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崛起国产手机,顺利的完成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过渡。由“华米OV”组成的四大国产手机品牌,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的认可,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手机行业也一次次真实上演了,而身为资深国产品牌的金立,却混的一体不如一天。
  早在功能机时代,金立就凭借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大手笔的营销投入,成为当时国产手机巨头之一。2005年,金立转型做智能手机,巅峰时期的金立手机出货量达到了8000万台,在当时国产智能手机初期,金立绝对是红极一时的国产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产手机的集体崛起,以及金立自产品方面缺乏创新,导致金立的手机业务步入下铺路。2017年12月份,金立被曝出陷入债务危机。为了自救,金立开始着手积极筹备资金,并且不惜通过关闭厂区,大规模裁员等方式尽最大可能缩减运营成本,但是和巨额的债务相比,金立的这些努力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资金链断裂危机,导致金立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没钱还债,加速了金立的全线溃败。为了筹钱,金立真的把能卖的全卖了,今年六月份,位于印度的金立子公司被Karbonn Mobile和Vohra两家公司收购。金立官网虽然还在,但采取“壮士断臂自救”的方式卖掉厂区后,使金立已经失去了的生产线,这就意味金立目前已经没有能力生产。尽管已经把产业变卖了,不过金立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却并没有改善。
  近日,为了讨要亏欠已久货款,近50家供应商围堵在金立公司总部。据财新网报道称,部分供应商被金立拖欠的货款,高达5000万以上,而且这还是众多追债的供应商中的其中一位。公司陷入生死危难之际时,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却并未现身,据媒体消息称目前他人在香港。究竟是在为了筹集资金,还是为了躲债,犹未可知。
  金立为了自救提出的二次重组被一再搁置、延期,就金立目前的现状而言,会有投资人接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金立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而且如果投资或收购金立,就必须承担起为金立偿还巨额债务,金立剩下的这块烂摊子,已经没有多少商业价值了。
  金立的垮台已成事实,董事长刘立荣也已经无力回天。金立,这家成立至今16年的国产品牌虽仍然在苦苦支撑,但是没有产品线、无法盈利,又没有投资人接盘,巨额债务已经把金立逼至无路可走了。回顾金立走到今天这种地步,除了产品缺乏竞争力,效仿OPPO和vivo巨额砸钱做营销的错误决策,也是加速了金立手机溃败的主要因素。怪不得不少网友吐槽称:“没有OV的命,却得了OV的病”。
来源: 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