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铁,拉近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8.jpg 8.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7n18w85udp8dho8xn.jpg)
可是,高铁千好万好,有一点却始终困扰着乘客,那就是高铁上面的手机信号难题。
乘坐高铁的时候,漫漫旅途,寂寞难耐,你一定会掏出手机,以此来打发时间。
![9.jpg 9.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7l6b97gizbgieo7e9.jpg)
不过,你经常会发现,手机信号很不稳定,时好时坏,甚至有时候干脆彻底无信号。
![10.jpg 10.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7q1y8l72qkrq827zu.jpg)
在这种信号质量下使用手机,只能勉强聊聊微信,看看网页。看视频的话,会频繁出现卡顿。玩游戏就更别想了,一定会坑死队友。
![11.jpg 11.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7apc1oiyium0miu3r.jpg)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高铁上手机信号会这么差?这个难题真的无法解决吗?
今天,作为通信老司机的小枣君,就详细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12.jpg 12.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7it6f4du3sm6qj6jm.jpg)
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十年之前的2008 年。这一年很重要,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2008 年之前,我们长期处于 2G 时代,使用的是 GSM 和 CDMA 网络。智能手机刚刚起步,我们的通信方式,还是以电话和短信为主。
从铁路的角度来看,2008 年之前,我们还没有高铁,铁路出行,基本上都是乘坐普速列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
![13.jpg 13.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gr0tabza06anqrzr.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21-499545678.jpg)
普速列车,运行速度基本上在 80-120km/h左右。
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京津城际,正式开通,时速 350 公里。由此,正式宣告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14.jpg 14.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poqs31m5kmfrj55m.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18-1832812967.jpg)
不久之后,通信这边也发生巨变,2009 年 1 月 7 日,工信部正式发放 3G 牌照,中国进入 3G 时代。
![15.jpg 15.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eihi0kjpp8p5jnrv.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20-638369712.jpg)
经过十年的发展,从京津城际,到武广客专,再到京沪高铁,新的高铁线路不断开通,如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接近 3 万公里。
而通信方面,经过短暂的 3G 时代,中国很快迈入了 4G 时代。现在,4G 网络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
以上是背景知识铺垫。接下来,进入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响信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基站数量。
2008 年,全国基站总数大约是 641100 个。
看上去这个数量很多,但实际上,按面积平均一下,就不多了——平均每平方公里仅0. 07 个基站。
而且,这些基站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村镇。铁路所经过的区域,多为人烟稀少地区,基站密度更小。尤其是山区,受地形影响,信号会更差。
![16.jpg 1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vhzhg6g4vfshf1z4.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22-191082423.jpg)
2008 年之后,进入高铁时代和 3G/4G 时代,我国基站数量大幅增长。根据 2017 年底的数据,我国基站总数是 604 万个,其中 3G/4G 基站总数为 447 万个。平均每平方公里 0.63 个基站,是 2008 年的 9 倍。
![17.jpg 17.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su58dg5itk4b5to4.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31-567954485.jpg)
所以,除了极少数非常偏僻的地区之外,大部分铁路沿线,我们也都实现了信号的覆盖。
![18.jpg 18.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448voh09dgxszcdteb1.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20-1635573726.jpg)
在山区修建和维护基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如果说普速铁路运营商不太重视的话,高速铁路的信号质量,运营商是不敢不重视的。
很简单,作为国家名片、地区名片的高铁,它上面的信号质量,不仅代表经济效益,更意味着社会影响。如果高铁上自家信号不好,不仅影响用户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品牌声誉。
所以,运营商是愿意为高铁信号改善投入资金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事情,光靠砸钱建基站,不一定有用。
![19.jpg 19.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09vfqthamlprlai8pf.jpg)
高铁基站的建设,和普通基站有很大不同。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54-719837948.jpg)
高铁沿线的网络覆盖,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公网方式和专网方式。
公网方式,是将高铁沿线的覆盖,融入周边大网统一规划和考虑。也就是说,利用周边已有的基站进行覆盖,只不过稍加优化和调整。
专网方式,采用的是单独组网,即高铁专网和周边大网分开,除车站外,高铁专网基站和周边大网基站不设邻区关系,避免发生切换。
![20.jpg 20.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09vctcd42tb2zz7l9c.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19-118241503.jpg)
公网方式
(红色为周边常规基站)
![21.jpg 21.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09wq8psme7vvtetmgs.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40-371116493.jpg)
