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的一加粉有些失望——“亮点在哪里?”,“这个一加5真的不像一加了”,“以前是从不将就,现在是不讲究” ,“是不是眼红OPPO,刘作虎忘掉初心可能没锤子那么好命”...
发布会前,一加5真机照片通过多个渠道流出。被议论最多的,是其酷似OPPO R11的外形。
与OPPO师出同门,却同根不同命
一加科技成立自2013年12月17日。作为脱胎于OPPO的独立公司,4年前创立时,它是OPPO 抵御小米袭击的产物。
2013年,小米势头正足。顶着互联网思维的光环,这位颠覆者在2013年卖出了187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316亿元——同年,OPPO 公布的销量是1300万台。
在小米的咄咄相逼之下,多家传统手机厂商推出互联网子品牌,试图筑起一道护城河:2012年10月,中兴推出努比亚;2013年11月,金立推出IUNI;12月,华为推出荣耀。
一加只比荣耀晚成立一天,但不用于前几家子品牌与母公司的附属关系,一加是独立品牌——它与 OPPO 同属于一个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 OPPO 对一加没有持股,也不参与实际管理。
不过,此后,OPPO 确实为一加的存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两者共享供应链。OPPO 在东莞自有工厂,一加租用了部分场地——相比多数手机品牌受困于供应链泥沼,一加的包袱轻多了。甚至,OPPO 还为一加收拾过残局。据《财经》杂志引用一位资深手机界人士的说法:销量不佳的一加X 留下一批库存尾货,最后 OPPO 把其包装成 A30 消化清理了。
邀请刘作虎开创互联网品牌时,OPPO CEO 陈明永大概也没想到:随后三四年的时间里,OPPO 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狠狠还击小米这个让人头疼的颠覆者。
从2013年到2016年,国产手机江湖的战争,又从线上烧回到线下。2016年,OPPO增幅达到了132.9%,总销量9940万台,市场占有率6.8%——反观小米,官方拒绝公布2016年手机销量,但有业内人士估算,总出货量应该不超过5000万台。
这场针对小米的血淋淋的反击战里,似乎没有一加什么事。这让当年一加创立以对抗小米的初衷,多少显得有些落寂和尴尬。
从“不将就”到“不讲究”
总览一加5的硬件配置,你会发现除了性能上的提升,在其他项目上可以说停滞不前,甚至有些还发生了倒退。在一加5发布会上,刘作虎又一次喊出“一加一年只做一款手机”“一加只做旗舰机”的口号,然而在仍然没有补齐自己的短板的事实面前,一加5作为今年的旗舰,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失落,让一加3T的用户没有升级的动力。
相比一加3T,一加五的主摄像头多了双核对焦,但却少了光学防抖功能,加上本身IMX398和IMX350都是高像素数低像素面积的CMOS,一加5的手机拍摄成片率与效果恐将受到影响。
然而一加5这次选择使用OPPO R11同款摄像头,原因恐怕除了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压力外,还涉及到OPPO R11所采用的骁龙660芯片,搭载了820/821/835等旗舰芯片才搭载的Spetra ISP 以及支持向量扩展技术的Hexagon DSP。这样一加与OPPO可以共用一套算法,大大节约了相机团队的工作量。
当然,刘作虎并不会在发布会上提到这些,但在这个移动处理器性能增速远大于软件需求的时代,对于绝大用户来说,屏幕显示、外放、传输速度等基础功能,远比硬生生提升性能跑分对于用户体验提升来的明显。
更加让人失落的是,由于一加5与OPPO R11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俨然成为了高配版的OPPO R11。
虽然现在刘作虎依然称一加要做好自己,打磨一款产品,但在他的规划中,一加手机注定在未来不会是“小而美”的存在。
一加5跟OPPO R11在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相同元件,用牺牲个性化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与亲大哥OPPO共享研发成果,还能降低元件的采购与组装成本,保证产品的元件供应,对于一加这种体量较小的公司,可以说大量节约了人力与物力,也为一加手机未来放量出货提供了可能。
可见,在商业成功与操守和格调前,刘作虎也选择了放弃后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以一加目前150-200万的销量,还可以用上时下最为高端、各厂商都在竞相争抢的骁龙835、UFS2.1闪存;放到OPPO R系列每年2000-3000万的出货量之上,恐怕为了“不断供”,或许也要降低规格使用eMMC 5.1闪存。
一加手机,从最开始的“不将就”到如今越来越“不讲究”,伴随着一加5的发布,终于得以将刘作虎征服更大版图的“野心”浮出水面。
而这点,也可以从一加5提前在海外发布,刘作虎在国内发布会后又要紧急飞往印度,准备明天的发布会上略见一斑。
刘作虎的征程不在于小而美,而在于星辰大海,一加5能否真遂其所愿,成为大众认可的产品,还需等待市场的考验。
来源:首席人物观, 名侦探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