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本上是在教新手面试官如何深入了解求职者的。但反过来,我倒是从中学会了很多面试的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面试必考题,到底问什么?
  来源:凌帠的管理世界 facebook              
https ://www.facebook.com/lingyi9999/
  面试时,有些标准题目是面试主管一定会问的。例如: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优缺点为何?你最有成就的工作是什么?你未来如何规划?......。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面试主管都只是照表操课,问完了事,并未深入去了解问题背后的涵义,若是如此,那又何必要问这些问题呢?
  求职者的兴趣如果是看书、听音乐、运动……等,对于你了解求职者的帮助是什么?你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去了解到,求职者是个怎样的人吗?如果不能?那为什么每次面试都要问这些问题呢?而大多求职者也早就准备好了标准答案──就是看书、听音乐、运动。好像所有人的兴趣都是一样的。
  这些标准问题,只要是看过「求职面试」这类书籍的人或是曾经面试过的人,应该都是耳熟能详。要准备怎么回答也不困难,到处都可以找到参考资料,那为何有些人就是不准备呢?
  一般人听到问题后,应该都会先想一下,然后再回答。如果他毫不犹豫、不假思索地就能立刻回答,这其实是有点异常的。这个答案恐怕是早就准备好,等在哪儿的,所以才能不假思索的就说出来。这时他的答案不是真实的机会就很高了。
  而回答不出来、或是需要思考很久、讲得零零落落的人,除了他不重视这次面试外,也代表他做事不会事前准备。为了自己的前途,这么重要的面试都不准备,那么你想他未来工作时,有可能会事前规划、搜集资料、预先演练吗?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并不容易,也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若你直接问求职者的个性如何,得到的答案大多都不是真实的。那我们要如何知道这位求职者的个性是积极还是懒散、有毅力还是会半途而废、有企图心还是胸无大志、是急躁还是沉稳、是开朗还是内向、是合群还是孤僻、是喜欢与人接触还是喜欢独来独往……。
  面试当场的表现,常常会与平时不同。一位平时容易相处又爱讲话的人,面试时,常常会表现得文静且不多话。很多人在台上与台下的表现经常判若两人,面试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千万不能以面试当场的表现来推断求职者的个性。
  我们可以藉由求职者对这些标准问题的回答中去发现背后隐藏的意义,这样才能真的了解他真实的性格。以下就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来做说明:
  你的优点及缺点是什么?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虽然几乎每位求职者都会先准备好答案,但如果你面试当场直接问他,只要问得稍微深入些,就很少有人能够继续依照原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来回答。尤其在回答自己的缺点时,求职者几乎都会先思考一下,才会回答。所以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优点,而在缺点。
  很少会有人告诉你他真正的缺点是什么,也或许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大家常会说的缺点有:太正直了、太积极了、太爱助人了、太……。这原本是个优点,但表现过头了,就变成了缺点。采用这样的说法,对自己比较不会造成伤害。因为,只要自己稍微控制一下,缺点马上就变成优点了。
  当求职者说出他的优缺点时,譬如说我的优点是很「积极进取」,此时要特别注意,每个人对名词的定义可能不太相同。他说的「积极进取」可能和我们认知的很不一样,所以不要听到我的优点是很积极、很乐观等名词就相信了,要请他「举例说明」,才能了解真正的意涵,并了解这些优缺点在程度上的差异。
  有一个状况很有意思,发生的机率也很高,就是求职者回答的优点与缺点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说,如果他说他的优点是做事很积极,那么他的缺点就是有时做事太积极了,别人会受不了,常造成别人的反弹。