专网方式
(绿色为高铁专用基站)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邻区和切换。
我们在走路或坐车时,是处于运动状态。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也就会从一个基站范围,到另一个基站范围。
如果你正在打电话,或者正在上网追剧,为了不让你的电话或网剧中断,系统会进行自动切换。
看这个图,就明白了:
![22.gif 22.gif](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09v9nww40tee99ctwp.gif)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53-526276987.gif)
切换分为软切换和硬切换,涉及的技术有点复杂,今天不深入研究。总之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不掉线”。
如果用公网方式,好处是节约了投资。坏处的话,就是即使做了优化,效果也很有限,容易受公网其它基站的影响,导致掉线。(简单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所有基站的频点都是一样的,手机容易“跳来跳去”。)
专网就不一样了,可以理解为独立的一张网络,享受 VIP 服务。因为专网和公网的频点都不一样,系统上也会做配置,不允许你去“勾搭”外面的公网基站,所以你必须老老实实待在专网里面,掉线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23.gif 23.gif](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0isiii31j4dhjym44.gif)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39-1357019649.gif)
专网下的高铁信号
(蓝色块=高铁列车行驶模拟)
切换的成功率,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
![24.jpg 24.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0ymz447qzzatlmddf.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47-1272056626.jpg)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一个普通 WCDMA 基站的覆盖范围(1950Hz,郊区,天线挂高 45 米),是979 米。
![25.jpg 25.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0v55q94c97c7p9p7x.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21-155478072.jpg)
WCDMA 天线挂高对应覆盖半径(郊区)
人走路的速度,每小时 6 公里(每分钟 100 米)。
汽车的速度,就算是高速公路吧,每小时 120 公里(每分钟 2000 米)。
高铁的速度,每小时差不多是 350 公里(每分钟 5833 米)。
![26.jpg 2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0guf5giv55tytdyuf.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17-1323386139.png)
按人的运动速度,跨区切换的时间是充足的。汽车也问题不大。但是,高铁的话,根据切换算法时间的估算,3~6 秒就要发生一次切换。这样的频率,是非常考验系统覆盖和性能的。
![27.gif 27.gif](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1zf5x5q5h5wd5rj6f.gif)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22-1037579856.gif)
一不小心,切换就失败了,你也就掉线了。
高铁的高速度,除了会带来频繁的切换之外,还有一个很要命的,就是多普勒效应。
![28.jpg 28.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1gqjenqksjo91vo5q.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52-1438924555.jpg)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公式
最痛恨公式,我就不介绍了哈!简单来说,多普勒效应的意思,就是手机运动的速度太快,信号都追不上了。。。当信号到达的时候,已经错位了。。。
![29.jpg 29.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1e2ym1t54yxoot0y1.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53-971851318.png)
速度越快,多普勒效应越明显,频率越高,多普勒效应越明显。针对高铁 +4G 场景(4G 的频率高于 2G),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
以 350km/h 的时速为例,在 GSM 900MHz 频段,多普勒频移能够达到 300Hz;在 WCDMA 2000MHz 频段,多普勒频移最高能够达到 650Hz。
尤其是 LTE 采用的 OFDM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对载波频率偏移更加敏感。
我画个图,方便大家理解:
不是 OFDM 的情况下,就是这样▼
![30.jpg 30.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1tcx66hgc6gyg6kyc.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54-1908184170.jpg)
OFDM 的情况下,是这样▼
![31.jpg 31.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2p41q90cpqo0lakcd.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93-560448845.jpg)
大家交错分开,占用的空间更小(提高频谱利用率),但是还是能分清对象(提取有效数据)。
But,如果因为多普勒效应,开始错位,就很难看清楚人了(错误增加)▼
![32.jpg 32.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2xvhhhggvv6vzhya1.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82-1758417900.jpg)
除了多普勒效应之外,还有多径效应等,也影响信号的传输。
虽然 3G/4G 会通过专门算法对这些效应进行抑制,但是效果有限。
不过,好消息是,到了 5G 时代,情况就不一样了。5G 的性能指标里面,明确指出,可以支持终端最高移动速度为 500km/h。除非是超级高铁(时速 1000km/h),不然 5G 都能 hold 住。
![33.jpg 33.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2oowwbwwyb4ot5avp.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294-228781453.jpg)
除了基站数量和密度之外,站址的选择,也是很大的一门学问。
高铁线路,呈狭长带状分布,区域跨度大,沿途经过车站、地面、高架桥、地堑、隧道和桥梁等多种地形、地貌。
![34.jpg 34.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095812on3mef29ncmc37zz.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19-808906167.jpg)
在明确具体的覆盖方案之前,需要结合地形场景、指标要求、列车速度,进行链路预算,确定站址以及站距。
架设基站,是不是离列车越近越好呢?
