文章引用了一项研究,称受试者看到他们喜欢的食物图片时,眼窝前额皮质会释放多巴胺,“可卡因上瘾者看到一袋毒品时,受刺激的也是同一个大脑区域”。
不过,最常利用多巴胺来抬高自己的是硅谷。硅谷企业把多巴胺奉为“秘密武器”,正是有了它,APP、游戏和社交平台才有了“粘性”。用投资者的话说,粘性就是“潜在的获利机会”。
“在心理劝诱技术兴起的一两年之前,多巴胺就已经在文化思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吸引力。
”28岁的多巴胺实验室(Dopamine Labs)联合创始人拉姆齐·布朗(Ramsay Brown)说。多巴胺实验室是一家备受争议的美国初创公司,它承诺可以大幅提高任何跑步类、减肥类或游戏类APP的用户使用率。布朗说,“多巴胺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分子,就像是性爱、毒品和摇滚。关于这种分子,虽然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但当你说到‘多巴胺’的时候,人们会立刻竖起耳朵,而当你说到‘脑磷脂’或者‘谷氨酸’的时候,人们的兴趣就没有那么大。多巴胺是众所周知的快感传导物质。”
但就像卡戴珊一样,媒体对多巴胺的报道并不总是正面的。在2017年一篇题为《技术有多邪恶》的文章中,《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道:“科技公司知道是什么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飙升。他们的产品采用了‘劫持技巧’,把我们引诱进来,形成‘强迫循环’。”布鲁克斯还写道,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会提供不定时的奖赏,这一技巧在很早以前就被老虎机制造商所采用,因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在研究中发现,强化老鼠学习行为的最好方法,是随机对它进行奖赏。
“赌徒觉得自己走运的时候,就会释放多巴胺。”纽约大学教授娜塔莎·舒尔(Natasha Schüll)说。这就是Facebook大获成功的秘诀:我们不由自主地查看这个网站,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得到社会认可的美妙“叮叮”声什么时候会响起。
这种随机性正是多巴胺实验室的核心,这套系统可以被纳入任何旨在培养习惯性行为的APP中。
例如,在一款跑步类APP中,这意味着进行鼓励的时间是随机的——不管是击掌庆贺的徽章,还是抛洒五彩纸屑——而不是用户每跑完一次任务都会得到奖励。“当你跑完的时候,这款APP会询问我们的系统,如果我们这时更加热情地向他表示祝贺,他是否会感到惊喜。”布朗解释道。多巴胺实验室的专有人工智能系统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奖赏时间表。“它也许会说:他已经有所预料了,所以现在不要给他奖赏。或者它会说:给他奖赏吧!”
虽然奖赏看起来微不足道(就连老虎机,其随机奖赏至少还是以钱的形式,这比任何数字徽章都要诱人得多),但布朗说,这家跑步类APP公司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成效。“如果方法恰当,用户的跑步频次将平均提高30%。”目前拥有10位客户的多巴胺实验室,在很多其他类型的APP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效果。一款鼓励用户记录饮食状况的减肥类APP,在整合了多巴胺实验室的系统后,饮食记录率增加了11%。还有一个小额贷款类APP,其用户按时或提前还款的频次提高了11%。此外,布朗还说,“有一款反网络欺凌的APP,我们会向用户发送GIF动图作为奖赏,而通过控制奖赏的时间和频次,年轻人彼此发送鼓励信息的频率提高了167%。”
“心理劝诱技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对于这一点,人们才刚刚开始理解,但吸毒者和烟民们早已熟知多巴胺系统有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人们的习惯。从安非他明,到可卡因、尼古丁,再到酒精,任何一种使人成瘾的麻醉药物都会影响多巴胺系统,使多巴胺的释放次数远超平时。这些药物会在连接奖赏回路和前额皮质(帮助人们克制冲动)的神经通道中肆虐。服用得越多,就越难戒除。
“这些异常巨大的奖赏在大脑中不会被过滤。它们直接进入大脑,形成过度刺激,使人上瘾。”舒尔茨解释说,“这时,我们就会失去意志力。进化过程还没有让我们的大脑为这些药物做好准备,所以它们变得不可控,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正在滥用一种有益且必要的系统。我们不应该这么做,哪怕我们有能力这么做。”多巴胺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在某些帕金森病药物的副作用中得到了体现。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导致多巴胺在大脑中泛滥,把接近10%的帕金森病患者变成了赌博成瘾者。
布朗和同事已经意识到他们是在玩火。他们声称,已经为企业和APP客户制定了一个健全的道德框架。“我们花时间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产品和动机。”他说,“道德测试是这样的:这在该APP中是否奏效?这是否会改变人们的行为?这款APP是否有利于人类繁荣?如果不是,它是否至少没有让人们的情况变得更糟?”布朗声称,多巴胺实验室拒绝了跟博彩公司和免费电子游戏开发商的合作,他们希望利用该公司的服务让玩家形成习惯。
只是,出于好意的策略常常会导致意料之外的后果。“我不知道(这些APP)是否会让人上瘾。”舒尔茨说,“但行为经济学背后的理念在于,我们能改变他人的行为,不是通过药物或者直接打他们的头,而是让他们身处特定的环境中,对于这一点,仍然存在争议。我们告诉他们,什么东西对他们有利,哪些事情具有风险。通过某些系统来训练人们针对特定的行为释放多巴胺,可能导致人们离不开那个系统。我不是说科技公司在做坏事。他们也许是在帮忙,但我会保持警惕。”
不过,布朗认为,利用这些系统产生正面影响,这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方法,可以进化人们的头脑,通过一种天然分子来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我们能弥合愿望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开发出提高人类能力、有益于人类繁荣的系统。”他说,“我们的产品也是一种老虎机,一种能影响你行为的老虎机。”
多巴胺的作用
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多巴胺是大脑的“单车信使”,它携带着很多不同的信息,我们现在只了解其中的一部分信息。
通过识别奖赏与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多巴胺在学习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除此之外,对运动控制而言,多巴胺也至关重要,而且在记忆、注意力、情绪、认知和睡眠方面,它同样发挥了作用。
近期的研究显示,多巴胺水平是人类和其他猿类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内纳德·赛斯坦(Nenad Sestan)和安德烈·苏萨(André Sousa)发现,在人脑纹状体中,1.5%的神经元会产生多巴胺,是猿脑纹状体中的三倍。
“我们还不确定我们的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人类、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目动物大脑之间的差别。”赛斯坦说,“但我们猜测,这些细胞可能促成了人类所独有的一些认知和行为。”

来源: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