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eredith Perry和Nora Dweck在一次大型科技会议上对外展示了他们的先进技术,通过发射超声射线为手机无线充电。

在那之后,两人的公司从风投处获得了2300万美元融资,用于真正实现“去线”化。
  问题是,这家公司大概永远都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了。
  在一篇博文中,前uBeam工程师副总裁Paul Reynolds对公司进行了大力批评。他于2015年10月离开uBeam,并且没有签署“非贬低”协议。
  另两名工程师也对Paul的言论给予了认同。
  这些工程师表示,公司对媒体和投资人一直吹嘘过高,其实他们的技术和他们自己所说的还有好几年的距离,现在就要打造出这样一款产品,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uBeam 是什么?用超声波充电

  简单来说,uBeam 是一款用超声波为电子设备充电的产品,这个想法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位名叫梅瑞狄斯·佩里 (Meredith Perry) 的年轻女孩,她也是 uBeam 公司的创始人。今年 25 岁的佩里并没有电子工程学背景,她的大学专业是太空生物学。据介绍,因为笔记本没办法充电,使她产生了设计一款无线充电设备的想法,所用到的所有知识都来自 Google 和维基百科,总共只花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型产品。
  
  佩里设计的 uBeam 设备能够发出超声波,带动一个“压电式换能器”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中“压电晶体” (piezocrystal) 的振动,产生电流。有科技媒体认为,这款产品仍有很广泛的用途。换能器可以同时连接多款设备,用户就不用准备多块插线板,也不用面对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线缆,除了在家庭中使用外,更大的市场是机场、书店和咖啡厅等不能部署太多插座的场合。
  编造故事

  
  2011年,Perry第一次带着uBeam登上了科技大会。她的想法惊艳了全场,之后她和联合创始人Dweck就开始踏上了研发之路。然而,两人的联合创始人关系很快破裂,甚至双方开始起诉对方。理由是德怀克认为自己才是 uBeam 的发明者——换句话说——德怀克认为自己才是 uBeam 的创始人。团队内讧也就算了,无非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产品研发不顺利才是致命伤。
  到2014年,perry从Andreessen Horowitz和Founder's Fund等投资人处筹集到了小笔的种子轮资金,并开始和新CTO Marc Berte,Reynolds以及其他工程师一道,开始了研发工作。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拿到了A轮融资,当时的投资人之一,Upfront Ventures的合伙人Mark Suster还曾撰文道,Berte和MIT的工程师团队是他看上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两年后,uBeam曾经的工程师已经走得没剩几个了,其中有些工程师甚至没兑现股票就两手空空地走了。“我不知道在我之后走得人有没有行使他们的股票期权,”Reynold说。“有些人在他们的股票期权还剩2-4周之前就离开了。”
  不久前,uBeam的CFO Monica Hushen也辞职离开了,而距离她上任仅仅才过了一年。
  摇摇欲坠的技术

  在科技媒体和投资人被这家公司的牛皮惊地两眼直发光时,怀疑家们早就质疑起了uBeam的技术。2014 年末,围绕 uBeam 的质疑开始多了起来,甚至有观点认为,用超声波给手机充电的uBeam,其实是个漂亮的公关活动。争议的焦点有这么几个:
  