并不是,离得越远,信号的入射角越大,穿透损耗越小。垂直入射时,损耗最小。
![35.jpg 35.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4xuccaec6zr6attar.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48-365761998.jpg)
高铁车厢都是金属合金,无线信号的衰减很大。
所以,基站和铁轨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 50 米以上,最佳间距是 100-500 米。
![36.jpg 3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4dc8ix4kdkz886wf8.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23-1115753429.jpg)
天线的高度也有讲究,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是天线高出轨面 15 米,保证天线与轨面视通,保证天线朝向正对车窗。
![37.jpg 37.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4geq7mt6467ozt4j8.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30-1436377493.jpg)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坐高铁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基站天线了吧。它们就是故意这么架设的,方便信号能到达你的手机。
在直线轨道路段,相邻站点宜交错分布于轨道的两侧,呈“之”字状分布。在弯道路段,站点宜设置在弯道的内侧,提高入射角,保证覆盖的均衡性。
![38.jpg 38.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5ean42j6qraaq84rz.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07-1463349165.jpg)
最后一个问题,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会有大量的隧道,那么,隧道中如何保证信号覆盖呢?
![39.gif 39.gif](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5fzhtqmquqb2698np.gif)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03-1643288967.gif)
如果是短隧道,可以通过隧道口的天线,向隧道内进行定向辐射,进行覆盖。
如果是长隧道,就需要用到“泄漏电缆”。就是下面这个:
![40.jpg 40.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6g1mcey7nu2yj68m6.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59-198974241.jpg)
隧道电缆的高度,一般和高铁的中部窗口平齐。
泄漏电缆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
![41.jpg 41.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6e06rsv6kpsmkw403.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90-1512507285.jpg)
泄露同轴电缆
泄漏电缆的信号效果还是不错的,即使在非隧道环境下,也可以考虑使用(前提是不差钱,因为还要修挡风墙或屏蔽罩)。
![42.jpg 42.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6adaaeja654xdejqz.jpg)
挡风墙
在隧道里,通常也有小型机房,里面有 RRU 和一些信号中继设备。
![43.jpg 43.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6wjc5pcud8u8fe8ip.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85-2105107023.jpg)
隧道机房
好啦!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一定对高铁信号覆盖有了初步了解。
正如文章所说,高铁的移动信号优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克服很多技术困难。
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我们通信工程师的辛苦付出。
![44.jpg 44.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6jujidhdjzdp1p4at.jpg)
![45.jpg 45.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7cjfnyqpkycjqqszn.jpg)
![46.jpg 4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7bnnhna5kc45zhco5.jpg)
![47.jpg 47.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17/100307a9p0zmf5yfzx0hm0.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23-2063593089.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16-1411744589.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412-1874192172.jpg)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638-1074734687.jpg)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 5G 黑科技的加持之下,我们一定能彻底解决高铁上的信号难题,让大家享受畅快的网络体验!
来源:鲜枣课堂
![](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news/66372/201808/66372-20180816164206380-4829851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