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领域毋庸置疑的王者和先驱,英特尔裁员12000人。去掉软件和移动。做专:云、服务器芯片、物联网等部门。半导体公司的裁员不稀奇,英特尔裁员,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了。
  
  首先,半导体领域有不少像Linear这样产品精,但长不大的公司,而英特尔是一个巨无霸;其次,英特尔不但大,还垄断技术,管理卓越,文化也好。这样的公司做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实属少见。
  背后更大的“阴谋”,是一连串惊人的数字:EMC, IBM, Cisco,  Juniper, 裁员40%;HP, Vmware 裁员30%;甲骨文25%,微软20%。这些美国的科技企业未来一年要裁员36.9万人。
  英特尔裁员,就像一片叶子,这片叶子背后的大树,则是“科技公司的裁员”。
  裁员背后的行业动迁
  “科技企业裁员”这棵大树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片“森林”呢?是各个行业动迁的普遍规律。
  现在我们跳脱半导体,看看电信企业,在1998年一年就发生了1720亿美元的收购兼并标的。而汽车,直到最近电动车大量出现前,早就经历了从上百家到为数寥寥的几家。
  行业内公司的总数也在大量缩减。比如银行,从1984年开始的20年间,美国的银行机构减少了50%。
  摩尔定律的节奏带动行业
  摩尔定律就像秒针,当秒针绕行一圈之后,转动的分针叫做公司。而公司转过60格,那更看上去不曾动弹的“时针”终究也会向前迈出一格。这根笨重的时针,就是“行业”。
  什么意思?摩尔定律设定的不单单是产品迭代的节奏。行业演进的命运,势在必行。
  半导体的整合只是其产业本身演进规律的正常表现。请看下图。
  
  显然,资本在推动需求、价格的波动,形成了产业景气的周期。
  资本的三个动力
  资本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供应商整合”。公司整合的原因有又两个:其一,规模效应。举例,TI 收购NS,就是典型的追求规模相应。正是拿下了这个老对手,TI 的销售在扫街的的时候,才有了“win every socket”的雄心壮志。其二,占有市场份额。再举例,金融危机时,OnSemi 曾经联合 Microchip 欲收购 Atmel。TI / NS 案也有这个目的。
  第二个原因,半导体都受到摩尔定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约束。每个人头上的这把剑,都在督促你,做出产品可以,但你要18个月后性能得提升一倍,或者每年的成本要下降三成。注意,这不单单影响了半导体,还一并影响到大部分科技公司的钟摆节奏。受制于摩尔定律,收购兼并也成了公司的成长和应对竞争的策略。
  最后一个原因是,内生增长。这就是我们国家说的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已经饱和了,唯有通过优化配置、调整结构、提升品质。解决产能过剩,来拉动revenue。你看,大部分公司在去中介化,细化assigned account和mass market的长尾,做新的领域——就是这个道理。听说有些原厂在美国招了亚马逊的团队去做电商,也是这个道理。
  科技企业供应商整合、摩尔定律、和内生增长的三个资本动力,决定了合并和裁员是其顺其自然的进化选择。
行业、摩尔定律、资本推动和裁员的关联?
  生意的本质就是这样,对CEO或者BU owner来说,他永远只会关心财报三张表上的五个问题:
营业额、销售成本、毛利、运营费用和净利润。
  裁员,只是以上行业、摩尔定律、资本推动的 必然结果。
  裁员是否有特征?
  我们以这次博通把IoT卖给Cypress的同时,打算裁掉在遗留下来的几十个工程师为例分析。裁员有什么征兆呢?
  对科技公司来说,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停止研发投入。比如Broadcom在之前的MPS手机平台的裁员之后,只留下cellular在中美的小部分人员,维护IP,去做一些手机平台的认证。连配套的技术支持、后段测试等人员都撤走了。其顺带的目的,自然是提升了产品线买卖发生时的“价值”。
  其他情况,请放心,Spansion卖出去的时候,Broadcom/Avago合并时,连亚太的VP,都和你一样“蒙在鼓里”。有些case中,连全球VP都不知情。这是合理的。如此的决策,通常在极高管理层和董事会中迅速做出。裁员的指针,还需要你自己去把握。
  裁员真的发生,要会“三别”
  那么,行业和公司的指针,疙瘩疙瘩在转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否要惊慌呢?
  首先是别慌。这可不是告慰职场小白,不少大公司员工,一呆就是10多年,把公司当成家,从没写过简历,不了解市场和职场。难免无所适从。
  别慌,你的能力是你找到工作的基础。把自己当成产品去设想你的优势和机会,顺便改变下思维定式,说不定海阔天空。
  其次是别闹。不是第一次裁员的公司,通常比较理性和成熟。这和阳光拆迁是一样的道理。
  别闹,我会建议你最先举手!一来条件本来就不差,二来,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顺便么,发扬风格,也给自己留得一个好名声。
  最后是别急。有没有发现职场有时像开车,节奏一旦没有控制好,后面会碰上一连串的红灯。
  别急,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最重要。那怎么把握寻找新工作花费的时间呢?我的经验是每10年可以有1年。比如工作20年,你2年的空窗期,我可以接受。但工作5年,有一年都在找工作,我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记住,真的发生裁员,别慌、别闹、别急。
  冬与夏的轮回
  很多事情的表象和其背后的动力,常常背道而驰。
  好比6月22日是夏至,即”夏天的顶点“。但你并不感觉很热,对吗?其实,过了这天热量已经在向下收藏,但你的感觉是——更热。想象一下把天气的热力画成一条弯曲向上的曲线。即便一条曲线的微分已经过了拐点开始”减速“,曲线的热力数值仍在不停拉高。
  
  公司运行是一样的道理,背后的拐点出现,仍不妨碍公司业务”一片向好”,其能量照旧加持。当你看到曲线向下时,早就晚了。
  最近和高云半导体的的TP Wang在聊天中,发现一样的情形。5年前,外企员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态度是”不敢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考虑民营企业。注意,这时候,拐点已经出现,只是你未察觉;2,3年前,当我感受到部分外企的高管的民营企业感兴趣,跃跃欲试,大量中层外企员工对民营企业的观望中保持”不愿承认“的态度。因为业务还在增长,奖金仍旧不错啊。
  但再一次说明,这时候就像8月酷暑,虽然热力达到了顶点,但那个6月22日的夏至拐点,早就过了。最近,人人都在高歌“中国芯”的时候,不少人对民营企业的态度转变成了“不得不爱”。
  对个人的建议
  裁员这件事情:需要担忧吗?完全不必。我们要认清:
  

  • 首先要抛弃一种:“哎呀,我真倒霉,这回没救了”的“受害者”心态;
  • 这是不随员工意志转移的,它悄无声息,但却必然。有担心的功夫,不如想想怎么转变;
  • 索幸我们在中国,大量的创新公司、国营、民营公司,虽然并不起眼,但已经在快速上升通道上;、
  本文作者:William  来源:半导体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