一、uBeam 的做法是否符合物理定律;二、超声波充电是否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三、uBeam 至今没有进行实物公开演示,为什么?
  第一点,用声波给手机充电,这在物理上是可能的吗?已经有文章进行了论述,答案是肯定的:你将超声波积淀到一个设备上,该设备能将运动的空气分子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在能量传输的意义上,这是可能的。第二点,超声波充电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同样一篇文章则尖锐地指出:人类暴露在高能能量下,生物组织就会发生病变,这些能量也包括声波,这也是为什么旨在保护大众健康的联邦机构设定了最大辐射值。
  uBeam 使用超声波频谱是 20-120kHz 的范围,强度是 155 dB SIL。暴露在 27kHz 和 0.3W 每平方厘米或者 154.7dB SIL 的声音之下,人类的角质形成细胞就会受到机械应力的损伤。角质形成细胞是人类皮肤里类型最丰富的细胞,生产重要的结构蛋白角蛋白。一旦被超声波损伤,那么内部的非结构蛋白也会受到影响。此外,MHz 超声波换能器会影响人体细胞,比如充当临时的男性避孕药,因为它能对精子产生暂时的影响。
  uBeam表示,他们的科技支持手机在20-30英尺外使用时保持充电状态,放在口袋里也没妨碍。“也就是说,你可以拿着手机在房间里随意走动,就算是放在口袋或钱包里也没关系,照样充电,”曾几何时,《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的。
  但是真正的充电距离呢?uBeam表示是4米,也就是12英尺左右。并且,它只能在设备处于外置的环境下才能够作用——而不是放在口袋里也可以。
  uBeam从未在任何一本会受同行评议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Reynolds表示,按照公司所说的充电距离,这根本就是乱扯。
  Reynolds在博文中写道:
  
按照uBeam所说的距离,频率和分贝水平,其产品的超声波很快就会扭曲,散发大量的热量。在那样的水平下,空气中会充满超声波,继而推动超声波产生能量,但是这种能量非常小。
  其他行业领导者之前就质疑过这家公司,他们表示,无图无真相,他们只有亲眼见到了才会相信。
  “我简要看过他们的技术,从理论上来说,无线能量传输确实是可行的,能否真正实取决于很多细节,包括接收技术等等,但是这些我是没法看到的,”Babar Hadimioglu博士在去年11月这样说过。
  uBeam曾表示他们将于2015年推出成型的产品,但不久前他们又改口说要推迟到2016年晚些时候,但是到了现在这一步,大家已经不相信他们的话了。
  
  在一份声明中,Perry写道:“我们正夜以继日地攻关,开发无线充电技术。我们明白,所有的新产品在真正上市之前,免不了有争议、有质疑,但我们希望大家最终能看我们的产品说话。我们非常期待出货的那一天,也希望到时候大家能够给予我们公正的评价。”
  牛皮吹太大是要破的

  说到底,uBeam的工程师和CEO Perry之间之所以有这样多的矛盾,终究还是因为他们里外形象不一致的问题。
  自从登台展示其产品之后,Perry成了媒体的香饽饽,还发表过一次TED演讲。更有甚者,One Fortune曾为其撰文,发问她会不会是下一个埃隆·马斯克。
  在我们采访到的人中,无一不说Perry对自己的发明充满激情,十分努力地想把它做好。公司的前工程师也形容她非常有才华,做事兢兢业业。
  但是其中一些人说,Perry的问题就在于,她给媒体呈现出的形象有些夸大了。一名前工程师表示,他不知道Perry是故意这样做的,还是单纯的不知道他们的技术存在哪些局限。
  然而,外界风声并没有阻挡Perry继续在媒体面前“凹造型”。两个月前,Perry在洛杉矶的Upfront峰会上表示,他们公司有望通过超声波传输数据,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供展示的产品模型。
  “我这双眼看透太多了”

  一位匿名的uBeam前工程师透露,公司内部的破裂其实和Theranos有些类似。目前,传闻中与uBeam达成合作的咖啡店、医院、餐馆我们是一个都没见到。有人说,Perry和Holmes一样,把自己公司的愿景想得太好,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然而,就连她自己的工程师们都对此产生了怀疑。
  “我对公司的未来感觉很迷茫,因此我离开了,”Reynolds说。
  离职6个月后,Reynolds开通了自己的博客。
  “我这双眼看透太多了,没人真正来审核这项技术,另外还有太多人在这项技术上撒钱。人们不在内部,所以不知道公司的糟糕情况,我们的整个系统都是腐烂的,”Reynolds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