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呢, 要从发生在3月的一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诉讼案说起。台湾摄像头模块厂商华晶科, 对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华晶科主张红米pro的后置双摄模块涉嫌侵犯其持有的名为“摄像模块”的实用新型专利。对这件诉讼案, 华晶科对外指出, “身为双镜头领导厂商,华晶科拥有多项专利,包括在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皆有申请专利。由于此案已进入诉讼程序,华晶科不便多作评论 ”“欧菲光并非唯一侵害其“摄像模块”专利的双镜头模块厂,公司对另一家侵权的模块厂也已经在今年1月提起诉讼,并将持续对市场贩售之双镜头手机进行解析,在搜证齐全后将对相关厂商,包含模块厂及手机销售商等提起侵害专利诉讼,以扞卫客户与股东权益 ”。
    华晶科重申, “公司采取法律行动,除宣示扞卫智能财产权的决心外,并希望业界能尊重他人智能财产权,透过授权等合法且互惠方式共创产业荣景,共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 。
    先稍微说一下华晶科吧, 华晶科是从数码相机产业起家, 以过去在数码相机产业所积累的光学, 软件, 影像技术, 在2014年推出首款双摄模块。
    下游手机厂的产品供货实绩有 : 2015年奇酷推出的彩色搭配黑白镜头模块的“360旗舰版/尊享版双镜头手机”, 2015年联想推出的前置双摄VIBE S1手机, 2016年华为采用华晶科ISP深度影像芯片, 推出双摄实时景深P9手机。
    至目前为止, 华晶科的下游手机客户包括宏达电, 华为, 中兴, 酷派, 努比亚, 金立和锤子, 市场上有超过30款双摄手机采用华晶科的产品方案, 华晶科点名的下游客户产品, 包括目前市场上最高像素配备努比亚的2300万+1200万变焦双摄Z17手机,

也包括内地讨论区所说由欧菲光独家供应摄像头模块的金立前后双摄S10手机。

  其实呀, 在投研圈看来, 这件诉讼案不管后续如何, 结果已经无足轻重了, 一来, 人家欧菲光摄像头模块出货依然火热, 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二来, 大势已定, 华晶科夏老板已经宣布, 调整产品策略, 手机摄像头产品线将改为提供解决方案或技术授权, 也就是只提供演算技术, 软件, 图像信号处理芯片ISP (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 以后模块产品的业务只聚焦在车用摄像头模块。 换句话说, 就是要淡出手机摄像头模块业务了。
    在前面提到的诉讼案, 华晶科的诉求最后一句话, “透过授权等合法且互惠方式共创产业荣景” 这应该才是提起诉讼的最大动机吧,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 手机摄像头模块让你们玩, 我不做总可以吧, 好歹分一些演算法或芯片的钱让我赚 ”。
  
  其实呢, 不只是华晶科, 连之前的手机摄像头模块大厂台湾光宝, 在出货量排行榜也是节节败退, 双摄模块也只退守华为供应链, 和舜宇分食华为P10, P10+国行版的双摄订单, 在守得很辛苦的情况下, 1季报时也透露要淡出单摄模块, 或许转型为双摄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 加上集团有LED产品线, 光宝未来可能聚焦3D感测摄像头及虹膜识别模块。
    为什么台湾摄像头模块厂个个都败退淡出?
    华晶科夏老板指控大陆摄像头模块厂进行价格竞争, 为了抢订单而打坏市场行情, 毛利率杀到1~2%, 这... 我说夏老板呀, 这接单价格是对你华晶科而言毛利率是1~2%, 对大陆厂商可未必喔, 连小妹我这大外行都知道, 你该思考的是, 同样的订单, 为什么人家能接得下来, 而你接不下来?
    是规模经济? 是垂直成本链一条龙? 是有其他产品线的协同效应?
    就拿规模经济来说好了, 双摄对精准度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呢, 两个摄像头的同轴度要求特别高, 只有把两个摄像头的取景重叠度缩小到0.1度以及距离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 才能通过算法实现照片的融合, 为了保证双摄像头的同轴性, 从线路板的走线, VCM马达选择, 摄像头底座设计, 工艺流程与封装流程都必须升级, 这里就有2个主要砸钱的地方:
    1, AA设备
    可以选择ASM, Pioneer, Hyvision, Kasalis等厂商的设备, 设备价格为每台约200万元, 单台设备的产出效率大约120颗/小时, 简单推论出生产双摄像头最高不超过60颗/小时, 1200颗/台/天*26天 = 31200颗/月。所以罗, 如果你要100万颗(1kk)/月的产能, 需要32台设备*200万 = 砸钱6400万。
    以欧菲光为例子, 有兴趣的球友, 可以照著财报公告的“2016年底形成有效产能约3KK/月,预计到2017年将超过15KK/月 ”, 算算看蔡老板砸了多少钱?
    2, COB封装线
    每条COB( Chip On Board )生产线需要投入超过1000万元RMB, 信利(00732)目前就有40多条COB线, 可以看看信利现在每月的出货量。
    今年摄像头模块行业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动作就是合力泰(002217,股吧)了, 而这可能也是压垮台湾厂商脆弱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成台湾厂商纷纷缩手, 甚至提前停损告别手机摄像头模块市场, 那就是, 江西合力泰在大陆地方政府资金奥援下, 将大手笔扩产40~50条手机摄像头模块生产线( 包括COB线 )。
    我们从合力泰公告提高集团公司的注册资本, 和几次贷款担保额度的公告, 也可以看得出来比亚迪/合力泰集团这种追随策略的砸钱动作。
  
