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教十年的电气工程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兼顾教学效率与学生体验的实验方案。EGBox Nano 在我院试点半年来,成功解决了传统实验的三大顽疾。

空间限制:从实验室到教室的跨越
过去电机控制实验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实验室,现在我直接把 Nano 带进教室。上周讲变频器原理时,现场连线电机模块,让学生轮流操作调速实验。小巧的机身甚至能在课桌间传递,后排学生也能清晰观察波形变化。有学生反馈:"在宿舍用 Nano 重做课堂实验,终于搞懂了死区效应原理。"

成本瓶颈:一人一机的普惠教育
2.48 万的单价让我院首次实现 "人均一台 HIL"。对比传统设备 20-50 万的价格,Nano 的性价比让实验课从 "演示课" 变成 "实操课"。学生小陈在反馈中写道:"终于不用等设备,可以反复调试自己的 PID 算法了。" 配合云实验平台,甚至能实现远程实验数据监控。

学习门槛:从代码到图形的革命
Pesuit 软件的全图形化设计对零基础学生极其友好。在给大一新生的入门课上,学生 15 分钟就能完成第一个整流实验,而往年使用传统软件需要 2 课时教学。更惊喜的是支持与 Matlab/Simulink 无缝对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半年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率和课堂互动频次都在大幅提升。这款掌心大小的设备,正在悄然改变电力电子学科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