  当发生这种情形时,他说的优缺点,其实就是他个性上的最大特色。这时他的优点,指的就是他对自己的看法;而他说的缺点,就是别人对他的看法。奇怪的是,如果这是他的优点,那么为何别人都不认同,如果这是他的缺点,那么为何他又一直坚持己见。事实上,他是位个性急躁的人,自我控制能力不佳,当与人合作时,不会去考虑别人的立场,只顾自己是否能够达成。你可千万不要误会他是一个做事积极、有效率、别人常追不上他的进度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听到的就会是大家对他的赞赏,而不是抱怨了。
  你平时的兴趣或嗜好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要了解求职者喜欢些什么,而是要了解求职者是否是个做事能持久深入的人。
  最常见的兴趣是,听音乐、看书、打球、上网……,面试主管听到这些答案,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听太多了,都麻痹了,反正兴趣大家都差不多。
  若简单的只从这些兴趣的性质上来分类,大概可分静态的或是动态的、是可以独自进行、还是需要团体活动,我们可藉此来对他的个性有个初步的了解。
  要确定求职者的兴趣或嗜好不是参考范本编出来的,或只是随口说说的,就要对他的兴趣做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他的兴趣,他投入了多少、有多深入、了解多少、多常进行。面试主管本身也要能多才多艺,才有办法深入去问。如果对方说他喜欢编曲,而你不懂乐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问下去。就像是你不懂设备,却去面试设备工程师,他说的名词你都听不懂,是很难去判断他的程度如何的。
  如果是喜欢读书,可以问他最近读了哪几本书、可否推荐一本他认为的好书。如果他只是随便说说,那么他将讲不出任何一本书名来,或是说不出这本书在阐述些什么。有些人会说其实他是喜欢看杂志,这也没有关系,那他是喜欢看哪本杂志呢?是专业杂志吗?还是八卦杂志!
  如果他喜欢听音乐,可以问他喜欢听哪类的音乐,这类音乐的特色是什么?有那些代表人物与作品?如果说不出来,那么听音乐就不是兴趣,只是他打发时间的活动而已,也可能只是当成背景音乐,根本没注意在听。
  自从网络兴起后,很多年轻人会说他的兴趣是上网,那么你要特别注意他是否将工作以外的时间都花在网络上,也要了解他上网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是否属于宅男或宅女一族。这些隐生活者,偏向个人主义、喜好图片影像、数据搜集力强、独立生活、好享乐、喜欢自我表现并乐于分享。信息与电子产业的年轻工程师属于宅男的比例相对偏高。他们不喜社交活动,活动力较差,喜欢独立作业。
  喜欢运动的人,可以说明他具有良好的体能与行动力,不喜欢运动的人不会适合外勤的工作,尤其是业务。但从事劳动力大的工作者,平时的嗜好也有可能不会太剧烈。
  要了解求职者运动的种类、程度如何、运动的频率、花费多少时间,才能知道喜欢运动是不是随便说说的,或是那早已是陈年往事了,现在早就不运动了。
  兴趣是踏青、喜欢到户外走走,没有甚么特别目的,只是喜欢大自然。这样的人比较有活动力,不喜欢受约束。
  一个人对待自己兴趣的态度,与对工作的态度其实是相同的。一个能力好的人,大致上,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会表现良好,尤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会表现得更好。
  一个人如果连兴趣都没有,就表示不曾关注过什么事情,平时对事物不会投注心力,那么对于工作又怎么会投入呢?如果对自己的兴趣嗜好都只能粗浅的去尝试、表现不出什么成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对于工作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一个人的兴趣还要注意他只是想要休息、打发一下时间而已,还是会认真的去做。
  兴趣如果是喜欢看电视、上网浏览、看小说、看动漫……等等,这些属于比较不花大脑的事情,只是想要放松、休息、打发时间。他的个性就可能较不成熟,没有思考的习惯,会显得较为幼稚。
  如果求职者有明确的兴趣,就要去了解他这个兴趣是否维持了够长的时间。能够维持长期兴趣的人,比较有恒心与毅力。因此,能否维持一个长期的兴趣,代表着能否持续的对工作投入。
  除了要了解兴趣的持续时间,还要了解对兴趣投入的深度。对自己兴趣能够深入的人,比较有研究精神,也较能专心,能够表现出专业程度;而一个兴趣广泛又不深入的人,做事可能三心二意,没有耐心,难以建立专业。
  如果你对自己有兴趣的事情都没办法深入持久的去进行,那我们又怎敢期待你在工作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你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的期许,或是希望达到什么成就?