  比亚迪王老板在零部件行业向来不是领跑者, 但是当起追随者砸钱可也是不手软, 以前的金属机壳和触控屏幕是如此, 现在的玻璃机壳, 指纹识别, 摄像头模块, FPC软性电路板还是如此。
    难怪卖方多次称赞欧菲光蔡老板, 蔡老板就是有领跑者的眼光和格局, 早早就选定深具成长潜力的产品, 努力做大做强, 触控屏幕和指纹识别都是如此。
    摄像头模块则是后来居上赶超舜宇, 以排行榜来看, 合力泰扩产之后, 应该是赶超信利, 剑指行业前三了。
pZNt-fyhneam1911924.jpg513x1369 222 KB


为什么旭日排行榜的数据里, 舜宇的同比数字都跟公司公告的不一样?

    拉回来看台湾厂商, 既没有做规模竞争的格局, 也没有深耕上游成本链一条龙, 更没有像大陆厂商有好几项手机零部件的产品线可以发挥协同, 最重要的是, 大陆手机厂商已经成长茁壮, 为这些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厂商, 提供了一个广大的下游出海口, 产业的上下游已经有互相支持的态势和底气。

  就好比各家围著桌子吃饭, 你嫌桌上的菜不好吃, 起身离座, 转了一圈要再回来时, 已经没有座位了。做人处世, 退一步, 海阔天空,
    产业竞争, 退一步, 人去楼空。
    当台湾厂商在精打细算订单接了能够赚多少钱时, 大陆厂商想的是如何做大做强, 再拿欧菲光来说, 常看到有人嫌弃欧菲光的毛利率不高, 包括某机构高X资产都在欧菲光1月份回档时在雪球发帖打压, “那么多营收才赚那么点儿利润? ”。
    其实呢, 要从企业老板永续经营的角度去思考, 一个产品线的毛利率, 一个季度的财报数字, 一个年度的业绩利润, 这些都不会是老板打拼的主要目标, 有眼光有格局的老板, 追求的是行业地位和行业话语权。掌握了行业地位和行业话语权, 不管面对产业如何变化, 产品如何更替, 技术如何汰换, 企业才有机会因应变化而永续经营。
    从富士康郭老板的范例, 就能了解蔡老板追求规模和体量的用心, 就能了解蔡老板在跨界,跨产品和跨技术的施力点。、有趣的是, 以千亿市值这个议题直白来说, 一般投资人想的是, 到千亿市值就可以赚多少, 而老板的视角所想的是, 企业为了成就某项目标, 必须有千亿市值才能做到, 思考的逻辑是不是很不一样呢?
    拉回来台湾的电子产业, 从以上手机摄像头模块产业情况我们可以看到, 台湾厂商在计较某个产品线一时的赚赔上面打转, 这样的格局真的很无语... 要嘛你就提早洞悉价格竞争的趋势而预做准备, 要嘛你就坚定的跟下去, 小妹想起香港赌神电影扑克牌梭哈的画面, 各家大陆厂商都踊跃跟牌, 勇于吆喝加喊, 台湾厂商怯生生的皱眉盖牌不跟, 姐姐说得没错, 摄像头模块, 看来应该是另一个倒在红色供应链铁蹄之下的台湾电子产业了。
  本文选自“雪球”,作者:大中华小股民。