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绩创坛2020年路演日在北京开幕,赛昉科技CEO徐滔分享了RISC-V架构芯片的国内现状。
徐滔表示,RISC-V可能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很多人认为所有RISC-V处理器都是免费的,其实只有指令集架构是开源的,商用RISC-V IP可以收费,并基于此发展出盈利模式。今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基于RISC-V架构的XT910芯片,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徐滔估计,未来中国会有几百家本土IC公司采用RISC-V架构,并诞生出相关的操作系统公司和工具栏开发公司。
RISC-V的好处在于,基础指令非常简单,代码量不高,几个人的小公司都可以搞CPU。如果要做简单的专用处理器,用RISC-V架构能大大缩短工作量。这与Arm架构需要的工作量完全不同。
此外,RISC-V采用开源指令集标准,不会受到美国管制。“如果你是做开源的处理器,基本上没有人可以限制你。”这可能是部分大公司投资RISC-V的原因。
基于此,赛昉科技设计出一个SaaS平台,能快速生成不同配置的RISC-V处理器IP。这种模式比目前RISC-V处理器商业化授权“授权费+版税”的方式更灵活,芯片设计周期也更短。举例来说,针对低功耗消费电子和工业IoT应用,客户只需1-3个月就能拿到定制化的专用芯片。
徐滔表示,在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采用了赛昉科技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固然有自研RISC-V处理器,但未必会覆盖所有产品,因为自研+采购成本更低。“例如某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公司,本来想自己做,但是最后还是和我们合作,因为能省了一个200人的团队,相当于硅谷一年5000万美元的研发支出。”
但RISC-V架构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碎片化和生态不足。徐滔表示,如果大家设计RISC-V处理器时引入了较多私有化指令,就会导致碎片化。因此,维护标准化是RISC-V基金会非常关键的任务。
在生态方面,RISC-V生态包括开放架构标准、硬件生态、工具链软件生态、应用软件生态等。其中目前比较完善的只有开放架构标准,剩下的拼图都要补全。国内参与RISC-V生态主要有赛昉科技、芯来科技、平头哥、晶心科技等。有行业人士预计,可能需要5-10年,RISC-V芯片厂家才有望达到跟Arm同一数量级,届时才能说生态已经比较完善了。(记者/牛耕 编辑/赵艳秋)
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i6898514210872082956/?tt_from=mobile_qq&utm_campaign=client_share×tamp=1606201845&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utiao_ios&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1241510440101300371335B028FAE&group_id=6898514210872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