  这个问题是想了解求职者的「企图心」。
  如果回答「想在目前的工作上稳定的发展」,表示求职者没有很大的企图心。你会发现他在过去的工作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成长的空间,能把工作做好就满足了。这样的人,要不是能力到达了瓶颈,就是个性不积极,对于未来才会以稳定作为最重要的考虑,不会想要晋升或是扩大专业领域。
  未来想「继续进修」不一定就是很有学习意愿的人,要看他目前的学历与程度。一般学历好的人若未来想要进修,很可能一两年内就会去实行,那你录取他很可能没多久就会离职;而学历不好的人未来想要继续进修的话,没自信的机率比较大,他的程度可能较差、学习能力也不好,想要藉继续进修来让人认为他虽然目前学历不好,但未来却可以弥补过来,这样的人,最后很少人会真正去进修的,你对他也不必存有太大的期望。所以一位来求职的人,却告诉你他未来想要求学,除非你要找的是临时人员,否则你为什么要录用他。
  而一位有企图心的人,会提出未来想达到的职位或成就,会站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合理的向上提升,不会好高骛远,定出遥不可及的目标。这点与许多人的制式回答有着很大的不同,许多人的标准答案常是:「希望进公司后能努力学习,并在最短时间内学会职务上应具备之各项技能;中期则希望能提升专业能力并朝管理阶层迈进;未来则期望自己成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经理人。」
  一个漂亮的规划,必须根基于目前已有的基础上,并搭配着合理的动机,如果自己没有个三两三,个性又不积极,过去也没做出个成绩出来,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着什么,那这个职涯规划可就只是个文抄公,一个没有意义的标准答案罢了,要不就是遇到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只会想象而没有动作。
  同样的,太明确而详尽的人生规划,也可能是有问题的。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或每一个步骤都规画得有条不紊,甚至连自己过去,也都是照着这个规划一路走过来的。那么,这个规划要不是抄来的,他就可能是一位「说得一口好工作」的人。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样的人,都是口才一流、信心十足,讲得头头是道,做法合乎常理,感觉上就是一副能达成的样子。但实际执行起来,就会发现落差非常之大,说到底,他就只是一个说得到,却做不到的人。
  有不少人未来的目标是「想创业」,尤其是刚出社会没多久的人。很可惜,他们大多是有目标却没有想法,自己都还没建立任何专业,就想当老板,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达成。如果你问他想创怎样的业,他如果说是想开个饮料摊、早餐店、租书店或加入连锁店的经营,这些进入障碍低又跟目前工作无关的创业,代表他不但没有企图心,也无心投入目前的工作。
  一个真的有能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想要创业的人,才不会告诉你他想要创业,因为,他会担心,录取后你可能会不时的提防着他,或是,你根本就不会录用他。
  你在工作上最有成就的事(最大贡献)以及最感挫折的事?
  怎样才会有成就感?顺利达成目标、成果超过预期或是解决重大问题都会有成就感。相反的,未能达成目标、成果未如预期或是不能解决重大问题时就会造成挫折感。
  达成的目标有多大,解决的问题有多困难、目标是如何达成的、挫折又是怎么造成的,了解这些状况,就能知道求职者在过去经历中,是否曾负责过重要的职务,还是只是个配角或是跑龙套的。
  我们可以观察他在陈述有成就感的事时,是否会过度吹嘘、表现得过度骄傲;或是陈述挫折时,能否面对挫折、调适心情、是否能自我检讨,还是都怪罪于他人、能否提出改善作法、累积经验,可以藉此来了解他的个性。
  业务人员的成就感应该表现在「业绩目标」的达成,若不是,则可以反问他业绩达成状况如何,为什么他的成就感不是来自业绩的达成?
