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今年销售不太景气,只好业余时间拉滴滴来补贴一下收入,“无人机前景虽然很大,但资金紧缺。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卖,是不敢卖。”他告诉我,去年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司已经花了200多万用来处理法律事务,很多帐都收不回来。“大疆也有很多库存,都被自己的子公司购买了,为了账面上好看。”

回到酒店后,我按照司机留下的名片在网上进行了检索,除了简单的企业介绍外,信息并不多,也并未发现其公司与大疆或其它无人机企业的业务往来关系。
不过他的一席话点到了无人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管理问题。
据说大疆有庞大的供应商系统,除了飞控系统外,其它零部件基本都是采购。其实绝大部分厂商都是类似,拥有部分核心技术,其它采用代工形式进行生产制造,甚至有些企业的产品完全是攒出来的。
必扬星环副总经理徐龙堂拿一个无刷电机举例说,别看这么小,也需要5家左右的供应商,像里面绕组线圈,绕多少圈是要根据需求定制的,市场上有专门做电机集成的厂商。
除了电机,无人机供应链还包括外壳、芯片、飞控、电池、传感器、GPS、陀螺仪、动力系统、测绘仪器、电子元器件等。在民用无人机市场火起来后,之前做航模的一些厂商也依托现有的资源,开始涉足一些零部件的定制生产。
都说飞控是无人机的大脑,飞控系统的研发能力一直是无人机企业核心技术的标志。但是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和开源飞控的普及,飞控及传感器设备的研发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已经成为机载设备中平等而普通的一员。
而擅长整体设计、吊舱、任务载荷、芯片、软件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功能的企业也开始大量涌进无人机行业。比如高通的骁龙飞行平台——Snapdragon Flight,该平台基于手机芯片,整合了GPS、无线连接、图形处理等功能,直接将手机与无人机共享的功能搬过来使用,类似的有英特尔、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比如云汉通航,擅长机载光电吊舱产品的开发;此外还有擅长机构设计、资源整合或软件开发的大量企业。
说白了就是,拥有某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其它就可以通过采购来完成,而核心技术早就不局限于飞控了。
所以供应商的管理就显得无比重要了,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供应商决定了原材料的质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产品的质量。企业的质量除了和自己的产品生产过程相关之外,原材料的质量特别重要。总结来看,为什么大疆能够快速迭代产品?因为他有庞大的供应商系统,在万里挑一的竞争下,供应商能够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而大疆又以其品牌影响力和过多的市场份额,掌握着议价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不断优化了中间交易的成本。
其次,要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客户的需要变化越来越快,这要求企业不断转变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供应商的大力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供应商的参与对企业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要开发新产品,需要供应商在早期就参与零部件的开发。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项全球范围内的采购与供应链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降低采购成本的方式当中,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最具潜力,成本的降低可达42%,利用供应商的技术与工艺则可降低成本40%,利用供应商开展即时生产可降低成20%,供应商改进质量可降低成本14%,而通过改进采购过程以及价格谈判等仅可达到11%。
欧洲某专业机构的另一项调查也得出类似结果:在采购过程中通过价格谈判降低成本的幅度一般在3% ~5%,通过采购市场调研比较、优化供应商平均可降低成本3% ~10%,通过发展伙伴型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综合改进可降低成本10% ~25%,而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成本降低可达10% ~50%。
由此可见,降低采购成本的最高境界是“上游”采购,亦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利用供应商。相关的研究都表明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已经成为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的绝佳途径。
但如何有效的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是无人机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处理不好,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滴滴司机所在的公司一样,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处理法律纠纷。
宇辰网采访过程中,多数企业认为,建立双赢的管理模式是管理者应该重视的,比如建立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适时对供应商进行激励、给予合理的评价、建立健全供应商档案等。
有效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建立无人机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快速反应系统,不仅能缩短采购周期,使生产富有敏捷性和精益性,还能对市场需求做出敏捷反应抢占先机,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源自:宇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