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朝着互联、日益自动化、高度定制化、电动和联网的市场趋势发展,新一代车辆给大众的印象是 “有轮子的平板电脑”,而非传统汽车。

在使用寿命期间,这些车辆需要能够通过购买和安装应用来进行扩展,并为乘客提供基于网络的增值服务。此外,汽车制造商的上市时间压力不断加大,产品复杂性经常导致缺陷直到后期才被发现,从而造成修复成本增加和公司利润降低。

过去,汽车软件一直负责运行从属性的低级嵌入式控制和娱乐功能。如今,软件能够感知环境并进行分类,在先进驾驶辅助功能中协调驾驶过程,向其制造商提供遥测数据,接收无线更新,并获得对路线规划、发动机、传动装置、制动器和转向系统的高级权限。

换言之,软件在驾驶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信息娱乐软件和车辆运行软件之间在传统上泾渭分明的界限变得模糊。

因此,一系列全新功能使得车载软件的数量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在很大程度上,此类软件对于安全至关重要。

车辆连接到互联网会使其面临安全威胁,损害车辆的完整性以及乘客的隐私和安全。受重量、功耗、热传递、车厢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已经无法继续通过添加更多电子控制单元 (ECU) 来增加功能。

因此,行业趋势是在大型多核心 ECU 上整合软件功能;动态更新和扩展要求摆脱由汽车开放系统架构 (AUTOSAR) 合作伙伴关系指定的静态 ECU 映像,转而打造由 AUTOSAR 自适应平台指定的更类似于通用 IT 系统的动态架构。

其结果是,软件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但由于代码复杂性的爆炸性增长,保证软件质量也更具挑战性。

什么是软件质量?国际标准 ISO/IEC 25010 对软件质量进行了清晰地界定,该标准将其分为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性能效率、可移植性、功能适用性和兼容性。

功能异常的软件会对最终客户的体验产生重大影响。鉴于这种影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点击此处可下载完整白皮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