  若讲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或挫折,就代表他过去在工作上未曾负责过重要的事务,或未承担过责任,这样的人即使工作多年,也不容易累积到什么经验。
  你希望未来主管的管理风格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问他跟之前主管的相处情形。
  求职者所期望主管的管理风格,就代表着他能力上所欠缺的部分,也就是他的缺点。可以将他期望主管的条件,反转过来,去询问他过去的主管是不是有过类似的情形,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在这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他希望未来主管能够提供部属协助,就问他是否过去的主管都未曾适时协助他,否则为何会为提出这个需求。他很可能是能力不足,需要主管的协助才能顺利完成工作,要特别注意他过去曾做的事,或是最大的成就,很可能都要在主管的带领下才能完成,自己可能只是跑个龙套而已。
  如果他希望未来主管能够协助沟通协调,就问他是否过去与其他部门沟通有问题,而他的主管却未曾适时协助,否则为何会为提出这个需求。他可能在沟通的能力上有问题,或是个性自我,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常与人发生冲突,才会需要主管的协助。
  如果他希望未来主管能够公平,就问他过去的主管是否工作分配不均,故意偏袒某些人。困难的事情都是你在做,别人都分配到轻松的工作,否则为何会为提出这个需求。可能他过去的主管真的是不公平,但他也可能是个斤斤计较、没办法用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不公平现象的人。
  如果他希望未来主管不要管太多,只要给他目标,自己就会去达成。可以问他过去的主管是怎么管理的,是不是紧迫盯人。他很可能是个能够自律的人,也很有能力,知道事情该如何进行,也有把握能够达成。有些不成熟的主管确实会紧迫盯人,工作才刚交办,马上就问你事情进展到哪里了,这样的主管不但让员工感到不受信任,甚至还会干扰到他的工作,所以希望主管不要过度的管理是合理的;他也可能是个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自制力不足、不会遵守主管交代的事情,让人随时都是提心吊胆、担心受怕的,主管只好时时刻刻要来提醒他,紧盯着他。要如何分辨求职者是属于哪一种?其实不困难,你只要去看看他过去的绩效如何,就可以知道了。
  你的家庭状况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来自于父母,父母终身未完成的志业,会造成子女最强烈的动机。也就是说,父母亲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可以藉由了解父母的成就、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期待来了解子女的价值观与奋斗的动机。你可以问他:「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你的父母总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解。
  从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可以了解一个人工作的动力。我们可以问他:「你认为你的家境是富裕、小康还是清寒?」从他的回答再对照他求学时是否有打工帮忙家计,以及父母的职业、居住的地区、他开的车子、衣着的品味等来做对照,就可以知道他的家庭经济状况。
  一般而言,富裕家庭的小孩,工作态度常会较不积极,或是遇到点挫折就离职,因为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并没那么重要。而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的工作态度会较佳、配合度高、不容易离职。
  家庭经济对不同工作性质也有不同的影响,对于担任财务工作的人,如果家庭经济太差的话,是会令人担心的,若还没结婚,就应该还要了解他的男女朋友的经济状况,这都是会有影响的;如果是担任业务的工作,一个家庭经济很好的人,每天勤跑客户,可能是不是为了拓展业绩,而是去建立自己的人脉,为自己未来创业做准备。
  有配偶的人,可以问他:「你的另一半,平时对你有那些抱怨?」配偶的抱怨,通常都可以很正确的描述这个人的个性。
  你还可以问他:「平时的家庭生活如何?下班需不需要接送配偶或小孩?晚上有没有什么家庭活动?假日全家都做何消遣?」从他的回答中,你就可以知道他能不能配合加班了。
  问他「是否与家人同住?」可以判断他的独立性,在经济上是否仍旧依赖家人。
  从「家中的排行?」也可以了解他的个性。一般排行老大的人,因为需要带领弟妹,所以会有统驭的心理,希望能掌管一切,属于领导者的特质;而排行中间的人,承上启下,个性独立、理性并有逻辑,拥有好主管应具备的特质;而排行老么的人则常受到宠爱,个性会较依赖,希望能赢得大家的感情。
  如果言必称家人,就是说话时经常起头语都是「我爸爸跟我说,是怎样怎样,或要怎样怎样」的人,很可能是受到家庭的溺爱,不能独立自主。
  你对我们公司的了解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找到非常多的资料,对于不懂的事情,透过网络也可以迅速找到解答。如果求职者对于想要应征的公司,都懒得去查一下数据,那么对于自己的工作,又怎么会想去了解、做准备。这种人的积极度不足、做事不会认真。
  面试主管要得到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去了解每个问题背后真正的意涵是什么。要详细的去了解求职者的言外之意、解读弦外之音,才能揭下求职者伪装的面具,找到你想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